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主义理想的不同形式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张剑 发表于:2012-04-21 12:05  点击:
【关健词】社会主义 桑巴特 圣西门
本文通过对比桑巴特、圣西门以及涂尔干对社会主义的不同诠释,对他们的理论作了简要对比,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社会主义的不同形式。   

 一、引言
   随着20世纪90年代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的解体,马克思主义在欧洲的时间逐渐成为历史的插曲,而在亚洲,被认为始终坚持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朝鲜还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中国和越南等开始尝试搞活市场经济,拉美的古巴最近也在变革之中。这样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想似乎与历史前进的车轮有某种隔阂。其实,社会主义有很多形式,有的曾经付诸实践,而有的则仅仅被封存在枯黄的纸页中,本人就自己的了解对不同的社会主义思想作简要剖析,从不同的社会学家的角度来谈社会主义的不同形式。
   二、理论介绍
   1.桑巴特的国家(民族)社会主义
   桑巴特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在他看来,资本主义是奢侈消费的产物。对社会发展的问题上,在桑巴特看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也许更准确些叫——经济史论,那个以经济为唯一现实的人类社会;一切其他知识经济作用的理论,对于过去这个时代,但仅仅是对于这个时代,是对的,而我们这个一切以经济决定的时代应该称为——经济时代。
   经济时代的特点很多,首先是现代性,全球经济结构转变,经济的西欧中心化,其次,很可悲的就是乡村共同体的解散,“家庭经济”的解散、都市化,这些特点都改变着传统社会和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把上帝的地位放在一个次要的地方(忽略),社会变得实物化且等一化。人类的生活变得无聊,空虚,与超验的指示方向的意旨隔绝,人们彼此独立,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既然社会变得世俗,而且空虚,桑巴特按照他的理想并结合德国现实,总结了: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境地(状态、情状),在这情境中,个人的行为根本要受到具有义务性的范式决定。而这些范式则以那一般地在政治共同中扎根的理性为根源,以法律为其外表。理性扎根于政治共同,所以得普遍适用,这政治共同即国家。这说明,桑巴特的社会主义完全是以国家(社会)为目的,“社会的最高目的,个人则是其目的的服务工具。”
   在国家内部结构上,桑巴特对当时德国社会的自然主义分组持批评态度,国家社会主义应该有一种类似柏拉图“理想国”的分层观念,是一种有等级的秩序。按照职业来分组。
   在国家内部组织方面,桑巴特主张“本位①划分”。本位之间有等级秩序,本位以内各个个人也有等级秩序,这样,本为划分一方面使个性的要求有了一定的理由。个性会经验到最高度的发展,另外一方面全体也因为其肢体的个别(性)化而获得生力与强健。这种观念才是一切真正社会主义所必有的不平等的泉源。
   公正的诚论即要求如此:平等的处在,才是不公正!
  在经济发展方面,桑巴特鼓励人们培养“简单的、自然的生活方式”,但不是把这种生活方式当作单调和可怜的生活来讲,只是鼓励人们重视心灵的修养,摒弃经济时代理性计算的相互关系,不要处处“顶礼皮表、蔑视心核”。国家要实行计划经济,在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经济情形后,保持各种经济形式间有一个正确的数量关系。经济“自给化”,也就是自我独立,不仰仗进口,这就能保证德意志社会主义的自主和独立。
   2.圣西门的实业社会主义
   如果说桑巴特在多数情况下使用一种浪漫主义的理念来阐述他的社会主义,那么另外一位社会主义的倡导者圣西门则是通过实证科学的理念来构筑一个较为完美的“经济功能系统”。
   圣西门指出,社会分工的结果,就是今天的个人会在更大的程度上共同承担责任,个人孤立无援地被抛弃在社会中,所以更依赖于大众。“人们对作为个体的他者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对大众的依赖越来越大,在相互的关系中也明显如此。”
   圣西门为了解放社会结构所依赖的观念体,就必须将各门科学系统化,为此,在圣西门的实业社会主义中,实业单位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因为在实业体系中,人们会按照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组合,事实上一个健康运转的实业机构(在圣西门看来)并不需要任何人为的主观性的操控和掌握,只要个人履行自己的职责就行,也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实业家和各民族除了经济利益之外,不该去追寻别的目标,出于这个原因,经济生活应该服从于集体的,有组织的控制,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原则。
   既然经济是社会生活的实质,他们就必须用社会性的方式组织起来,所以,圣西门渴望借助于科学和实业,在理性和世俗的基础上重建由于旧制度的毁灭而变得混乱不堪的社会体制。
  二、精神还是宗教还是道德——不同社会主义的对比
  首先我们倒着回顾一下,由于涂尔干受圣西门影响很大(因为其实孔德的主要思想源于圣西门),如果控制人们的需求,实现视野体系的社会控制,那么就要控制人们的精神——这其实在孔德的人道教中表现的透彻凌厉——对于精神宗教的需求,为了一个良好社会而需要控制人们的内心,让人们在思想上知道何为好;涂尔干虽然不需要这要的精神宗教,他认为自己的有机团结的职业道德就可以提供人们的团结,而不至于失范和个体化,但是也许他没有想到其实工团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合作,是团结,还可以是冲突,是互相的压榨——如同人与人之间一样。
   桑巴特的社会主义的精神保证则来源于个人对于国家的忠诚。集体先于个人,也就是说,桑巴特的社会主义也是需要有精神保证的,虽然不像人道教那样看似荒谬(所以人道教也无法让所有人而相信它),但是这也意味着这种国家社会主义的可行性更大——所以法西斯主义也就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了。现实就是如此残酷吧!
   三、社会主义及其代价
  可以看到这两位的都需要精神和统一思想的控制基础,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也需要人们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同——确定的真理,确定的未来。我们是否为了消除社会失范与经济的无序而要以自由和思想的被专制为代价呢?有人会说这是值得的,这种代价换来的是幸福美好的社会。如果说涂尔干的社会主义——他的工团有机团结结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么现代消费社会的逻辑可以让这些都让这些想法失去了意义,因为现代消费社会以另一种方式推翻了这个问题本身,浪费的消费才是经济的面貌,想让经济满足人的需求,本来就是不合宜的想法。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