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性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高林波 张玉梅 发表于:2012-07-04 21:51  点击:
【关健词】东北影视传媒;幽默;语言特质;喜剧效应
不同地域的传播媒介所表达的幽默性语言有所不同,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诙谐,表现出特有的幽默品质,诙谐戏谑,趣味俏皮,“俗”中带“雅”,通俗易懂等,给大众带来了愉悦和审美感。东北影视传媒中大量运用幽默性语言,有其独特的原因:东北黑土地丰厚的文化积淀、强烈

幽默是一种诙谐的、滑稽的,是带给交际双方愉悦的交际方式。根据其同语言的关系,幽默可以分为言语幽默及非言语幽默。所谓言语幽默是指需要借助语言工具来建构和表达的幽默;而非言语幽默是不需要语言的媒介就可以传递滑稽信息的幽默。在人们对精神享受愈发追求的今天,影视、报刊、网络无疑成为大众娱乐精神生活的最佳媒介。而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不同地域的人们依助这一媒介所表达和体会出的幽默性也有所不同。本文就从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入手对其幽默性进行探究。东北影视传媒语言,顾名思义,就是黑、吉、辽三省产生的影视作品以及娱乐节目、小品、二人转等文艺方式所使用的语言。
  一、东北影视传媒幽默语言探源
  东北影视小品语言由于其独有的幽默特点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近些年来,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小品、电影、电视剧颇为盛行。这些文化作品趣味性强,为创作低迷的文艺市场注入了更强劲的生命力。东北影视小品可以说是具有东北民间特色的艺术,东北影视小品语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语言的幽默特质,给观众带来了优美的民间艺术和另类的幽默感染力。胡范铸曾提出:“所谓语言幽默,即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而创造的幽默。在动态中,它表现为运用语言的氛围,或者可以说是一种语言的风格;在静态中,它则是一个语言变异使用的方式的模糊集合,或者可说是方式的聚合。”①
  东北影视剧小品中大量运用幽默语言,东北农民对语言的超乎寻常的灵活运用,有其存在的文化土壤和自然条件。
  (一)黑壤沃土是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的生命之源
  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有其地域文化原因。在传播作品中,东北人的真挚、雄健、狂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北黑土地丰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化形式和强烈的文化色彩是东北文化传播幽默语言形成的源泉。
  黑土地培育了东北人质朴的性格,也生产了幽默和快乐。“猫冬”的闲暇创造了游戏娱乐的生活,从中孕育和积淀了戏谑调笑的“广场话语”。游戏性的、成熟的、“狂欢式”的话语让人亢奋,生出情趣。机智、挑逗与调情语言中体现出了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乡土的眷恋,对他人的亲热与真诚。
  东北影视剧小品语言大量吸收了生活在基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农民)的口头语言。这些口头语言实实在在,富有创新性,言简意赅,其中大量使用俗语、民间谚语、顺口溜儿和俚语。对白更加通俗化,东北农村合辙押韵、有着生活情趣的原生态语言,更具有乡土味、人情味、草根味,形象地、自然地散发着人物幽默的性格特征。
  (二)形象的东北方言是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的外在符号形式
  东北农民那种朴实、憨厚的性格,戏谑、俏皮的日常聊天,喜怒哀乐的生活闹剧,在东北影视传播文化中生动地展现出来。在东北影视传媒文化作品中,“中性的”不含有感情或价值偏好色彩的日常词语是相对少见的,透露着情绪感染的力量,感性语言异常丰富,在嬉笑中表达生动、热辣的情感,凸显着东北人的桀骜不驯与毫无顾忌。
  东北方言中有大量的生动的形象词语,丰富的词缀,一些特殊的副词和语气词等,这些词语简洁、生动、形象,粗犷豪放,幽默风趣。ABB式形容词,丰富的叠音词,还有一些“得瑟”,“爱咋咋地”“整”“老”等方言词语,加强语意,形象而生动。东北方言中有些词语在表达中,发生了变调,语音强化,或者重音异常突出,都具有十足的幽默感,突出了东北人的火爆与热情。东北方言本身语言幽默、诙谐、直白,在东北文化传播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浓郁特色的东北方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东北人的思想感情。言语看似轻松,却耐人寻味,使得观众在笑声中回味无穷,极具喜剧意识。
  (三)演员高超的表演技巧是东北影视传媒幽默语言的外在依托
  东北影视剧小品语言是丰富、生动的口语,演员们从“二人转”中继承了一份重要的艺术遗产——“说口”。他们不但能准确掌握传统说口的节奏和韵律,还能根据现代观众的审美情趣,用现代词语以及乡村俚语创造出崭新的说口风格,语言节奏鲜明,富有韵味,易于理解,而且内含着一种极富魅力的幽默感,一张嘴便妙语成珠,深得全国百姓的喜爱。
  东北影视剧小品以赵本山、宋丹丹、范伟、高秀敏以及后来比较受观众喜爱的年轻演员小沈阳、赵四等。对剧本语言透彻的理解和表演,夸张的语气语调,滑稽的态势语言营造了幽默情景,看似不和谐的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传播,但是却给观众带来深度的审美愉悦。看似丑化的人物语言,滑稽不协调的动作,在演员们高水平的表演下,东北影视传播文化幽默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另外,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东北影视小品,语言不仅仅是逗乐搞笑,更是高度理性、智慧的产物。幽默的更高境界是深不可测的,“大俗就是大雅”,大雅存在于大俗之中,大俗之中体现着大雅。在东北影视剧小品语言文化的传播中,实现了对广大民众的价值取向的指引和升华,给大众带来了更多的幽默情愫,使传播的娱乐文化更加多元化,让东北文化向纵深方向拓展。
  二、东北影视传媒幽默语言的特质
  东北影视传媒语言幽默性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俗”和“活”,即虽俗而不媚的整体风格色彩。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贴近生活,通俗易懂
  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东北影视剧和小品等艺术形式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赵本山的《刘老根》《乡村爱情》,范伟的《老大的幸福》,前者是农民生活发展的点点滴滴,后者是普通人追求幸福的真实写照,以真实的背景、环境、人物和语言为观众带来的是小人物的真实有趣的生活,台词和表演也贴近生活,毫无矫揉造作。
  (1)要把大象装冰箱,总(lǒng)共分几步?
  哈哈哈哈,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装进去。第三(sán)步,把冰箱门带上。——《钟点工》
  (2)有梦就做,做了就说,谁能解梦,就得彪哥。——《马大帅》
  虽然对于南方人来说,东北话不能够完全为他们所接受,但由于近年来东北影视小品在全国的广泛普及,东北方言已不会成为理解沟通的障碍。同时随着众多著名东北演员的传播,接受度也愈加广泛。而且由于前面提到的语言来自生活,他们说的也都是大白话,所以表达起来也易于普通观众听懂看懂,进一步达到身心的愉悦享受,从而与一些晦涩难懂或地域分明的艺术表现方式区别开来。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