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施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临床观察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赵宏强  &n 发表于:2010-08-19 09:55  点击:
【关健词】慢性盆腔炎;中药;针灸
目的:观察针药并施治疗慢性盆腔性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8例,针药并施,对照组38例单用西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施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病变迁延所致的一种慢性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妇人腹病”、“癥瘕”、“带下”病范畴。由于病情缠绵,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灸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该病,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8例,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3~55岁,平均(36.0±2.6)岁;病程最短为2个月,最长10年。对照组38例,年龄26~52岁,平均(34.2±2.1)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8年。两组性别、年龄、病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全部病例均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诊断标准。下腹部一侧或双侧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且常在性交后及月经前后或劳累后加重;或伴有月经不调,继发不孕,白带增多。妇科盆腔检查:1例或双侧附件增粗或呈条索状,有压痛。B超检查提示子宫或附件有炎性病变,盆腔有炎性包块或积液。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中药内服:苍术15 g、白术10 g、茯苓10 g、苡仁10 g、土茯苓30 g、赤芍10 g、败酱章10 g、黄柏15 g、红藤15 g、淮夕10 g、皂刺10 g、蜂房10 g、莪术15 g、香附10 g、玄胡10 g、白芍1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7 d为一疗程。针灸治疗:穴取气海、关元、水道、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妇科穴、还巢穴。操作方法:选用0.30 mm×50 mm毫针直刺、气海、关元、水道、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等穴,行小幅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平补平泻。选用0.30 mm×25 mm毫针直刺妇科穴,还巢穴,妇科穴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二至三分,一次两针齐下。还巢穴直刺针深二至三分,针刺完毕,留针30 min,其间行小幅提插掳转手法2~3次,7 d为一疗程。

  1.2.2 对照组 选用甲硝唑葡萄糖液250 ml与头孢塞肟钠3 g加入0.9氯化钠1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 d为一疗程。

  1.3 疗效标准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子宫附件均正常;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附件压痛基本消失,B超检查附件增粗有所减轻,盆腔炎性包块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无变化。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38例,痊愈16例,好转20例,无效2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总有效率94.7%;对照组38例,痊愈8例,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见(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癥瘕范畴。其主要病理改变为盆腔内炎性渗出,器官粘连,局部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包块。祖国医学则认为,该病是由于经期或产后调摄失当,湿热毒邪乘虚而入,而致湿热壅滞,阻滞气机,冲任不调,瘀毒阻络致腹痛有块,带下秽浊。慢性盆腔炎一般病情缠绵,日久必伤正气,故在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的同时应注意调扶正气,以达扶正祛邪的目的,因而用苍术、白术、苡仁、土茯苓等利湿健脾,赤芍、败酱草、红藤、黄柏、清热解毒;怀夕引药下行并能化瘀;蜂房、皂刺、莪术、香附、玄胡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在内服汤药的同时予针刺气海、关元、水道、足三里补肾健脾,三阴交、阴陵泉清热利湿;妇科穴,还巢穴为董氏奇穴、其具调节子宫功能,助孕通络之功能,并能治赤白带下。综上所治,以达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环,软化粘连的结缔组织,消除充血水肿,而达扶正祛邪消除病痛之目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