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李利霞 发表于:2011-09-02 10:49  点击:
【关健词】思想品德;教学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活动,分析了职高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职高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国家蓝领工业,现在的职高学生再过几年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21世纪将要求人的主体性能进一步弘扬;要求职高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立自理等独立的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把道德行为的好坏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职高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中学生来到职高,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想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特殊才艺,想展示自己的才能;有的善于表达,对学校有较多想法等。老师就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实行了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职高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职高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标。德育教育实践班的老师在德育过程中坚持以情为中轴,通过组织学生读学校自编的五爱情感“四字书”,背五爱情感名家格言,讲五爱情感故事等,进而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经常带在身上,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制订一个实现自己一定理想信念的行动计划,并公布于众,在大家指导、帮助和监督下落实。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和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了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的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
  二、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
  靠答卷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并不能真正全面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因此,我们要思考探索一条新的、有效的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思想品德课的考核实行开卷考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德育课实行开卷考试后的几点有利于。第一,开卷考试命题是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序和与实际相联系的运用水平。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必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和原理,轻松而自觉地把精力放在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通过反复的熟悉教材或查阅教材,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理论的目的。第二,有利于促进改革课堂教学,使教学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给思想品德课教学以良好的导向,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的思想品德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克服学生的厌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行开卷考试后,学生摆脱了繁重的概念、定义、观点、辨析等条款理论的死记硬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知观点,明事理。第四,提高了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供了轻松的环境。
  三、改变教学方法,注重社会体验
  解决德育课吸引力不大、实效性不高的问题,需要一种较为先进而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先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双边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应赋予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师生双方与同样的主体地位,体现二者交互主体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才能具有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从而调动全部精神要素参与才能实现教学目的。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则教学无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偏差是教师成为主体而学生成为客体,教学活动因此成为“我讲你听”的单向灌输模式,这样的教学因其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很少考虑学生的意志、兴趣、需要,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故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热点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然后组织展开充分的讨论、辩论,并且相互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人的学习途径包括听觉、视觉和听觉,自己动手实践等,学习效率分别为:听觉20%、视觉30%和听觉50%,自己动手90%。研究表明手脑并用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活动或模拟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从中获动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在体验的过程中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思考、用手去操作,更重要的是用心去体会。如讲法律基础时,让学生亲身参与劳动合同使用法庭审理过程模拟法庭等,使学生了解作为劳动者如何保护好自己的权力以行驶好自己的职责。在技工教育中,德育教学不能脱离产业工人的现状以及工厂、企业生产运作实际,应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必须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将现实中企业案例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同时带领学生在企业实习时,让学生了解最新行业动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让优秀企业员工走进德育课堂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行为要求。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