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群众办报思想的形成逻辑(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朱清河 发表于:2012-04-13 13:41  点击:
【关健词】群众办报;历史缘起;形成逻辑
为了有利于人民群众改变命运、创造属于自己当家做主的辉煌历史,马克思是在与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系统地阐释了他的人民报刊思想:首先,在角色定位上,人民报刊应该是扎根

   为了有利于人民群众改变命运、创造属于自己当家做主的辉煌历史,马克思是在与普鲁士政府的书报检查制度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系统地阐释了他的人民报刊思想:首先,在角色定位上,人民报刊应该是扎根群众之中的人民利益代言人,“报刊只是而且只应该是‘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表达者……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它把它在希望与忧患之中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并尖锐地、充满激情地、片面地对这些东西做出自己的判断,它这样做是同它的感情和思想在当时所处的激动状态相吻合的”;[5]352其次,在内容特色上,人民报刊上应该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只有在人民报刊的各个分子都有可能毫无阻碍地、独立自主地各向一面发展,并使自己成为各种不同的独立报刊的条件下,‘好的’人民报刊,即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的人民报刊才能形成。那时,每家报纸都会充分地体现出真正的道德精神,就像每一片玫瑰花瓣都散发出玫瑰的芬芳并表现出玫瑰的特质一样”;[5]397最后,在编辑原则上,人民报刊应该注重实效,实事求是,让人民满意,“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28]42“好的报刊应该是符合自由本质的报刊,有自己的特色,说真话,不说假话……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代表社会舆论,而不是歪曲社会舆论。”[29]
   “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30]433青年马克思生活在德国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型时期,贵族经济的瓦解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兴盛,构成他们办报的外部环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尽管构建起了科学、完整的群众史观,但要把这种群众观点贯彻到精神交往领域,最多也只能提出价值取向属于革命民主主义范畴的人民报刊的设想,依赖人民报刊职能的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落实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的待遇。但如果我们不过度纠缠于语义学的个别理解差异,“人民报刊”与“群众办报”无疑属于一脉相承、继往开来的同一新闻思想范式——唯物主义新闻思想范式。无产阶级报刊实践证明,“群众办报”更多的时候表现的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不断普及与深化而逐渐由量变走向质变。进入20世纪后,列宁领导的苏俄十月革命、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终于能够成长为某一国家全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当工人、农民等广大人民群众毋庸置疑地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当家做主”的国家主人之际;当他们的精神需求、主体意识、主人翁责任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被“精英阶层”所贬低、被压抑、被忽视、被僭越之时,为群众办报和让群众办报的“群众办报”范式,就责无旁贷地成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一个独特景观与靓丽风景线、社会主义国家新闻机制创新的永恒价值旨归。
  
  参考文献:[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K].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丛日云.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群众”概念分析[J].政法论坛, 2005(2). 
  [4]项国兰.浅析毛泽东与列宁的群众观[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3(4).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列宁全集:第5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列宁全集:第9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列宁全集:第34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列宁全集:第37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11]董锦瑞.从“群众办报”思想看毛泽东的亲民性[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5).
  [12]童兵.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新闻思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0(3).
  [13]尹韵公.略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独创性贡献[N].中华新闻报,2003-12-31.
  [14]田中初.黑板报:“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一种实现方式——以中国革命根据地实践为视界[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4).
  [15]Emile Boivin.Histoire du journalisme[M].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49.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朱启才.资本主义的权力结构与制度变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18]黄瑚.新闻法规与新闻职业道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9]游彪.宋代邸报的“禁区”及其官员与邸报之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4).
  [20]刘鸣筝,刘晓雪.西方国家近现代新闻立法指导思想的变革[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 (4).
  [21]陈力丹.论列宁的出版自由思想[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
  [22]朱清河.“群众办报”的逻辑起点与未来归宿[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3).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4]潘雯.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形成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6]王掌荔.坚持群众路线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J].学术研究,1979(1).
  [27]刘建明.马克思的人民报刊中介说[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3(2).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9]李惠斌.马克思办刊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3).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