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大陆对王弼之“无”的思想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彭存芳 发表于:2011-11-08 13:28  点击:
【关健词】无,思想,研究,之,王弼,年来,大陆,30,
 王弼的“无”的思想是魏晋玄学的一大亮点。它是一种在融合了儒道之后的一门学问。王弼将儒家与道家中的有关的“道”的概念解释为“无”,从而他将自己的思想建立在以“无”为范畴的哲学体系中。

一、国内对王弼之“无”的思想研究的现状
  根据本文作者对诸多文献资料的全面检索,纵观这几十年以来的著作以及论文,对王弼之“无”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从《老子》的意旨来研究王弼之“无”的思想。如:陈明昉《老子》旨归(2008.02.24),何石彬《中国哲学史》,刘季冬的试述王弼《老子注》思想之归属(2007),陈瑞新《王弼之“无”作为本体的具体含义新探(2009.3)》等4篇。主要是从老子的原著为起步作分析,论述的王弼之“无”的思想与《老子》原意的异同。
  2.第二个层次:从有无的生成观来论述王弼之“无”的思想。如:何石彬《中国哲学史》中的:老子之“道”与“有”、“无”关系新探(2003),韩国良《走出王弼本体论思想研究的误区》(2009.5)等。这一层次主要是围绕着王弼之“无”的思想是如何生成的问题来论证的。把“有”看成是无的基础,而把“无”当作本体,“无”是至高无上的。
  3.第三个层次:依据体用关系来论述王弼之“无”的思想以及由此而铸造的“圣人体无”的个人人生境界观。如:康中乾《论王弼“无”本论的哲学实质》(2000年第四期),裴传永、冯淑静《试论王弼贵无賤有的本体思想》(2006),沈艳华、任国升《王弼“崇本息末”思想探微》(2010.4),何石彬《中国哲学史》中的:老子之“道”与“有”、“无”关系新探(2003),李昌舒《论王弼的“自然”哲学观念》(2005.7),李昌舒《论王弼之“无”的美学意蕴》(2005.2),陈瑞新《王弼之“无”作为本体的具体含义新探(2009.3)》等论文。
  二、近30年来国内对王弼之“无”的思想的研究结果
  通过总结这30年来的研究著作与论文,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读者共勉。
  1.体用二分论。此观点是以汤用彤先生为代表。另外还有:冯达文、郭齐勇的《中国哲学史》(2004.7),田永胜《王弼思想与诠释文本》(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2003.9)等著作,王弼的思想是以“无”为本。即“天下万物,皆以有为主。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返于无也。”充分体现了王弼的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体用两分论。
  2.体用不二论。学者陈瑞新指出:“王弼以‘无’为本,同时以‘无’为用,体用不二,是其本体的思维方式”。在其文章中,他指出:“‘无’是形而上者,‘无’是万物之所以‘存在’的根据,他所提出的论点在当时可谓是别具匠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在学术上的创新。”
  3.王弼“无”的思想与东汉曹魏时代背景的剖析。一定的时期会影响一定的文化以及思想,我们研究王弼的思想的时候不要抛开他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东汉末年直到魏晋时期,随着国家政治、社会的纷乱无序,有抱负的士人们厌倦了虚伪浮华以及门第王族的嚣张气焰,当时政权更替翻云覆海,遂将内心归于道家所倡导的‘无为自然’中去了,在那里可以寻找出探索宇宙生命的价值。王弼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纷乱的社会环境下应运而生的。
  4.王弼的圣人观研究。有学者论述到:“王弼是从道家的自然主义出发,提出‘无为’的治国方略,但是这并不是要君主无所为,而是要法天作制,设名立教,以‘无’为君,行不言之教。而要做到无为,君主必须要体察自然之理,……既能体道,又能无为这种内圣外王的圣王,就是王弼的理想人格。”
  5.王弼的“体”不是“无”,而是“无”和“有”相结合的产物,而且王弼并未形成一个体用的范畴。如:王弼的哲学中将体与用的概念表述为:“凡体具四德者,则转以胜者为先,故曰‘元亨,利贞也’”。在这里与体相对应的概念为道,从而得出这才是王弼哲学中体与用对应的概念。
  三、进一步深化对王弼之“无”的研究意义
  1.从《老子》到王弼《老子注》,我们看到了王弼的思想,无的理念论更有利于我们对于老子“道”的理解,加深对老子哲学的理解,体现了王弼之无哲学的深邃。
  2.他以“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作为基础,提出了很多有利于改善民生,提倡和谐的思想,其中的这些观念,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和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可谓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对于我们当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至关重要。王弼并不反对“圣”、“仁”、“德”的价值,只是反对刻意为之。他在《老子指略》中说:“绝圣而后圣功全,弃仁而后仁德厚。夫恶强非欲不强也,为强则失强也;绝仁非欲不仁也,为仁则伪成也。”
  
  参考文献:
  [1]田永胜.王弼思想与诠释文本[N].北京光明日报出版,2003(9).
  [2]张桂珍.论王弼的理想人格[J].经济与社会发展学报.2007(4).
  
  (作者简介:彭存芳(1985.10-),女,汉族,山东沂南人,硕士,曲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研究方向:儒家哲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