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裂谷区内多金属矿床在辽河群地层中的赋存特征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姬富平 发表于:2012-06-17 13:10  点击:
【关健词】地层,中,赋存,特征,群,辽河,裂谷,区内,多金属,矿床,辽
  1、辽东裂谷基本特征及演化过程   辽东裂谷为一条近东西向的裂陷,西至营口、熊岳,东至吉林,然后跨江人朝鲜,全长300余公里,宽约120km。其形成过程是由于中元古宙时期,太古宙基底上地壳拉张裂解~快速沉降~慢速沉降~回返挤压收缩上隆,最终形成陆间裂谷。辽河群

1.1 底部火山质碎屑岩建造
  辽东裂谷发育早期,地幔物质上涌,形成向上的应力,地壳南北方向拉张,形成东西向的断裂,并伴随着基性~中基性的火山喷发,因火山熔岩中含有大量的铜、钴、铁及二氧化硅等成矿物质,因此与陆源碎屑形成了以富含铜、钴矿为主的原始矿源层。该层主要由辽河群里尔峪组和高家峪组组成,岩性主要以浅粒岩、变粒岩类为主。
  1.2 中部碳酸盐岩建造
  辽东裂谷发育中期,有与裂谷中的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海平面不断上升和下降的交互作用,因此形成了较厚的碳酸盐和陆源碎屑岩建造,同时形成了以富含铅、锌矿为主的矿源层。该层主要由辽河群高家峪组和大石桥组组成,该组自下而上划分为三段:一段以灰白色条带状方解石大理岩为主,其中含有白云石大理岩,透闪透辉岩及菱镁矿层,部分地段见有斜长角闪岩、黑云母片岩等夹层。二段由石榴二云片岩、矽线二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黑云变粒岩及含石墨透闪透辉岩等组成。三段主要由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石白云石大理岩夹方解石大理岩、菱镁矿层组成。
  1.3 上部陆源碎屑岩建造
  辽东裂谷发育晚期,随着地壳的不断运动,早期形成的原始矿源层经过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及构造影响,矿源层的矿物质得到了有效的活化、运移、在分配、重定位及富集成矿,使碳酸盐岩与上部的陆源碎屑岩互层部位形成了以富含金、银矿为主的赋矿层。该层主要由辽河群盖县组组成,岩性主要以片岩类及变质砂岩为主。
  因此可见,辽东裂谷区内辽河群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及非金属资源,且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
  2、主要赋存特征分析
  2.1 铜、钴矿源层
  主要赋存于辽河群里尔峪组和高家峪地层中,上部的高家峪地层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沉积的岩石组成,下部里尔峪组地层以陆源碎屑岩为主,中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铜、钴矿层赋存在火山喷发间歇期转为正常沉积的过渡部位。在辽河群地层内多表现为周家式铜钴矿床,该矿床形成与辽东裂谷拉张和断陷的早期,属沉积成因,成矿物质来源即有火山源的,也有陆源的,矿床是在沉积成岩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区内矿体赋存于里尔峪组变质岩系的浅粒岩段和与变粒岩段的过度带中。矿层的发育程度与浅粒岩的发育息息相关,厚度亦随之变化。
  2.2 铅、锌矿源层
  在辽东裂古中分布广泛,且具有矿源层复杂,层控明显等特征。主要形成于烈拉张的断陷期至慢速沉降的坳陷期,前者所形成的矿源层为浪子山组与大石桥组过渡带上的泥沙质岩夹基性火山岩建造;后者所形成的矿源层为大石桥组一段、三段的碳酸盐岩建造。其中后者是辽东裂谷区内铅锌矿最主要的矿源层。据统计裂谷区内产于辽河群的铅锌矿床(点)有48%处产于大石桥组中,且已探明储量看,约有85%产于大石桥组中。
  2.3 金、银矿源层
  大石桥组二段、三段和盖县组是金、银矿源层的集中部位。它们可分为二种类型:一是受海底火山喷气、喷流影响的碳酸盐岩、硅质岩建造,如Ptd35,如小佟家堡子金矿;另一类是在裂谷发育中晚期形成的陆屑~火山碎屑岩建造,如大石桥组二段和盖县组,如白云金矿,林家三道沟金矿等。
  上述可见,辽河群内几乎所有矿床(点)的成矿部位均在某一特定的层位和岩石中,具有明显的层空特点和标志性。
  3、后期成矿作用
  辽河群内大多数的矿床(点)的形成是通过后期成矿作用而形成的,即前期所形成的原始矿源层经过活化、迁移、再富集,最后在一定的物化条件下在特殊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的,而矿源层在后期直接成矿的可能性不大,或只形成部分贫矿体。由此可见,矿源层的形成是裂谷区内层控型矿床成矿的先决条件,而区域变质作用~岩浆热液活动是成矿的必要条件。
  4、找矿方向
  辽河群是辽东裂谷形成过程中火山沉积作用的产物,亦是辽东裂谷区内重要的蕴矿层位,具有出露面积广、厚度大的特点,其蕴藏的矿种更是具有矿种多、分布广、成因复杂,资源量丰富的特点,是今后地质找矿的重点远景区。(1)寻找铜、钴矿时,应以里尔峪组地层作为找矿的基础,在已知矿床和成矿带附近的构造发育地段,特别是褶皱构造没端、断裂构造交汇和剪切圈闭部位、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部位所形成的蚀变带附近是铜、钴矿的富集区,也是今后寻找铜、钴矿的重点区;(2)寻找铅、锌矿时,应以片岩相~角闪岩相区域热动力变质岩区为基础,特别是断裂构造发育地段、中性~酸性侵入岩波及区域、脉岩发育地段、韧性剪切和糜棱岩化带、中性侵入替与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是铅、锌矿成矿的远景地段;(3)寻找金、银矿时,应以绿片岩相区域性热动力变质区为基础,特别是深大断裂与构造域、侵入体接触带、脆~韧性剪切带、断裂构造复合处或发育地段、层间破碎带、脉岩发育区和已知矿床(点)和矿化区周遍地段是金、银矿成矿的有利部位,也是今后寻找金、银矿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文光等,辽东裂谷铜钴矿床控矿因素分析,中国金属通报,2010年第25期.
  [2]孙文涛等,辽东裂谷中部多金属矿集区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科技创新导报,2008NO.06.
  [3]王长波.董岩等,辽东古裂谷区内金属矿产的层控特征.
  [4]李强.张捷等,辽东裂谷的基本特征及含矿建造划分,有色矿治,2007年8月第23卷第4期.
  [5]骆辉.李俊建,辽东裂谷Au、Ag、Pb、Zn、Cu、Co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2年12月第25卷第3-4期.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