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权利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韩家彬 汪存华 杨龙见 发表于:2011-04-11 10:51  点击:
【关健词】城乡;收入差距;经济权利;民主政治
运用经济权利理论、费雪的收入公式,从城市人和农村人经济权利的角度构建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5—2008年我国省级的数据资料,建立了paneldata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人和城市人生产权利、劳动权利、交易权利、享有社会保障权利及公共物品权利差

目前,我国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年农村绿皮书》指出: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率将扩大到3.35,如果把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世界上最高的。在“中国经济2010”纽约论坛上,林毅夫认为,中国贫富差距甚至比许多发达国家还悬殊,且越来越大,这个问题持续下去不仅会削弱中国经济、冲击区域,最终将影响全球。林毅夫还指出:内部和外部的失衡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负面结果,也是中国当前承担的成本,其中内部失衡表现在收入差距的扩大,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储蓄和消费之间的失衡。收入不平等已成为影响中国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为无论是从社会劳动生产率还是资源利用效率来看,中国的效率都是极低的。而世界上收入分配上最平等的国家(德国、日本等)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及资源利用效率却远远高于中国。一般而言,越是社会经济权利不平等或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的国家,其社会生产效率就越是低下。其次,过大的收入差距还会影响我国社会稳定,收入差距越大,低收入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就越发强烈,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就有可能导致各种极端行为发生,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因此,深入分析造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可以从根源上找到缩小我国收入差距的对策,有利于解决日益严重的收入差距问题。
  
  一、文献综述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成因的研究结论归纳起来分为以下七种观点。第一种观点:城市偏向的政策导致城乡收入差距。Krueger等(1992)分别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城市阶层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力、公共选择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分析了城市偏向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但林毅夫认为中国的城市偏向政策内生于赶超战略,赶超战略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性原因。那么,中国城市偏向政策的形成是因为发展战略还是利益集团的压力呢?蔡昉和杨涛(2000)认为,在中国压力集团不是城市偏向政策形成的必要条件,甚至不是一个重要条件,城市偏向政策的形成是经济发展战略所内生的。但是随着情况发生变化,压力集团也可能成为城市偏向政策形成的一个重要力量。第二种观点:要素市场扭曲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赵人伟和李实(1997)的分析显示:劳动力流动在一些富裕地区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在一些贫穷地区却起到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Zheng Shixin等(2002)运用9个省的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研究了各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发现户籍制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力系数高达0.28。Hertel等(2004)也指出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扭曲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第三种观点:二元结构、城市化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陈宗胜(1999)从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出发,考察了二元结构、城乡人口比、农业非农产业比重以及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他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因素。陆铭等(2004)采用1987—2001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城市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显著。第四种观点:对外开放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Fan Zhai等(2002)研究了中国加入WTO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认为自由主义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将导致中国农民收入水平降低,从而拉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第五种观点:金融发展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章奇等(2007)基于1978—1998年省级面板数据,发现金融发展的确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显著因素。姚耀军(2005)的研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第六种观点:人力资本的差别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郭剑雄(2005)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认为从根本上消除城乡收入差距,依赖于城乡之间生育率水平、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及其积累率的趋同。杨新铭和罗润东(2008)认为要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使人力资本与农村技术进步相互匹配。第七种观点:城乡生产方式差别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周端明等认为城乡收入差距是由城乡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不同的生产方式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进而导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现有研究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但是,现有文献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缺乏一个系统的、逻辑一致的解释;大部分学者在探索城乡收入差距成因时没有跳出经济系统,从经济系统之外找原因。经济权利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基本理念是实质的平等,本文运用经济权利理论,将费雪的收入公式和阿玛蒂亚·森的权利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尝试建立一个分析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框架,研究城乡居民经济权利差别与收入差距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研究框架和研究假说
  
  1 研究框架
  根据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权利包括财产权在内的与经济有关的权利,是一种独立的权利,具有私人属性。每个人实际情况不同,其经济权利也有差异。经济权利包含经济平等、经济自由和经济自主三个层次。其中,经济平等是经济权利的目的,经济权利的基本理念是实质的平等。经济自由包括经济活动自由、资本自由、财产自由和契约自由。而财产自由(财产权)是保障人们拥有财产的权利。一旦人们能够独立地享有、占有和处分财产,就会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为了巩固已有的或追求更高的经济地位,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人们享有了缔结契约的自由。因此,独立的经济地位应是经济自由的核心特征。经济自主是经济自由的保障条件,也是实现经济权利的前提。
  
  目前关于经济权利的内容体系在学术界还有争论,刘育喆等(2004)认为经济权利应包括:就业权利、财产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阿玛蒂亚·森把经济权利细分为:生产的权利、劳动的权利、交易的权利、继承和转移的权利。二者虽然对经济权利的定义不同,但在权利内容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本文的分析中我们综合现有研究成(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