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30年我国劳动力供求的预测和管理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刘钧 徐文娟 发表于:2011-09-08 14:31  点击:
【关健词】劳动供给;劳动需求;就业弹性
文章以当前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缺口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运用创新性研究方法,对未来2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进行了大致的预测。经过测算,未来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达到10%以上的局面将会维持到2020年左右。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

作者简介:刘钧,女,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副教授,从事劳动经济学和社会保障方向研究;
  徐文娟,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部人员,从事宏观经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1)04-0059-06收稿日期:2010-12-21
  
  一、研究背景
  
  目前,理论界对于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的长期预测还是一个空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公布,我国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每年1200万人。一些学者估计,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为1.2亿人[1]。本文从当前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缺口出发,采用劳动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相联的研究方法,对2010—2030年我国劳动力的供求缺口的长期预测作了大致的分析,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国外关于劳动力供求的研究比较多。1936年,凯恩斯在评析庇古的“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基础上,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的范畴。由于竞争和市场的限制,劳动市场存在非自愿失业。[2]非自愿失业是劳动者愿意接受现有的工资水平都找不到工作,其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即缺乏足够的需求来吸收全部劳动力就业,存在着劳动力供求的缺口。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用隐性失业来描述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过剩劳动力,探讨了二元经济发展模式下劳动力供求矛盾的问题。[3]1958年,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1861—1957年英国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的关系》一文中把失业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研究,提出了“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认为,失业和通货膨胀可以并存,即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则通货膨胀率下降。[4]同年,美国经济学家拉尼斯和费景汉对刘易斯模型进行修正和扩展,并在合作的论文《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拉尼斯—费景汉人口流动模型。[5]1964年,费景汉和拉尼斯又在《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中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由一种无阻碍过程变为一种有可能受阻的过程,并提出了二元经济发展的三阶段模式。[6]1967年,弗里德曼分析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关系,明确地论述了通货膨胀过程的短期动态,对自然失业率假设作出了严格的说明。弗里德曼认为,除非货币管理当局制造不断加剧的通货膨胀,否则,货币政策不能用来将失业率降到“自然的”均衡水平以下,挑战了菲利普斯的理论。[7]1993年,拓普尔(Topel)认为,失业使事业计划瓦解,使人力资本存量腐化,使收入不平等增加。[8]
  
  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开始使用相关理论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如夏振坤对二元经济理论的使用,沈金虎从经济学角度对劳动力供求、流动的分析,杨体仁、曾湘泉等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对劳动力供给、需求、流动等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1999年,刘诗白估计,未来10年内我国平均每年有新增劳动力1500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估计每年有230万—270万人,并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的措施。杨宜勇、李建立在《世纪之交中国的就业形势及其政策选择》中预测了1999—2001年我国劳动力供需的情况,分析就业工作面临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取向。李建民、黄乾利用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全国20多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数据,研究了金融海啸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研究表明,金融海啸对中国劳动力的影响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再向西部地区依次波及,金融海啸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影响最为严重的时期是2008年下半年,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始恢复,就业形势逐步向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更加严峻。
  
  二、研究方法
  
  劳动力供求缺口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劳动力供求缺口的研究,离不开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分析。预测劳动力供求的长期发展趋势,可以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状况,为政府有关管理部门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
  1. 劳动力供给的计算。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劳动报酬条件下,劳动供给主体对劳动使用权的让渡,衡量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常用指标是适龄劳动人口。国际上通常以15—64岁的人口作为适龄劳动人口的统计口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劳动力供给的计算通过以下公式进行。
  劳动力供给=适龄劳动人口-在校学生-在押服刑犯人-劳动力净流出人口-其他人口
  其中,在校学生是指在适龄劳动人口范围内,由于正在接受各种类型的教育,而不能参与社会劳动的人口。本文讨论的在校学生人数主要是接受高中教育的在校学生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本文测算劳动供给规模时,将部分在校学生从适龄劳动人口中予以扣除。在押服刑犯人是指因严重违反国家法律在监狱服刑、劳教的人员,这部分人也不属于劳动供给的范畴。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03—2008年在押服刑人员的年平均增长率为0.82%,由此可以大致地推算出此前各年度在押服刑犯人的人数。考虑到劳动力净流出人口和其他人口①的规模比较小,本文在以下的计算中忽略不计。
  2. 劳动力需求的计算。劳动力需求是指政府和企业在一定劳动报酬条件下需要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需求是由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受到经济景气程度的影响。劳动力需求的计算是根据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雇佣量计算的,一般用劳动就业人数来表示。
  3. 劳动力供求缺口的计算。劳动力供求缺口是指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差额,计算现期劳动力供求缺口可以为预测未来的失业率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在计算劳动力供需缺口时,笔者忽略了劳动人口净流出、丧失劳动行为能力人员、非正规就业人员等,因此,本文对于劳动力供求缺口的测算只是大致的估测,但是这种估算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现实状况。
  
  三、我国劳动力供求缺口的现状
  
  1.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现状。我国劳动力历年供给规模及其增长率可以由表1显示出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在校学生数量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1995年在校学生为1452.10万人,2008年达到5258.44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0.4%。同时,服刑在押人口也因人口基数的扩大而增加。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从199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