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鲈鱼及其水文环境史研究(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王建革 发表于:2011-11-07 10:06  点击:
【关健词】松江鲈鱼;吴淞江;水文环境
流。故塘浦因而阔深,水亦因之而流 耳。 宽大的塘浦在六朝与唐代的大部分时期内只是浅水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仍处于低洼积水中没有被开发成圩田,低洼之水具有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小鱼小虾,成为鱼类的丰富饵料,孕育

  流。故塘浦因而阔深,水亦因之而流
  耳。
  宽大的塘浦在六朝与唐代的大部分时期内只是浅水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仍处于低洼积水中没有被开发成圩田,低洼之水具有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小鱼小虾,成为鱼类的丰富饵料,孕育着吴淞江丰富的

鱼类资源。白居易言:“震泽平芜岸,松江落叶波。在官常梦想,为客始经过。水面排罾网,船头蔟绮罗。朝盘绘红鲤,夜烛舞青娥。雁断知风急,潮平见月多。繁丝与促管,不解和渔歌。”他讲的区域在吴淞江口一带,水面宽阔,河道与沼泽大面积存在,又是交通要道,不但是鲈鱼生产中心,还是消费中心。这个中心在黄浦江形成之前,一直是松江鲈鱼最重要的生产中心。陆龟蒙在吴淞江口一带耕钓为乐,那里也有各种配鲈鱼的菜肴。“笠泽卧孤云,桐江钩明月。盈筐盛芡芰,满釜煮鲈鳜。”又有:“采江之鱼兮,朝船有鲈;采江之疏兮,暮筐有蒲。”陆龟蒙所钓上的鲈鱼为半尺。
  
  记室千年翰墨孤,唯君才学似应徐。五丁
  驱得神功尽,二酉搜来秘检踈。炀帝帆樯留泽
  国,淮王笺奏入班书。清词醉草无因见,但钓寒
  江半尺鲈。
  这里提到了松江鲈鱼是半尺长,与20世纪的松江鲈鱼不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产》中有这样的记载:“松江鲈为近海产卵小型鱼类。每年4-6月幼鱼从海溯河进入淡水生长肥育,栖息于清澈流水的底层。日间潜伏,夜晚活动。体长在40毫米以下的幼鱼,多以枝角类为主要食饵,40-70毫米者主食虾类,成鱼捕食虾和小鱼。”又讲:“刚孵出的仔鱼全长5.3-6.3毫米,常静卧于水底,偶作垂直运动。仔鱼出膜后卵黄囊约需14天吸收完毕,幼鱼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洄游至淡水肥育。从4月中旬开始向近岸移动,5月中旬出现高峰,6月以后逐渐减少,溯河进入淡水。6个月的幼鱼长至20-30毫米,到9个月可长至50--85毫米,12个月可达120-150毫米。’”一公分半,而陆龟蒙随便即可钓到半尺长的鲈鱼,他还讲到一尺长的松江鲈鱼,在《食鱼》一诗中有:
  
  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今朝
  有客卖鲈鲂,手提见呼长尺。呼儿舂取红莲
  米,轻重相当加十倍。且作吴羹助早飡,饱卧睛
  檐曝寒背。横戈负羽正纷纷,只用骁雄不用文。
  争如晓夕讴吟样,好伴沧洲白鸟群。
  这种一尺多长鲈鱼才是真正的历史时期的松江四鳃鲈,是唐宋文人一直讴歌的对象。有些文献所描述的松江所产鲈鱼达到二、三尺,那是另外一种鲈鱼。应该说,当时的水流平缓,可以让一尺长的松江鲈鱼正常洄游,黄浦江急流使大型鲈鱼难以洄游。吴淞江外口与冈身外围有良好的产卵环境,松江鲈鱼的减少正与这种丰水环境和产卵环境的改变有关。这种降海洄游型鱼类,产卵场在潮间带,产卵期为二月中旬至三月中旬,一般雄鱼先达产卵场。钻入牡蛎壳堆成的洞穴中,等待雌鱼前来产卵。繁殖后雌鱼离去,至近岸索铒,雄鱼护卵,需要在洞穴中逗留一段时间再到近岸索铒。鲈鱼短距离洄游即可进入昆山一带。加上当时的气温和海平面都较高,鲈鱼洄游可以更好地凭借海潮之力。丰水环境与丰富的饵料,完全可以养这么大的食小鱼、虾类的松江鲈鱼。吴淞江江口有一个非常开阔的水域与各河相通,松江鲈鱼也因此进入太湖东部的许多地区。陆龟蒙每到秋天鲈鱼肥时,乘一小舟,从吴淞江口五泻向南,一直到达杭嘉湖地区,都可以钓到鲈鱼。何日休这样描述陆的行踪:
  
