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穆斯林的葬礼》的抒情性特征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赵淑花 发表于:2010-10-15 23:19  点击:
【关健词】穆斯林的葬礼;散文化结构;抒情性特征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成功地表现了回族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具有明显的叙事性。除此之外,小说在还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散文化结构及多种抒情手段的运用;大量恰如其分的引用诗词,体现出诗意化追求;选用“月”、“玉”等意象贯穿作品始终,使作

小说的抒情性源远流长。宋人洪迈称唐传奇为“小小情事,凄惋欲绝,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与诗律可称一代之奇”。鲁迅赞其“缠绵可观”,至《红楼梦》更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五四之后,中国现代小说的抒情性大大加强,甚至在情节叙事的主流之外,出现了一个重要支流——散文化抒情小说。1920年,周作人提出“抒情诗小说”的概念,鲁迅更是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故乡》、《社戏》、《鸭的喜剧》、《伤逝》为现代小说开创了一种新风气新时尚。其后,许多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废名、沈从文、汪曾祺、萧红、师陀、孙犁等都秉承了小说这种诗化、散文化的创作倾向。而到了新时期,一脉相承的作家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在消弭个性和人格标的的俗化洪流中,以怀恋和审美、以守望和排拒体现人类精神向度的浪漫主义是有不可替代的人文魅性。”这个特点在女性作家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从这个角度看,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值得关注。作为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是新时期文学和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地表现了回族人民的历史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有着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作品虽不特以抒情取胜,但不可否认,它不仅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情感,还艺术地表现了人物丰富复杂的感情,浓郁动人的情感贯穿始终。这就构成其审美方面的一个显著特征——浓郁的抒情性,具备了抒情小说的某些特点。鉴于此,探讨《穆斯林的葬礼》的抒情特征就有了一定的意义。
  
  一、散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叙事小说和西方现实主义小说,都讲究跌宕起伏的情节、联系紧密的因果关系、可读性很强的故事和细致入微的人物性格刻画。这一点,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有充分的体现。作品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现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除了这种叙事性特征外,作品还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点。
  “散文化”首先表现在小说结构上。作者在叙述故事的时候,会依照自己或作品中人物的情绪发展来结构文本,叙事写人时常常融入浓郁的深情,这样就会压缩或停止故事时间,使叙事时间变得随意散漫,结构不再十分紧凑,叙述常常被中断,插入议论、写景、抒情的文字,打破了情节因果链条,凸显情绪氛围,传达抒情意向,使人物性格刻画变为一种生命形式的表现,最后导致了小说结构的散文化。
  《穆斯林的葬礼》由序曲“月梦”、尾声“月魂”以及正文十五章共同构成,形成了小说完整的结构。奇数章有《玉魔》《玉殇》《玉缘》《玉王》《玉游》《玉劫》《玉归》《玉别》,叙述玉器世家梁亦清、韩子奇这两代人在历史社会大环境下的命运变迁,折射出在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撞击下玉器世家的奋斗过程。偶数章有《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情》《月恋》《月落》,叙述以韩新月为代表的第三代人冲破文化束缚,寻找追求自我的故事。两条主线清晰明朗,“月”与“玉”相间出现,两条时空线索为中心平行推进而又交叉铺叙的文本结构,让人仿佛遨游于时空的隧道中,穿行于六十年的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之间。这两条主线构成的结构,仅从题目上看,既体现了叙事性,也凸显了散文的抒情性。故事的推进更是根据情感发展的需要决定节奏,如《月落》一章,情节推进得非常慢,完全服从于抒情的需要。
  散文化还表现在多种抒情手段的运用上。作为女性作家,霍达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她说写此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奉献给亡故的人们,向他们表达我的怀念之情”。“我陶醉在自己创造的意境中。……人是需要理想、需要幻想的,需要美,以美的意境、美的情操来陶冶自己。……追求美是人的天性,……我笔下的人物,既是人间曾经有过的,也是我所憧憬的。……人应该是这样的大写的‘人’……因为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作者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明确而大胆地表达她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就形成了作品浓郁的抒情色彩。
  在作品中,抒情手段的运用呈现多样性。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为分析论述方便,我们主要以作品中最具震撼力的华彩乐章《月落》一章为例并兼具其它章节进行。直接抒情有书信形式的,有直抒胸臆的,也有心理独白的。
  书信形式自由灵活,不拘形式,本身无结构、无章法,正是所谓的我手写我心。因此,这种形式成为作家揭示人物尤其是女性心灵世界的一种艺术视角和技巧。在小说中穿插书信,这种方式既便于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深层次的心理剖析,又便于宣泄作家的主观情感。书信以两封信为代表,一封是《月恋》中新月写给老师兼恋人楚雁潮的信,这是情书,述说着相知相恋;另一封是重病中的新月读到的十七年前生母梁冰玉留给女儿的信,述说着亲情和关爱。直抒胸臆如新月病逝时的抒写:
  新月没有等到她盼望的那个人,终于丢下一切,走了!对这个世界,她留恋也罢,憎恨也罢,永远地离开了!
  新月静静地躺在床上,她永远也不可能回答了!
  这是书中人物也是作者在直接抒发对新月逝去的无限哀痛。内心独白如开头梁冰玉从海外归来踏进昔日家园时的万般感慨,诸如此类的片段在作品中还有很多,不必一一列举。
  间接抒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怀、借事抒怀等形式在作品中大量出现,随感体等方式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叙事经常会摄入人物的视点,或从回忆的角度、或从思索的角度、或从人物所持有的眼光和口气来描述环境、交代背景,或直接袒露他们的内在心声,与这种叙事话语相伴生的情感语调也赋予了作品一种特殊的抒情色调。
  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是构成小说的重要因素,文学创作多情景交融、借景言情。小说主要是叙事艺术,但景物是人物活动环境的重要构成因素,它和人物双向影响,各类小说中都有很多景物描写。《穆斯林的葬礼》的景物描写更多时候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