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舒伯特的声乐作品和即兴曲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庞宏捷 发表于:2011-05-17 09:59  点击:
【关健词】即兴,曲,作品,声乐,舒伯特,谈,
舒伯特生于维也纳近郊的教师家庭,父亲是一名学校知名教师和业余音乐家,最初在父亲教导下学小提琴和钢琴,十一岁被送免费寄宿神学院合唱团,过了五年被舒伯特称为“牢狱”的艰苦生活,但在此他较系统地学习了作曲理论,接触了大量莫扎特的作品,和大量的歌剧,为他以后

1822年经朋友调和与父亲和好,回致家中,但两年后又独自迁致维也纳过清苦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他创作了数目惊人的优秀作品,但得不到社会承认,偶尔出版几部作品又被出版商盘录,最后他贫病交迫,1828年11月19日在维也纳逝世,年仅31岁。舒伯特的创作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和传统音乐,同时还广泛地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他是早期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优秀代表人物,并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最后一位巨匠。
  他短暂的一生所写作品一千二百首之多,八部交响曲、六部序曲、二十四部室内乐、二十一首钢琴奏鸣曲和许多钢琴曲、四首小提琴奏鸣曲、十九部歌剧以及许多舞曲和合奏曲等。其中流传600多首歌曲,人称“ 歌曲之王”,代表作《魔王》、《尊鱼》、《春》、《圣母颂》、《小夜曲》、《纺车旁的马格丽特》、《流浪者》、《野玫瑰 》、《死神与少女》,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 》、《天鹅之歌》等,还有交响曲、钢琴曲,即兴曲《音乐的瞬间》等,都十分出色。
  舒伯特的创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出封建腐败时代下层市民阶级的苦闷压抑的心情,他的旋律优美流畅,与特定的情景和具体的文学内容达到高度的融合,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他的作品绝妙的抒情性以及宏大的结构,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舒伯特对贝多芬十分崇敬,并与贝多芬同住维也纳,但由于舒伯特性格腼腆,一直没勇气去拜访贝多芬,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他才去探望贝多芬,但这时贝多芬已病入膏肓,贝多芬看过舒伯特的作品,他握住舒伯特的手说“我的灵魂属于你”!舒伯特万分感动。没过几天贝多芬离开了人世。贝多芬的死使舒伯特在精神上倍受打击,加上贫病交加,在贝多芬逝世的第二年1828年,舒伯特也与世长辞,年仅31岁,遵照他的遗愿,朋友把他葬在贝多芬的墓旁。一位诗人在他的墓碑上写了这样几句发人深思的话:死亡在这里埋葬了一份巨大的财产,还埋葬了更为巨大的希望。以下,简介几部他的音乐作品:
  
  一、钢琴即兴曲
  
  《音乐的瞬间》(1797-1828)作曲与1823-1828年间,译《瞬想曲》,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钢琴曲《音乐的瞬间》为作者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是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暑期兴起的名月繁多的钢琴特性曲之一。具有即兴性和结构短的特点,2/4拍。这一曲调单纯流畅,一紧一松的节奏和倚间形式的回旋感使乐曲带有较强的律动性,自然流畅,轻松愉快。
   在轻快伴奏音型陪衬下呈示出亲切而简朴的乐思,描绘出大自然生机勃勃、万物协和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渴望追求和对现实贫困不懈一顾的乐观主义精神。听着音乐,你仿佛看到在空气清新的春天里:清晨,炊烟袅袅,那洒满阳光的树林里,鸟群在欢唱,小溪欢乐地奔向河流,孩子们踩踏在碧绿的青草上,村姑和小伙子们穿着花红柳绿的服装,跳着乡村古朴的传统舞蹈,与大自然万物大相辉映,一天的生活又将开始了……,你感到一种生活的美,生命的律动。音乐表现出对生活的挚爱,对人类美好未来一种追求和想往。虽然生活给与舒伯特的爱是那么少,但对贫困他却不屑一顾,仍然挚灼地追求,把音乐瞬间的美,带给人间,这就是他的音乐所在的无穷魅力。
  
