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视角的批判性媒介模型研究(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吴颢 发表于:2010-11-08 09:16  点击:
【关健词】批判;批判理论;批判性媒介
三、批判性媒介理想模型的不足 和多层次分析的引入 在上文的理想化模型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媒介的生产者都具备批判意识,媒介被用做批判社会不公平现实的工具。但是这样一个批判性媒介的理想模型尚存在以下两个方

  
  
  三、批判性媒介理想模型的不足
  和多层次分析的引入
  
  在上文的理想化模型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媒介的生产者都具备批判意识,媒介被用做批判社会不公平现实的工具。但是这样一个批判性媒介的理想模型尚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缺陷:(1)在资本主义体系之下,非商业化的媒介产品需要同商业化的媒介产品进行竞争,竞争的关键在于批判的媒介内容能否到达媒介的接受者,即批判媒介需要获得公众的注意力。为此,必须动用足够的资源和渠道,显然这种竞争批判媒介很难同商业媒介角力。(2)批判媒介中需要的批判Prosumer难以实现。Pro-sumer的概念意味着媒介行动者不仅要消费媒介内

容,更要具备生产媒介内容的时间、技巧、资源,与此同时,在动员这些生产成本的情况下,还要把媒介产品用免费这样的商品形式交换出去,这就注定了这样的行动者少之又少。由于批判性媒介的传播往往只能是小范围的受众,难以获得批判理论家们所要求的再建构社会的作用,因此需要一个更加具有可行性的批判性媒介的模型来取代理想化模型。
  比较批判性媒介的理想模型和商业化大众媒介模型,后者的系统反馈环路是一个典型的正反馈回路,来自左下角的资本主义体系的商品要素都能被正向地传递到右上角的意识形态中,进而放大增强资本意志对媒介和社会的控制,这就是批判理论描述的意识形态控制和商品再生产控制的动力学描述。在这样一个回路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媒介的内容。按照Fuchs等人对Le Monde的研究,批判性媒介属性中最关键的就是媒介内容,只要媒介能够报道批判性的内容,其形态是否为商业媒介并不重要。相反,作为商业媒介的批判媒介,反而更能实现批判理论所期待的通过媒介培育公众批判意识和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抵抗的作用。因此,这样一个反馈环路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商业化的媒介生产制造出批判性的媒介内容。所以,可进一步对批判性媒介模型改进(如图4所示)。
  
  改进后批判性媒介模型的批判性内容可以使得消费者在处理信息时变得具备主动的意识,即具备能动性,从而打破单向放大的媒介系统信号循环。而缺少批判性内容的意识形态内容则会被视作无意识的信号,无法启动接受者的主动意识,使得媒介的意识形态统治和商品生产统治得以实现。
  批判性媒介的理想模型还有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将媒介的生产者和媒介的消费者通过媒介产品和媒介内容之间的转换勾连了起来,这种基于建构主义方法的模型分析避免了传统媒介研究中难以发现媒介生产者和媒介消费者之间关联性证据的不足,但是这种转换却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媒介的强大效果(在这一点上显然存在争议)。在这样一个模型中,媒介结构和行动者之间的观念和实践的转换是通过一个单向的循环过程来完成的,因此这是一个缺少互动面向的媒介体系。
  如果将“马克思批判”理论中“反作用”视作两个单元交流的结果,那么传播理论中反馈的概念就得以被引入模型,模型的三角即内容一产品、生产者、消费者一受众就可以被拓展为内容、生产者、消费者、反馈四个分析概念,再将它们两两结合,可以生成四个面向:产品一内容、生产者一产品、消费者一内容、生产者一消费者。在这里,更值得关注的是媒介生产者和媒介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其理由在于媒介内容作为客观的结构,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来建构的,在媒介内容上表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层次的内容框架,并借助议程设置实现框架间的互动。因此,借助媒介内容,不但可以考察两者的互动,揭示用户是如何影响媒介的生产者导致媒介的内容发生偏转,而且满足了批判理论中关注的商品和意识形态如何在媒介生产中被再生产的问题,同时通过反馈还可以考察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至此,基于批判理论的理想模型就可以与多层次分析结合起来。
  由于内容存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批判两种可能性,所以需要先讨论不同身份的生产者和媒介内容与受众的关系,检讨不同系统单元间的互动对媒介内容的不同影响。由于研究考察的是互动的问题,因此,互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受众对此的参与程度成为划分媒介生产者的重要依据。借鉴Frey的研究,媒介生产者被划分全球(Global)和地区(Local)两个层次,两者之间彼此互动。地区媒介生产者和受众存在正向互动,全球性媒介生产者则不然。由于全球性生产者往往传递给受众的是无意识的媒介信号,所以区域性媒介和全球媒介问的互动就变得格外关键。因为只有当区域性媒介传递批判性内容给更为强大和更商业化的全球媒介,才能使这些媒介注意到受众对批判性内容的需求并进而做出回应。因此,地区性媒介是否生产批判性内容至关重要。基于以上分析和探讨,笔者提出了以下理想批判性媒介模型,以期供有兴趣的传媒界同仁共同讨论(如图5所示)。
  
  
  四、结 论
  
  “批判”是批判理论的核心问题,笔者从“批判”的类型分类人手,指出任何批判理论都不能抛却经济分析和建构的视角,特别是应当和实证批判理念区分开。批判理论并非一种可以随意拿来即用的研究工具,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有着极为严密的研究逻辑内核。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这三者在任何批判研究中都应当严格地贯彻;整体论、辩证分析、建构思维都是批判理论的核心。仅有“批评”的媒介研究不但是毫无实用价值的,更是对批判思维的滥用,批判理论应当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结合的产物。笔者通过对媒介批判理论的回顾和研究发现,媒介批判理论的批判对象并非媒介,而是媒介背后的资本主义体系以及媒介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资本再生产所扮演的角色。因此,媒介同样也有可能去扮演一种积极的批判性的角色。依据经济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两种导向,结构和行动者的分析层次,笔者建构了一个基本的批判性媒介的分析框架,并在行动者层面将生产者和消费者依据托夫勒的Prosumer概念加以融合,给出了一个基于理想状态的批判性媒介的框架定义。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