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易纬》驳谶符: 扬雄与谶纬学说(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解丽霞 发表于:2011-06-24 10:34  点击:
【关健词】扬雄; 《太玄》; 《易纬》; 谶符
, 后人有认为两者应同, 都为五十五。再看《易纬》的解释, 天地合策数五十五: 所用法古四十九, 六而不用, 驱之六虚。126天地之数是奇、偶数的生成变化, 因有鬼神行乎其间, 故可以用来占筮; 大衍之数是占筮

  , 后人有认为两者应同, 都为五十五。再看《易纬》的解释, “天地合策数五十五: 所用法古四十九, 六而不用, 驱之六虚。”126天地之数是奇、偶数的生成变化, 因有鬼神行乎其间, 故可以用来占筮; 大衍之数是占筮所用具体数, 它虚天地数六, 用为四十九。《太玄》也区分了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 因体系为“首用九而蓍用六”, 所以把天数“十”称为“五五”, 在其体系中凸显了“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五”大衍之数, 强调《太玄》是《易》之用。不同的是, 《易纬》沿袭了京房以五音、六律、七宿合大衍之数的做法, 《太玄》的数字配律吕不是以大衍之数, 而是在“玄”体系内依律吕配数。
  第四, 天地之数与五行相配。《易纬》把天地之数配为两组, 与五行搭配: 
  
  天本一而立, 一为数源。地配生六, 成天地之数, 合而成性, 天三地八, 天七地二, 天五地十, 天九地四。运五行, 先水次木, 生火, 次土及金。126
  把五行引入《易》应始自孟、京易学, 京房以五行配八卦, “乾金、坤土、震木、巽木、坎水、离火、艮土、兑金”, 《易纬》始以五行配天地之数, “天一地六为水, 天三地八为木, 天七地二为火, 天五地十为土, 天九地四为金”。《太玄》“首”的推演依数, “首”又当卦, 它既以五行配首, 也以五行配数, 八十一首分为九天, 在每一天内的九首依次配水、火、木、金、土、水、火、木、金, 在数字上则“一六为水, 二七为火, 三八为木, 四九为金, 五五为土”, 与《易纬》配数一致。
  第五, 卦气说。《易纬》把孟喜的四正卦卦气说、京房的六子卦卦气说发展为八卦卦气说, 在《乾凿度》、《乾坤凿度》、《通卦验》等篇中多有陈述, 现把各篇所论综合列为表2: 
  《易纬》以“八卦”来配月份, 应该说比孟、京另辟十二月卦要更符合《易》的结构, 但“四隅卦”配两月, 似乎又不如孟、京整齐。每卦所行日数均为45、以人身配卦, 都出自《易纬》。《太玄》注重体系的完整性, 对《易》的解释更合理, 玄“始于十一月, 终于十月, 罗重九行, 行四十日”358, 提出了更精细的“配日”法, 从“中”应十一月冬至日起, 每首直四日半, 余四分之三日应闰, 以踦、嬴补足。《太玄》亦有以身配数, “九体: 一为手足, 二为臂胫, 三为股肱, 四为要, 五为腹, 六为肩, 七为嘏喖, 八为面, 九为颡。九窍: 一六为前, 为耳, 二七为目, 三八为鼻, 四九为口, 五五为后。”298应吸取了《易纬》的以身取象。
  第六, “爻辰”说。《易纬》的“爻辰”说比京氏纳支更精细, 《乾凿度》曰: 
  阳析九, 阴析六, 阴阳之析, 各百九十二, 以四时乘之, 八而周, 三十二而大周, 三百八十四爻, 万一千五百二十析也。故卦当岁, 爻当月, 析当日。……天道左旋, 地道右迁, 二卦十二爻而期一岁。乾, 阳也, 坤, 阴也, 并治而交错行。乾贞于十一月子, 左行, 阳时六。坤贞于六月未, 右行, 阴时六, 以奉顺成其岁。……中孚为阳, 贞于十一月子; 小过为阴, 贞于六月未, 法于乾坤, 三十二岁期而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 万一千五百二十析, 复从于贞。95-97《易纬》提出“卦当岁、爻当月、析当日”, 具体为乾坤两卦当一岁(360天), 两卦十二爻当月(12月), 六十四卦当32岁、384月、11520日。《太玄》也把“玄”数系统的构建合于岁历并具体到日: 
  泰积之要, 始于十有八策, 终于五十有四。并始终策数, 半之为泰中。泰中之数三十有六策, 以律七百二十九赞, 凡二万六千二百四十四策, 为太积。七十二策为一日, 凡三百六十四日有半, 踦满焉, 以合岁之日而律历行。359-360
  《太玄》81首直一岁(364日半), 729赞共26244策, 36策为一赞, 72策为一日, 两赞为一日, 亦直364日半, 这比《易纬》的360日更合于实际的“岁”数。乾坤两卦的运行法则为“阳左行、阴右行”, 其他六十二卦也依此法则, 只有“泰、否之卦, 独各贞其辰, 共北辰左行相随”。《太玄》吸取了《易纬》阴阳二气“右迁左旋”的法则, 提出: 
  日动而东, 天动而西, 天日错行, 阴阳更巡。
  日之南也, 右行而左还; 斗之南也, 左行而右还。或左或右, 或死或生, 神灵合谋, 天地乃并, 天神而地灵。261、264
  以“赞”配历法的日、星, 当为《太玄》比《易纬》更精致的解易方式。
  
  三、批驳谶符
  
  “谶符”在纬书中, 其实分为两种, “谶”是“诡为隐语, 预决吉凶”, “符”是“符命”, 由于二者在内容和性质上相同, 本文合而言之。此类“谶符”其实早已有之, 顾炎武曰: “《史记•赵世家》扁鹊言秦穆公寤而述上帝之言, ‘公孙之书而藏之, 秦谶于是出矣。’《秦本纪》‘燕人卢生使入海还, 以鬼神事’, 因奏《录图书》曰: ‘亡秦者胡也。’然则谶记之兴, 实始于秦人, 而盛于西汉之末也。”1537秦时“谶”虽常有, 并未形成影响学术的风气, 顾颉刚认为: “西汉时, 社会安定, 这类刺戟人心的谶言当然减少。但到武帝之后, 民穷财尽, 国本动摇, 谶言又得到了发展的机会。”112西汉最早的“谶”载于《史记•封禅书》, “申公齐人, 与安期生通, 受黄帝言, 无书, 独有此《鼎书》曰: ‘汉兴, 复当黄帝之时。’曰: ‘汉之圣者, 在高祖之孙, 且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通, 封禅。封禅七十二王, 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 ‘汉主亦当上封, 上封则能仙登天矣。’……欲放黄帝以上接神仙人蓬莱士, 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1393这里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 就是汉武时谶与儒术开始结合。谶的有效性则不敢恭维, “方士之候祠神人, 入海求蓬莱, 终无有验。而公孙卿之候神者, 犹以大人之迹为解, 无有效。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 然羁縻不绝, 冀遇其真。自此之后, 方士言神祠者弥众, 然其效可睹矣。”1403所以, 谶符发展到汉武时, 已成两种发展态势: 一是和儒术结合, 以解经方式更为巧妙地存在于“传文”中, 其内容偏向于阴阳灾异; 一是“效验甚微”的谶言因统治者的“冀遇其真”日趋盛行。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