  二、声乐和声乐套曲
  
  舒伯特在歌曲方面的贡献等于贝多芬在交响乐方面的贡献。在世界上称他为歌曲之王。《小夜曲》作于1828年8月,原为独唱曲为声乐套曲《天鹅之歌》的第四首改编为管弦乐曲合唱曲及小提琴、钢琴、长笛、吉他等乐器的独奏曲,传说天鹅直至将死时始终唱着动听之歌,暗示这一声乐套曲及作者之绝笔。作者在去世前数日里成此曲,但曲中对生活却充满希望,表现了纯真的情感和高尚的格调。3′40〞的小夜曲一般都是以爱情为题材,如同小伙子手中弹拨的弦琴(吉他),那柔美的歌声,那爱情的倾诉仿佛随风飘向心上的爱人,情感真挚、动听,第一段是对环境的描述,用d小调旋律轻柔婉转,表现青年对心爱的姑娘爱慕的倾诉。通过大小调色彩对比衬托了情绪的变化,表达了无限的深情向往,第二段转D大调,调性的变化让感情变得更为激动,形成全区高潮,歌唱旋律在高音里出现情绪激动奔放,表达了对姑娘的赞美,顷诉了对心爱人的爱慕.其中和声大调的出现,使歌声更为委婉深情,色彩新颖,感人致深.,尾声的旋律和节奏加入了新的因素,留恋、侧耳等待着恋人的回答,乐曲由强到弱,在安谧恬静的夜色中,歌声渐渐远去……结束全曲。
  《鳟鱼》是作于1917—1918之间, 舒伯特的歌词多数是以歌德和海涅的诗来谱曲的。舒伯特自己讲:歌德的诗以天才帮助了我的成功。舒伯特生活在18世纪最反动的年代,他和贝多芬生活在一个城市里,比贝多芬晚死一年,但他不象贝多芬在青年时代感受过法国大革命的激励,那时舒伯特还小,在他能记忆的年岁,一切进步的思想和言论都是犯禁了,因此,他所感受到的是得不到解决的无限郁闷,他只能从内心涌发出一些对美好生活的想往,抒发自己的痛苦,厌恶邪恶,崇尚和渴望自由,写出一些意会深远、不易被识破的寓言式的作品。
  《鳟鱼》表现一位少女站在小河边看见了鳟鱼及其不幸的遭遇所引起的感慨之情。渔夫捕捉小鳟鱼的事件带有哲理性,它揭示了善良与单纯往往是被虚诈与邪恶所害的深刻寓意。表现了作者对渔夫欺骗行为的气愤,对弱小天真活泼的鳟鱼命运的无限同情。它与歌曲《魔王》的主题思想极为相似。在当时的社会中,没有友情,只有敲诈和欺骗。第一段:揭示女孩站在海边看到小鳟鱼在清澈的溪水中游来游去的愉快心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提示内容。乐曲轻快活泼、纯补流畅。第二段:描述女孩看见渔夫拿着钓秆在海边眼睛盯着鳟鱼,当时她想如果水总是这样清渔夫就钓不住鱼,怀有一种希望和同情心。这段乐曲是第一段的重复。第三段:描述狡猾的渔夫把河水弄浑,浑水摸鱼,钓住了一鱼。最后小女孩气愤,用同情的眼光看着鱼,几乎要哭出来,这段转为b小调(关系小调)显得有些阴暗和前两段形成对比,伴奏则为16分音符节奏,仿佛小鱼在被钓起来的钩上拼命的抖动挣扎。钢琴伴奏特点是以河水滚动的音型突出渔在水里自由游动的形象,加强了鱼儿的动感和渔夫的狡猾形象,伴奏把人们带入情境之中。(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