  江南秋风时,鲈肥而难钓,菰脆而易挽,不
  过乘短舸(《方言》曰:船短而深者谓之舸,音
  步。),载一甔酒,加以隐具由五泻泾入震泽,穿
  松陵抵杭越耳。
  关于所配菜的菰菜是一种什么样的菜,长期以来有争论。从这句诗中,可以判断那是茭白,茭白以脆为美。唐宋人一般是这种认识,范成大在著《吴郡志》时肯定了这种观点。“菰叶羹,晋张翰所思者。按:菰即茭也。菰首,吴谓之茭白,甘美可羹,而叶殊不可噉,疑‘叶’衍或误。今人作鲈羹乃笔以莼,尤有风味。”除了钓具以外,捕鱼的工具有时用网,在吴淞江一带,主要的渔具是用簖。“簖以竹扎成,横贯江中,以阻挡鱼蟹去路,在簖底设置篮篓,以便鱼蟹在前进受阻时窜入,捕取之。”由于鲈鱼是洄游性鱼类,这种工具应当十分有效。陆龟蒙曾为簖作过一首诗,簖之名原来称做“沪”,吴淞江下游河段以前就叫做沪渎,吴淞江的命名一开始就与鲈鱼有一定的关系。
  
  二、两宋时期的鲈乡与诗
  
  从宋代到明中叶时期,吴淞江仍是太湖的出水通道,水环境略有变化,淀山湖水域在元代的扩展,吴淞江不断淤塞,河塘变窄,由于在中游地区和上游地区不断地筑堤束水,吴淞江河道本身的丰水环境不像以前那样丰富。在这种环境下,尽管松江鲈鱼的产量可能受到了影响,由于两宋时期的人口增长,文化发达,松江四鳃鲈鱼成为文化名物。吴则礼讲到普通的松江鲈鱼为一尺长。“淮山清夜,镜面平铺,纤月挂端,是生还同。倚西风十二栏,休论往事,投老相逢真梦寐,两鬓踪踪,好在松江一尺鲈。”两宋时期出现了大、小松江鲈鱼的分化。《(嘉定)赤城志》中记载了两种松江鲈。“鲈:肉脆者曰脆鲈,味极珍;又有江鲈差小。”嘉定有许多鲈鱼,“秋风海上来,霜清鲈正肥,行寻越溪畔,息此尘外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四鳃鲈鱼与其他鲈鱼分开。“味极珍”的鲈鱼才是真正的松江鲈鱼。在常州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记载,南宋末年《重修毗陵志》也记载了这两种鱼品种的变异。“鲈,鳞细肉脆而味珍出江中,其小者生于陂泽。隋炀帝所谓金盎玉鲙,东南之佳味,盖笔之似橙缕也。”在形态描述上,这时期有杨廷秀的诗,但仍称鲈鱼为“玉尺银梭”,说明尺寸在一尺左右者是最好的。
  
  玉尺银梭,鲈出鲈乡芦叶前,垂虹亭上不论
  钱,买来一一如何短,铸出一一直是圆。白质黑
  章三四点,细鳞巨口一双鲜。秋风想见真风味,
  只是春风已迥然。
  当然,还有较大的鲈鱼,也称松江鲈鱼,却不是那种珍味松江鲈鱼。《太平广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吴郡献松江鲈鱼干绘六瓶,瓶容一斗,作鲙法一同鮸鱼。然作鲈鱼绘,须八九月霜下之时,收鲈鱼三尺以下者,作干绘。浸渍讫布裹沥水,令尽散置盘内,取香柔花叶相间细切和绘,拨令调匀。霜后鲈鱼肉白如雪不腥,所谓金虀玉绘,东南之佳味也。”普通的鲈鱼也可以达到二、三尺,可以用之作绘,由于普通的鲈鱼也具备一定的美味,后人往往也会将一般的鲈鱼与那种一尺左右珍味四鳃鲈相混。宋代以前,与松江珍味鲈鱼相配高贵之菜是茭白,由于当时的茭白尚未大量推广,平常人用莼菜作鱼。“莼生水中,叶似凫葵,春夏细长、肥滑,三月至八月为丝莼,九月至十一月为猪莼,又曰龟莼,又有石莼丝。繁者,本草诸菜之中莼为第一,四月莼生茎而未叶,名雉莼。第一肥美,叶舒长名丝尊。”莼菜另一处记载有:“江南人谓之莼菜或谓之水葵,诸陂泽水中皆有。郑小同亦云:江南名之莼菜生陂泽水中,但今莼小于荇。陆玑所说莼则大于荇,今莼菜自三月至八月茎细如钗,股黄赤色,短长随水,深浅名为丝莼。九月十月渐粗硬,十一月萌在泥中。粗短名瑰莼,味苦体涩取以为羹。”这种菜是属睡莲科,古籍中又称茆,在太湖东西的水域中有非常发达的自然群落分布。古人用之作鱼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在烹调过程中,莼菜应该长时间的(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