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哲学阐释(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杨海英 发表于:2012-02-23 13:05  点击:
【关健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经受了失败和挫折。特别是基于在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希望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经受了失败和挫折。特别是基于在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希望中国以最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同时要时刻警惕国际上两种制度对抗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要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要保持党内的纯洁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忽视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忽视社会发展规律的现象,使中国社会发展受到损失,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给党的干部以及知识分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粉碎“四人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人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提供了政治前提。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和思想文化建设,就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正确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从思想深处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斗争和变革。因而,解放思想是开启改革开放的头等政治问题,是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基础上,邓小平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根本的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7]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在邓小平解放思想的号召下,中国共产党围绕“社会主义”这一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探索,在理论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认识,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理论上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要保持先进性,一刻也离不开思想理论建设,离不开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这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对人民群众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关节点在党,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以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和科学精神。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8]这段话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和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不是少数学者在书斋中勾画的理论图景,而是深深扎根于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始终着眼于人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条件,着眼于变革不公正不合理的一切社会现象及其根源。所以,这一理论才能从根本上回答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以及真理性认识何以可能的问题,因而,它具有理论的彻底性、实践的革命性和发展的开放性。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首先就在于其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但是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的,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对生动的现实的前瞻性和超越性认识。因而,这一理论才能发挥既正确地解释世界又规范着人们行为的作用。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9]只有时刻关照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并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作出调整和思考,理论才能找准变为现实物质力量的立足点。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来看,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承担的使命的主题的不同,在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方面,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果不顾实际情况的变化,一味固守经典作家特定的论断,或把理论的功能夸大到不应有的程度,无一例外,都给党的事业带来了损失。
  当今的中国和世界与19世纪马克思主义创立时期相比,人们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等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这对于我们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新条件,也提出了新任务。我们不能要求经典作家为他们身后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现成的答案,也不能脱离本国实际机械照搬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随着实践的发展,指导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理论的成熟要靠实践的检验,而不是远离现实的逻辑推演。那种不顾客观实际的变化,拘泥于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既有论断,或者用西方社会的某些理论来评判中国现实问题的思想或做法都是有害无益的。直面新的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在重大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同时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中解放出来,才能永葆科学理论的旺盛生命力。当前,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重点是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把深入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始终包含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又赋予了中国特点、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决定它不是少数专家学者书斋中的私有物,反映人民大众的深切需要和根本利益,是这一理论的价值追求。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从表现形式上固然是理论推演和逻辑论证,但是从内容上是现实的,是反映新生事物发展方向的,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从现实需求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思想智慧和智力支持。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深刻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把握这种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与时俱进的学风回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物价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就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等等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和思想创新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