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创新对产业效率提升的影响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张宏 刘清林 发表于:2010-10-15 22:06  点击:
【关健词】流通业创新;产业效率;市场组织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模式演变,流通产业链条的主导权逐步实现了向零售业的转移。流通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把流通产业链从国内延伸到国际。伴随着信息和金融等技术的发展,非面对面的市场交易行为避渐盛行起来,这是一种新时代的流通创新。我国在现代流通产业形态上

二、物流发展对流通效率提升的重要作用
  
  商流是由物流支撑的。传统的物流产业主要是制造和销售的附属工具,负责商品运输。其后,物流产业在实物配送的基础上,引入了物流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技术,使实物配送与信息管理有效结合,充分利用物流资源。当今的物流已发展为对整个流通产业链从零部件商一组装厂商一批发商(一级和多级)一零售商一消费者的物资空间移动和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运作管理,实现增值。当前与流通密切联系的物流业的基本状况为:
  
  (一)物流产业效率还有提高的空间
  在国际上,通常会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作为衡量一国物流运行效率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物流业这一指标偏高,与物流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2004-2009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比率基本上是在18%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10%以下。
  
  (二)由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发展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繁多,相互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配送价格上。大批民营物流企业,以低廉的费用迅速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购物网络商家为了拓展产业链,也建立了自有的物流渠道,以“零运费”的物流配送价格,争夺同类企业的市场份额。随着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者对市场认识的深入,物流企业在流通中的生存发展必将更多地依靠服务,这种服务包括服务设施的建设、服务理念的确立与服务内容的全方位与多样化。
  
  三、顺应创新趋势。推动流通业发展
  
  (一)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理念相匹配
  提高流通产业组织化程度就是通过建立某种流通产业内部力量聚集机制来提高对流通产业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流通产业内部力量聚集机制的核心是以企业核心能力为前提,建立流通产业行为约束边界;通过价值链管理来构建利益增长与协调机制;以流通产业行为约束边界、利益增长与协调机制为基础、构建流通产业内部力量聚集机制框架,通过有效的商业生态系统来强化、这种聚集机制的作用与功能.提高流通产业效率是流通产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大规模配送中心、运输设备的追加、高效准时的配送服务也是产业发展的一般标准。但绝对不能在单纯的快速和高效的基础上发展流通产业,必须考虑均衡健康的发展和社会效益问题。我们所看到的国外成熟的经验,也都是过去的经验,很有可能已经不适合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现代经济发展要求低碳化、省能源、避免环境污染。所以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不能违背这一基本要求,而是要制定和实施具有社会责任的发展目标。
  
  (二)完善流通产业发展政策
  政府有必要在流通产业准入制度、资源使用和环境标准、配送规模和服务等领域制定产业标准。要从整个流通业发展的角度,加快制定合理的流通产业政策,指导流通业合理发展,并引导市场有序竞争。要根据流通业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法规,强化立法监管,促其健康、持续发展。应加强无店铺销售的法制化管理,这应在两个层面努力。第一,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强调企业的产品责任,促使无店铺销售企业加强产品质量规范,改进技术系统及改善各种配套服务;第二,在市场监管的法制建设中,应更重视强化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利用科技手段、法律手段,保障流通安全;第三,要强化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明确责任,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在流通领域得到完整体现。
  
  (三)消费者教育
  现代科技和网络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产品更新换代快、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教育缺位等原因迫使我们必须教育消费者坚持“时尚而简约”的消费观念,“节约和可持续”消费方式,“和谐与责任”的消费行为。为了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和业界有必要对消费者进行全方位的引导和教育。 一、现代流通业创新
  
  消费者的生活模式的变迁,是市场交易模式发生变化的源动力(消费者从注重货币成本逐渐演变到注重体力成本、时间成本等)。同时,银行体系的发达、支付手段的多样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对市场交易模式的变革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是目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标志着流通产业技术密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一)市场交易与流通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各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流通产业的支持。流通的最终目标是消费者。而消费者对流通的需求,自然会导致流通产业的形成和变迁。
  在传统自由贸易流通体系下,如果没有流通组织的介入,生产者就要自己把产品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消费者也同样会到市场寻找自己需求的产品,所以代表所有权转移的商流主要是通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直接交易完成的,物流也同时完成(图1)。
  由图1可见,要完成所需的交易就需要企业组织和消费者双方经过多次买卖过程。如参与者增多,交易次数就会以几何级数增长。
  如果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介入流通机构——如商场等(图2),则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并没有减少,但和没有流通机构时相比,交易次数大为减少。而且交易者的数量越多,减少的交易次数就越多,所节约的交易成本也就越大。整个社会经济效率也会得到提高。构,包括批发和零售等部门。其中,生产者又可以分为零部件厂商和组装厂商。这两者之间也自然会有商流和物流关系存在。所以,完整的流通产业体系应该为“零部件商一组装厂商一批发商(一级和多级)一零售商一消费者”。在短缺经济体系中,生产者会在流通产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批发和零售部门要依靠生产者才能生存和获利。
  
  (二)流通创新及其意义
  流通的出现,既是产业分工的需要,也节省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消费者购买效率乃至社会经济效率。从消费者角度看,为了获得相对高的交易利益,偏向到物美价廉的商店购物,这就为零售商业形态的变革提供了动力。如今,商业流通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我们看到主流零售业态经历了从传统杂货店演变为百货店、超市等形态的过程。当然,这种变迁与技术进步、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方式变化密不可分。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