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之役各方对“宣战”的理解浅折

来源:nylw.net 作者:周昌理 发表于:2010-08-24 09:41  点击:
【关健词】义和团;庚子之役;宣战
义和团运动由一次民间的反教运动演变成清政府对八国联军的战争,以瀛弱的中华之力对抗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八个国家,并对八国联军宣战,可谓“空前绝后”。清政府、义和团和地方督抚对“宣战”一词理解还有一些“错位”。本文将简要论述。

义和团运动最后导致了中国与八国联军的庚子之役,这是历史与现实,中西冲突等问题长期积累的结果。许指严指出:“拳匪之乱,实根于戊戌政变之反动力。”戊戌政变之后,清政府权力构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保守顽固官僚渐占优势,对外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六十年来,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铁拳政策”,终于遭到中国以“义和拳”形式回应。列强的步步进逼,有义和团相“扶”的清政府向列强“宣战”。但是此“宣战”决不能与今天的国与国之间的“宣战”同日而语。掌权的顽固派对国际公法越来越“不感冒”,义和团对清政府“宣战”的起到了幻想中的“救命稻草”的作用,使得清政府的“腰杆”直了起来。其实各方对“宣战”一词还是有一些误区,才会到最后不可收拾的结果。
  一、清政府对“宣战”的理解
  戊戌政变以后,清政府权力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维新势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康梁外逃、六君子受刑、洋务派多在地方任都督、顽固派在中央占了绝对优势。义和团为顽固派找到了自信,他们的“神术”来源于中国的思想,也符合于中国的思想传统,更让清政府相信上天要帮中国打败西方列强。
  (一)清庭宣战的演变
  戊戌政变后,列强帮助康梁等人逃出生天,使慈禧太后大怒,并言“此仇必报”。不久,慈禧太后欲废光绪帝,但乙亥建储遭到列强反对;列强强迫给“病危”的光绪皇帝看病,得出结果是 “血脉皆治,无病也”,“太后闻之不悦。”这对慈禧太后和顽固守旧大臣是极大的打击。宣战前,收到列强的要求慈禧太后归政光绪皇帝的照会也给怒火中烧的慈禧太后火上浇油。弹压义和团的失败和大臣的吹虚使慈禧太后也相信义和团的神术,认为义和团是上天派来拯救大清王朝的。终于在得知联军攻占大沽炮台后,下了“宣战”的谕旨。
  (二)“不得已”的宣战
  万国公法在鸦片战争前后传入中国,但到了1864年总理衙门才资助刊刻了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才真正引起了国人的重视。清政府,尤其是趋新官僚,十分重视万国公法。但是近代以来,清政府忙于奔命,却越发艰难而不能得到好处。顽固守旧官僚对国际上的这一套十分反对,清政府在近几十年的不得意更是助长了他们的愤慨。庚子之役前夕,慈禧太后派徐用仪、立山及内阁学士联元致使馆曰:“无召兵,兵来则失好矣。”但是列强招兵无误。慈禧太后下谕:“……我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宣战”。还谕各国使馆:“令各公使皆反国,期一日夜尽行。”这是两国交兵前的国际公法。
  鸦片战争后,中国至上而下不由地已经认同了一些世界的原则,他们认为西方传来的只是铁路,电线,宗教等,但是还是没有发觉到在他们日常用语和规则中已经接受了一部分西方的东西。这也是真正的“不得已”的无奈。
  (三)正名而得民心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就“名正言顺”,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既然祖先要保佑我们,还得按照祖先的规矩来办。下层民众多不懂国际形势,只是亲身感受到近数十年来列强的欺压、传教士的专横与霸道、传统受到挑战。对洋人可谓恨之入骨。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使国人杀洋人,毁洋物变得合法化。“宣战”不只能振奋“民”威,鼓舞士气,更重要的是“正名”。得民心者得天下,满清入主中原以来,满汉民族之别一直是其统治中国的硬伤。难得天下黎民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以载漪为首的守旧顽固大臣十分自信,言:“义民起于田间,出万死不顾一生,以赴国家之难,今以为乱欲诛之,人心一解,国谁与图存?” 以慈禧太后执政多年的经验,很难相信义和团那此“子不语”的“怪力乱神”,“拳民虽无他,然其术多不效。”但是义和团的“忠心”也可一用;而且治天下不在乎“术”,而在乎民心。载漪也说:“用其(义和团)心耳,何论术乎?”
  二、义和团对“宣战”的理解
  义和团几乎都是来自下层,知书识字者不知有几,何况国际公法。他们的斗争和反抗,就如弹簧被压反弹一样的出于本能。只因教会“上欺中华君臣,下压中华黎民。”而且在中西文化交流冲突时,中华文化占了下锋,但是那只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中心文化,中华文化还有“异端”和“边缘”的部分,他们认为只有这些“子不语”的“怪力乱神”才能拯救中国。在士人眼中,西方文化也属于“异端”,甚至比中国的“怪力乱神”的地位还低。只有用“异端”对抗“异端”才能胜利。义和团“促成了一种边缘上升为表征的‘异端正统化’进程”。义和团的“宣战”则多采用演义中的战书形式,《曹福田致各国战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内容如下:
  统带津、静、盐、庆义和神团曹,谨以大役布告六国使臣麾下:刻下神兵齐集,本当扫平疆界,玉石俱焚,无论贤愚,付之一炬,奈何津郡人烟稠密,百姓何苦受此涂炭。尔等自恃兵强,如不畏刀避剑,东有旷野,堪作战场,定准战期,雌雄立见,何必缩头隐项,为苟全之计乎?殊不知破巢之下,可无完卵,神兵到一处,一概不留,尔等六国数十载之雄风,一时丧尽。如愿开战,定准战期。
  列强能否看到这篇战书当别论,此战书多为“正名”而给国人看的。表明此部义和团已向列强宣战。战书中更为蹊跷的是其“宣战”的对象是“六国”,而不是出兵的八国,也不是战中受到损失的十一国。《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连交战敌国的数目都不清楚,其不荒谬!“东有旷野,堪作战场,定准战期,雌雄立见,何必缩头隐项,为苟全之计乎?”这些多是一些演义里面的词句,中世纪的东西,怎么能用于近代的战争中?
  鸦片战争以来的实事,广大百姓深刻体会。义和团还是承认西方列强“数十载雄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到庚子年,刚好是一个甲子。西方列强称雄数十年,西风压倒东风,现在也应该转向了,而这个转向的重担就落在有“神术”义和团的肩上。不只是义和团,连政府上层大多数也对中国的胜利深信不疑。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