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人与海》中初探海明威的矛盾伦理观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姚丽梅 唐文 发表于:2013-07-05 15:29  点击:
【关健词】《老人与海》 矛盾伦理观 自然 死亡
摘 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晚期的作品,它是海明威一生的艺术与思想表达的结合体。从该作品中细细挖掘,可以总结出海明威的矛盾的伦理观。本文分别从对自然的生态主义和人道主义、英雄主义和宿命论、与死亡英勇抗争和自杀及在文化相对主义视角下的善与恶的矛盾伦理观等四个方面入手,初步分析和总结海明威的矛盾伦理观,以期对海明威及其作品的研究能起到进一步的推动和铺垫作用。

       引 言
  海明威,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美国现代主义时期优秀的小说家,格特鲁德·斯坦因所称的“迷惘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第二次文艺复兴的主要贡献者,以其卓越的文学作品和非凡的创作手法而闻名于世。尤其是他在《老人与海》中所塑造的硬汉精神,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使之成为美国精神的化身,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老人与海》是一则有关老人、小孩、大马林鱼、鲨鱼和大海的简短的故事,却在文学评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对该作品的阐释与评论层出不穷,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万般解释皆有可能,简洁凝练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解读空间,这也正是该作品的伟大之处。重读这部作品,结合海明威的一生,本文力求初步阐释海明威的矛盾的伦理观。
  一、对自然的矛盾伦理观
  1.自然的决定论和人定胜天
  自然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由于自然的不确定性,使得自然成为许多作品的研究对象,并且极具象征意义,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也向读者阐释了自然的神秘的不确定性。茫茫的大海,浩瀚的海水,忽而狂风大作,忽而海面平如镜,忽而汹涌澎湃,忽而温柔如少女;火辣辣的太阳,可以在寒冷的时候送来温暖,可以防止受伤的手掌伤势恶化,同时也会炙烤着老人的皮肤,就像是在炼狱中灼烧;包括那条大马林鱼,一直都神秘地隐藏在海里,与老人斗智斗勇,直到生命的最后才浮出海面,显出庐山真面目。如此神秘又矛盾的自然界,就是老人出海后的唯一伴侣,然而如此强大的自然,岂是一位孤独的老人所能驾驭的?老人已经有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了,冥冥中好像注定是老人倒了大霉,自然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能够决定人的运气。从这一层次上不难看出海明威对自然的崇敬与畏惧。面对茫茫自然,人是何等的渺小;面对浩瀚的大海,尽管老人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也必须靠运气才能打到大鱼;面对巨大的大马林鱼,尽管老人已经用鱼钩钓到了它,老人和小船还是任由它的挣扎,而被拖进了远离陆地的远海,远的使得回航的途中都无法保护自己的战利品;面对凶残的鲨鱼,尽管老人智勇双全,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惨败,让老人所有的劳动和付出,都成为徒劳,只能带着一副巨大的鱼骨,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返回陆地。
  然而,海明威式的硬汉人物绝不会退缩,面对所有的困难和危险,故事中的老人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直到抓住大马林鱼;用尽身边所有的工具,耗尽身体里所有的力气,击退了成群的鲨鱼的袭击。自然是伟大的,但是人类永远都不会失败,人类会竭尽所能去改造它,征服它,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乐观的生活态度,永不言败的精神和“人定胜天”的伦理观。
  2.自然的生态主义和人道主义生态伦理观
  自然中心主义或自然主义生态伦理观完全抛开人类生存利益的尺度,把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作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标和人对自然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尺度。与之相反,人类中心主义或人道主义生态伦理观则把人类整体的长远生存利益作为生态道德行为的终极目标和尺度,把人道原理作为生态伦理学深层的价值论基础。自然主义生态伦理观认为“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所以自然界存在的一切都是合理,并且符合伦理的,任何对自然界的破坏都是不合理的,一定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而人道主义生态伦理观认为任何符合全人类的整体的长远利益的行为都是合理的,都是符合伦理的,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整体利益而适当地改造自然,使之为全人类的长远利益而服务。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在梦中总是梦到狮子,并与之亲密地玩耍,那是老人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想;在捕杀大马林鱼的过程中,老人不断地称呼它为自己的兄弟;茫茫大海中,老人总是和自然对话交流,一只小鸟飞到船舷上,老人会很热心的与之打招呼,亲切地问候,甚至担心它可悲的命运,这样一只小鸟如何飞越这茫茫的大海?可是实际生活中他又不得不破坏原已存在的自然,作为渔夫的老人,捕鱼是他赖以生存的手段,所以虽然他渴望人与自然的和谐,却又不得不去捕杀自己认为亲如兄弟的大马林鱼;孤独地面对强大对手的老人,渴望飞来的小鸟能在紧绷的弦上多做停留,可是当大马林兄弟再一次挣扎着与老人对抗时,老人甚至都没有注意到小鸟是何时飞走的。在杀死了大马林鱼之后,老人就意识到接下来的危险,捕杀了大马林鱼之后,浓浓的血腥味一定会招来大量饥饿的鲨鱼……这说明在人类破坏自然之后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这也充分体现了海明威主张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又为了强调人的伟大力量而大肆对自然的破坏的矛盾的伦理观。主张硬汉精神的海明威在故事中强调人的伟大的力量可以不断地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甚至破坏自然;但同时他也强调在破坏了原本存在的自然的和谐美之后,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就像是老人在杀死了大马林鱼,遭到鲨鱼袭击之后,就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报应,这就是圣地亚哥悲剧的思想根源。
  二、英雄主义赞歌和宿命论的悲剧
  毫无疑问《老人与海》这个故事是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老人圣地亚哥在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后,并没有气馁,面对一系列不利条件,老人毅然决定驶向远方的大海,去捕大鱼,果然老人遇上了大马林鱼,并且与之决斗三天三夜,最后将它杀死,绑在船舷上,但是接下来鲨鱼的到来,却是老人的更加艰难的一场战斗。海明威用一系列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向读者细细地描绘出老人捕鱼和斗鲨鱼的全过程,树立了一个鲜明的硬汉形象,谱写了一首英雄主义的赞歌。这首英雄赞歌,让美国人们争相传唱,效仿海明威及其作品中的人物,面对困难,面对危险,始终有一句话鼓舞着人们前行,“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句话不仅道出了本书的主题,同时也表明了海明威的英雄主义伦理观。

     然而,细细品味这本书,读者又不难发现其中的宿命论观点。首先,从本书的一开始冥冥中就有一种力量注定了老人的最后的失败:他是独自钓鱼的老人,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曾经向他学习捕鱼的男孩的父母说老人准时“倒了血霉”,也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男孩离开了老人,男孩看到老人每天回来时船上总是空的,老人的船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就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这段描写隐约中让读者看到了老人可能永远失败的命运。其次在第八十五天,老人决定出远海捕鱼,远的使“海岸只剩下一长条绿色的线”,并且后来在大马林鱼的作用下,他的小船驶到了望不见陆地的地方,在这茫茫大海中,老人就像是那只从北方朝小帆船飞来的小鸟,孤独无助,疲惫不堪,并且随时都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到了如此远的大海捕鱼,就是老人所犯下的一个巨大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就成为老人失败悲剧的重要原因。另外海明威在故事中也曾告诉读者,前半辈子他也曾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鱼,不过从未一个人逮住过,如今独自一人,又看不见陆地的影子,这又是导致老人失败的一大原因。全书中这么多的暗示,不仅为该作品创作设定了一个基调,同时也预示了悲剧的结局,进而也不难发现海明威本人的宿命论观点。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