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文化:隐形课程中的立体教科书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吴维煊 发表于:2012-12-19 15:47  点击:
【关健词】立体,教科书,中,课程,文化,隐形,校园环境,
 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来自人的涵养与文化,受多方影响,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所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因为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而且因为它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毛泽东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来自人的涵养与文化,受多方影响,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任何一所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因为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品牌,而且因为它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人的成长不可避免地受到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具有隐性的教育功能,是育人的物质基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是一门重要的隐形课程。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花费巨大、装点优雅的环境文化是否让师生的精神得到滋养?环境文化的教育功能是否被同步激活?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内在的生命成长?这是一个应该受到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未被激活的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包括建筑物、绿植等硬件设施,也包括校徽、校服等师生用品,还包括人物挂像、标语、黑板报等设施。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增加,各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宽敞、美丽的新校区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各种设施随着科技的进步也越来越先进,为优雅的校园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各种环境文化设施一应俱全了,但这些文化设施是否发挥了教育的功用,影响了师生的精神世界,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1.校徽蕴含的文化内涵未能得到开发
  过去,校徽只是一个代表学校的标签,校徽的全部内容就是学校的名称,设计极为简单,教师的校徽大多是红色,学生的大多是白色。近几年,各种带有艺术色彩的、寓意深刻的校徽越来越多,可谓凝聚着学校教育理念、特色、发展前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艺术作品。很多师生不仅将其作为校徽使用,还作为一件美丽的装饰戴在胸前,令校外的人们羡慕不已。但这种集学校教育理念、设计者智慧、丰富的文化品位为一体的校徽,教育者有没有将其文化内涵进行二度开发?受教育者对其有多少认知?是否能让学生在面对校徽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这些校徽设计使用后的深层次问题,并未引起教育者的普遍关注。
  2.伟人挂像的缺失
  改革开放前,伟人挂像是学校重要的挂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内基本上看不到科学家挂像,全是伟人挂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五位在世界上颇有影响的政治领袖肖像被悬挂在校园内非常醒目的位置。现在,学校内伟人挂像越来越少,十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中学生中存在知道霍元甲,但不知道毛泽东的现象。如今,通过王刚知道和珅,通过唐国强认识毛泽东的现象已很平常。当一个个令人担忧的报道见诸媒体时,人们该庆幸媒体的有力,还是应当惋惜学生历史知识教育的乏力?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民族的历史,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从国家和人类的发展史中了解自己的国家,了解世界,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
  3.科学家肖像和励志名言的沉寂
  科学家肖像及励志名言各个学校都有,李四光、茅以升、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为人类知识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的肖像和励志名言在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教室等场所都很常见,但这在多大程度上能撞击学生的心灵却未可知。学生在运用牛顿定律解决书本问题时,对牛顿执著探索的故事知道多少?学习桥梁设计的学子们是否能够深思,那些耗资巨大的大桥接二连三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彻底崩塌时,茅以升设计的钱塘江大桥为什么能挺过硝烟弥漫的战火,历经70余年,至今仍然巍然屹立!如果教育者只是满足于把科学家肖像和励志名言挂在校园里,而没有对这种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那么这样的环境文化无疑是表面的、浅显的、静止的,那些科学家肖像和励志名言对学生而言无非是一幅普通的字画而已,学生们会因熟视而无睹。
  4.标语文化的空泛和功利
  校园内张贴的标语,不是文化快餐,也不是文化流行色的代表,应该是校园环境文化中最能直接引起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思考、深入学生心底的励志名言,是能够令学生感动、获得学生尊重、得到学生积极回应的精神口号。但很多学校的标语文化存在“音过高、调失真”的空泛化,关注短期效益的功利化,以及有失严谨、大秀网络热词的跟风化等问题。如一些学校中“博学、善思”的标语虽立意高远,但学生无法从中直接获取精神营养。中学校园内醒目位置悬挂着的巨幅标语“离中(高)考还有××天”,以及毕业班教室里“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等高考励志语,弥漫着为分数而战的功利气氛。“有木有、××控、亲”等有失严谨的网络热词,虽然让学生感到亲切,但对学生的精神成长却无多少实用价值。校园标语不仅要抓住学生的眼球,还应蕴含丰富的哲理,展示教育的理性气质和务实精神,让学生感受到标语文化的弦外音、味中味。
  5.黑板报只为班级评比所用
  现今,校园内公共黑板报已变成张贴海报、发布各种通知、公布各种量化排名结果的场所。大多数学校每个教室都有两块黑板,前面的黑板是教师上课用的,后面的黑板是黑板报。按理说,班级黑板报应是班级学生表达主流声音、放飞思想火花、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媒介之一,但很多学校将黑板报纳入班级量化评比的项目之中,班级为了这个项目多得分数,就必须按照学生会或学工处的统一要求,编辑指定的内容,甚至按照统一格式排版。这样的黑板报,是静止甚至功利的校园环境文化,既不生动,也不活泼,更不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它所传递的唯一信息是,黑板报质量的好坏影响班级评比成绩,对学生成长没有任何指导作用,是不具备教育价值的校园环境文化。
  6.只顾巨资引进项目,忽视后续效应
  传说牛顿被一棵苹果树上掉落的苹果砸中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牛顿去世后,这棵牛顿苹果树被移植到剑桥大学的校园里。据媒体报道,我国有学校不惜花费巨资,从英国引进牛顿苹果树的树种。为了牛顿苹果树的成活,学校又请专家,又成立项目小组,此番执著精神着实令人感动。牛顿苹果树有了,且在校园内扎根并茁壮成长了,但对于能否让这棵树化作教育的精神食粮,怎样培养出新时代的牛顿等环境文化二度开发问题,学校却重视不够。不应忘记的是,学校引进牛顿苹果树的初衷是为了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氛围,赋予这棵树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花了巨大的文化经费,只走了个过场,却未能捕捉到文化的灵魂,那么,即便树木能枝繁叶茂地生长,甚至形成茂密的丛林,其代表的文化也不过是枯萎的文化。二、校园环境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