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深覆盖患者软组织侧貌特征的初步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陆海涛 张昕 发表于:2012-07-19 21:06  点击:
【关健词】恒牙列;错牙合;X线头影测量 恒牙列;错牙合;X线头影测量
探讨安氏Ⅱ1伴轻、中、重度前牙深覆盖患者在软组织侧貌方面的特征。方法:测量分析90例恒牙列晚期安氏Ⅱ1Ⅰ°、Ⅱ°、Ⅲ°牙深覆盖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31个测量项目。结果:在以下测量项目方面上存在异常或组间有变化趋势:面角、颌突角、上下齿槽座角、下颌平面

 安氏Ⅱ1前牙深覆盖畸形的发生率较高,是常见的牙颌畸形。此类错牙合对于患者的生理功能、美观、发音及心理健康均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本实验旨在通过比较分析恒牙列晚期安氏Ⅱ1Ⅰ°、Ⅱ°、Ⅲ°深覆盖患者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探讨轻、中、重度安氏Ⅱ1前牙深覆盖患者在软组织方面的特征及组间变化趋势。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本实验对象选自2005~2009年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年龄17~21岁。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包括安氏Ⅱ1Ⅰ°、Ⅱ°、Ⅲ°深覆盖患者正畸治疗前于本院拍摄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30张,男女分别为15张。以上所有样本既往未接受过正畸治疗,无拔牙史及恒牙外伤移位史,均为大连地区汉族青少年。
1.2 主要仪器: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描图灯箱,制版转印纸。
1.3 描图测量方法:所有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定点描绘以常规方法于一段时间内集中完成,再集中进行角度及线距测量。
1.4 测量项目及其正常值:包括Downs法、Wylie法以及Holdliy法共31个测量项目[1-2]。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
2 结果(见表1~2)
2.1面角(NPg-FH):各组值均较正常值明显减小,由Ⅰ组到Ⅲ组,该角少量增大。
2.2 颌突角(NA-PgA):各组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值,Ⅲ组值显著大于Ⅰ组值 (P<0.05)。
2.3 上下齿槽座角(AB-NPg):各组值均明显小于正常值。由Ⅰ组到Ⅲ组,该角呈现明显减小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 下颌平面角(MP-FH):各组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值。
2.5 Y轴角(SGn-FH):各组值均较正常值增大较多。
2.6下中切牙-颌平面角(LI-OP):各组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值。由Ⅰ组到Ⅲ组,该角呈现逐渐减小趋势。
2.7上中切牙凸距(UI-APg):男女各组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值。由男Ⅰ组到男Ⅲ组,该值逐渐增大。男Ⅲ组明显大于男Ⅰ组(P<0.01)。
2.8下颌长度(T4-Pg):Ⅱ、Ⅲ组值较正常值减小较多。
2.9上面高、全面高、上面高/全面高与正常值比均增大,下面高/全面高与正常值比减小。
2.10软组织面角(N''''Pg''''-FH):各组值均较正常值明显减小。
2.11鼻凸度(Pn-Sn):由Ⅰ组到Ⅲ组,呈现明显增大趋势。男Ⅱ组、男Ⅲ组值明显大于男Ⅰ组(P<0.05)。
2.12 骨骼侧面凸度(A-NPg):Ⅱ、Ⅲ组值较Ⅰ组增大较多。
2.13 上唇厚度(UI-Ls):由Ⅰ组到Ⅲ组,呈现逐渐减小趋势。男Ⅲ组值明显小于男Ⅰ组、男Ⅱ组(P<0.05)。
2.14 H角(H线-N''''Pg''''):由Ⅰ组到Ⅲ组,此角逐渐增大趋势明显。Ⅰ组值明显小于Ⅲ组(P<0.01)。
