产业结构低端化与西部技术创新(4)

来源:未知 作者:伍江 发表于:2010-03-02 07:46  点击:
【关健词】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技术创新;马太效应;经济增长理论
新技术面临着更为严格的成本约束,技术更新必 然增加固定投入,加大产业生产过程的固定成本, 会降低产业利润,产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只能 在边际成本不增加的条件下实施。在我国基本上 处于国外技术包围的条件

新技术面临着更为严格的成本约束,技术更新必
然增加固定投入,加大产业生产过程的固定成本, 会降低产业利润,产业的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只能 在边际成本不增加的条件下实施。在我国基本上 处于国外技术包围的条件下,重复引进或打破技 术标准的技术更新会导致更大的资源浪费,频繁 的技术更新反而抵消资金密集型行业要求的规模 经济效应。西部资源性企业总体上资金密集度高 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技术更新活动中面临更高的 沉没成本,影响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五)西部各省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关联度低, 承接技术溢出效应的机会少
从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过程看,保罗•罗默 (Paul•Romer,1990)、格罗斯曼与赫尔普曼 (Grosaman and Helpman 199 1)用R&D投入及知识 产品的正外部性解释了巴罗的AK增长模型中反 映的技术创新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假定没有人 为的障碍因素,专业化分工经济条件下,技术的关 联性能使地区通过产业前后向联系,获得技术溢 出效应,提高西部的总体技术水平。Freeman和 Soete从技术的系统性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出发, 探讨了技术系统的关联性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意 义:“发展不只是指个别产品的成功,而是要在进 化中建立起相关的技术系统,由此实现自主持续 发展的能力。这种技术经济范例的‘生命周期’是 由一套相互关联的技术体系组成的。正是技术系 统间的相互联系产生并传播了广泛流传和具有普 遍用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2】‘P462)
如此,西部地区产业技术的关联度的高低极 大的影响着技术成果能否被西部产业体系接纳, 产生溢出效应。我国东、中、西部之间的地域分工 实际上是产业链的垂直分工关系,与东、中部加工 工业有前向联系,而西部的主要资源产业中,有相 当一部分是国家战略性物资,由中央企业直接经 营,统一调配,与地方产业的旁侧关联性较小。尽 管陕西、四川、重庆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交通 障碍和其他因素使三地与周围的少数民族集中省 份的经济关联受到限制。根据Freeman的观点, 技术的关联性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就不会发 生。体制原因又使主要资源型产业与中、东部地 区发生前向联系,主要产业与地方企业、地方经济 不处于同一个技术体系中,技术、经济关联度低, 经济、知识的联系渠道少,技术溢出效应低,地方
经济无法承接资源型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例如西气东输项目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减少了由于
运输而生的许多相关产业,旁侧效应弱化。如此 即使有新技术成果出现,普及过程的效果也不明 显。
(六)产业低端化使西部工业附加值降低,与 东部收入差距拉大,人才东部聚集效应明显,西部 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弱化
考虑到技术采用方对新技术的吸收能力,戴 维•罗默(David  Romer,2001年)建立了包含R&D 投入、原有知识技术水平和资源投入的理论模型, 认为描述技术创新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原有技术、 知识水平正相关¨0’,新技术就是原有技术内生 的。卢卡斯一宇泽(Lucas,1988年)的人力资本积 累模型[1训认为人力资本是普及新技术的关键。以 上两种理论对技术创新的解释与技术进步史上18 世纪、19世纪初期创新以个人发明家、个人技能为 主要来源的史实是相符的。但是,无论东部还是 中西部,工业体系都是在西方工业技术路线的基
础上建立的现代工业,以重化工业为标志的现代
工业的大规模技术创新过程在经济史上是以专业 的工业研发机构或大型企业自己设立的专业研发 机构作为技术创新成果的主要来源的,如此,科技 人员投入、R&D投入应当与技术创新能力、速度正 相关。但是,我国西部的技术创新能力现实恰好 在于:以R&D投人为主要指标的科技投入的排位 高于科技产出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排位。R&D 投入与科技进步的综合结果并不严格一致,因此
用单纯科技人员投入、R&D投入对西部技术创新
进行解释也不很全面。 虽然西部近十年内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但是,受东部地区人均高收入的引力作用,西部大 量的人力资本流向东部。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路 线看,制造业特别是机电类工业的发展规模还会 继续加大,东部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步伐不会减 缓,人力资本向东部积聚的进程也处于强化之中。
从理论上看,发达地区人力资本过度集聚后,边际
报酬下降到欠发达地区水平时,会出现人才向落
后地区流动的扩散效应。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
工业水平较大的差距,使中国东部工业化的上升 空间还很大,不仅扩散效应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反 而人力资本向东部流动的集聚效应明显,西部的 教育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向东部逆向溢出,外生的 政府转移支出也向东部回流,不仅延迟了西部的 人力资本聚集过程,拉大了西部与东部的技术差 距、经济差距,技术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弱化。
结语 西部作为我国经济不发达地区,从基础设施、
工业基础、人力资本等方面看新技术的供给能力
落后于东部,通过本文分析,西部的产业结构低端 化特征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 力和技术创新激励。加快西部发展、缩小地区差 距,应当以技术创新为关键力量。如果只靠市场 配置资源,西部的产业结构特征将会强化地区之 间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马太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克里斯•弗里曼等.工业创新经济学(中文版)[M].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植草益等.日本的产业组织(中文版)[M].北京:经济管
理出版社.195.
[4]范红忠.有效需求假说、研发投人与国家自主创新激励
[J].经济研究。2007(3):33-43.
[5]钱纳里等.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 联书店出版,1989:96.
[6]中国经济统计年鉴[M].2007.
[7]杨小凯等.新兴古典经挤学与超边际分析[M].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3:126—13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204.
[9]中国工业统计年鉴[M].2007.
[10]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中文版),上海财经大学
出版社.2003,2.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