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之最高哲学境界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马金月 发表于:2010-10-02 11:10  点击:
【关健词】孔子;《论语》;孟子;《孟子》;文化伦理;人类人生;哲学境界
【摘要】 孔子与《论语》;孟子与《孟子》,孔子与孟子——孔孟之道 ,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集大成者,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柱石——即人类人生哲学的最高境界。

1. 孔子与《论语》
  
  当人类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确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并用它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华,《论语》便是其中之一。
   《论语》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其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 处世之道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内容朴素,但却不失深刻,其中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正如宋代开国宰相赵会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而无比强大。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这也是《论语》给我们现代人的启发。(于丹心得)而本人认为:《论语》是让我们更好的去领悟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天地,周围的的环境,人文事故,最终热爱生活,达到内心的平静。正如:子曰:“天言何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言何哉?”(《论语·阳货》)。其给我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关于心态:在《论语》中孔子曾夸奖他的学生颜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意思说颜回家里很穷,只穿着破烂的衣服,居住在破陋不堪的巷子中,其他人都不堪忍受这种生活状况,但是颜回并没改变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正恰恰是令人钦佩的,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平静如水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中也看出,人生中的幸福快乐并不是以物质的好坏而决定,而是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和内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
  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曾经当过八十三天的彭泽令,因不愿为保住微薄的工资而向他人低三下四,为五斗米折腰,便辞官回家。在回家的途中,说道“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乐观的田园心态,为个人耕耘出一片恬静的乐土。
  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可能常常遇到一些不顺心的琐事,但我们又难以控制它们,莫不如端正自己的心态,你就会发现生活的缤纷色彩。
  1.2关于处世:《论语》中与朋友相处方法中有:子贡曾经问过孔子该如何与朋友友好相处,孔子答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论语·颜渊》)意思是说对待朋友做错的事,要善意的真诚的劝告他,如果不听就别再说了,要不然会自取其辱。
  所以我们无论跟领导在一起,还是同家人、朋友相处,都要把握恰当的距离和尺度,交友过密,这不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的心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点余地。
  而为人的关键在于诚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说:“作为一个人却没有信用,不知他则么可以行事。”
  这让我想起了西方有关《金斧头银斧头》的童话故事,其中讲述了一个孩子不小心把木斧头掉进了水里,后来河神依次拿起三把斧头,一个是金斧头,一个是银斧头,一个是他的木斧头,这个小孩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木斧头,最终河神因钦佩小孩的诚实,而把银斧头和金斧头都送给了他。这虽然是个童话故事,但在现实中我们同样也会找到相似的影子,无论在生意上还是为人,诚信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可见两千年前的《论语》中已经早有阐述。
  1.3关于学习:做学问的人关键在于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与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知道他的不如想要知道他的,想要知道知识不如以其为乐趣的。没错,学习在于内心的求知欲,在于在奋斗中体会的那份快乐,这也是学习的目的。然而面对“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与人、取悦于人。真正尊重学问的人,他们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上的建树,也就是在从周围的环境中找到能够把握幸福的能力。对于学习的技巧而言“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常言说“好记行,不如烂笔头”这与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天才与勤奋之间,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勤奋。”顾炎武也曾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对于能否达到目标,孔子也断定,达不到目标并不可怕,可怕的关键在于半途而废。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而事实上《论语》中所描述的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论语·述而》)。孔子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并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论语中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有关学习的哲学的文章。其中最为著名的有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懈怠。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4关于人生:在《论语》中感慨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论语·子罕》)这就话虽为平淡,但又饱含了多少沧桑之感。刘禹锡曾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西塞山怀古》)。苏轼也曰:“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都表达了人生是如此有限,然而自然是永恒的,这种强烈的反差足以让人们的内心震撼,不禁潸然泪下。
  在这茫茫宇宙中,人类又是如此渺小,人的一生也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瞬间,时间一分一秒的匆匆在我们的指尖轻轻滑过,岁月也在我们的脸上留下痕迹,一转眼就是一辈子。这就更提醒了我们珍惜时光,珍惜生命、抓紧时间享受生活。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