2.15 软组织颏部厚度(Pg-Pg''''):由Ⅰ组到Ⅲ组,表现为逐渐减小趋势。女子组及全组内均表现为Ⅱ、Ⅲ组值明显小于Ⅰ组(P<0.05)。
3 讨论
追求美是人类的天性,获得更好的容貌几乎是每个正畸患者的心愿。面部侧貌是构成容貌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安氏Ⅱ1前牙深覆盖患者的软组织侧貌特征,能对患者侧貌的正畸治疗有所帮助、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本研究的出发点。软组织侧貌的特征分析应该从外在的面部特征和内在的颌骨、齿槽骨及牙列位置等特征一起着手,因为内在的颅面部硬组织结构特征决定了外在的面部软组织侧貌。因此,本实验中选择了包括Downs法、Wylie法以及Holdliy法等共31个测量项目,从内因方面进一步地分析前牙深覆盖患者的的软组织侧貌特征。
本实验中面角、颌突角及上下齿槽座角的测量结果说明:整个深覆盖组表现为上颌骨相对下颌骨凸度、上下颌骨基底部相对面平面前突度及下颌后缩程度均较正常颌值明显增大,且随着前牙深覆盖的增大,上颌前突及下颌后缩的幅度增大。Ted[3]及饭镓哲夫[4]也有相同的观点。正是这种内在的骨骼结构支撑着其表面的软组织,决定了安氏Ⅱ1前牙深覆盖患者的外在的主要的面部侧貌特征:明显的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上唇前突,下唇后缩。
下颌平面角及Y轴角各组的测量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值,这表明深覆盖患者面部垂直高度较正常人增大较多,下颌体向后、下旋转增大,具有高角型面容;同时颏部位置也较正常颌值明显靠后,也体现了下颌后缩的结构特点。各组的上中切牙凸距及上、下中切牙角的测量结果表明:深覆盖患者的上中切牙凸度明显大于正常颌者,而下中切牙-颌平面角各组的测量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值,说明深覆盖患者下中切牙相对颌平面唇向倾斜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大,这反应出下前牙针对上前牙凸度增大而引发的补偿适应机制。
在面高方面,深覆盖患者的上面高、全面高、上面高/全面高与正常值相比均增大,而下面高与正常值差异不大,表明深覆盖患者上面高发育过度。Neilsen[5]及Linden[6]均认为下颌骨体的旋转会引起面高的变化。Nanda[7]研究认为安氏Ⅱ1骨性错牙合上面高的增长大于下面高,导致面高比例失调,与本研究的结论一致:深覆盖患者面部生长方向向后、下旋转,从而引发下颌骨体的旋转,继而引起面高的变化。田乃学等[8]调查发现深覆盖患者大多有咬下唇、吮拇指等不良习惯或其它覆盖下唇因素,可能由于这些不良习惯产生的异常肌力加大了上颌骨的前突度和上面高的生长、抑制了下颌的向前发育并改变了面部的生长方向。实验显示,由Ⅰ组到Ⅲ组,上唇厚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男Ⅲ组上唇厚度值较男Ⅰ、Ⅱ组显著减少(P<0.05);同时由Ⅰ组到Ⅲ组,软组织颏部厚度也呈现明显的逐渐减小的趋势,Ⅱ、Ⅲ组值明显小于Ⅰ组(P<0.05)。上述结果产生之原因,本研究认为与安氏Ⅱ1前牙深覆盖患者的上齿槽座点和上牙弓的失状向位置相关。本实验中骨骼侧面凸度及翼上颌裂-上颌第一磨牙颊沟的测量结果说明:深覆盖患者的上齿槽座点和上牙弓均较正常者前移,且随着前牙深覆盖的增大,上齿槽座点和上牙弓前移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些变化就引起了上唇及颏部的代偿性改变。本实验结果显示:由男Ⅰ组到Ⅲ组,鼻凸度呈递增趋势,男Ⅱ、Ⅲ组值明显大于男Ⅰ组(P<0.01)。Robert[9]在对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后认为:后退的下颌往往伴随较大的鼻凸度,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是前突的上颌骨、上牙弓与后缩的下颌等因素共同造成了较大的鼻凸度。由Ⅰ组到Ⅲ组,H角逐渐增大趋势明显,Ⅰ组值明显小于Ⅲ组(P<0.01),而N''''Pg''''-FH角各组值差异不明显。从而可以推测出:深覆盖患者上唇向前突度逐渐增大的趋势很明显,这也与Ⅰ组到Ⅲ组间上齿槽座点和上牙弓前移的变化趋势一致。(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