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6)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田心铭 发表于:2011-07-04 08:55  点击:
【关健词】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公民教育”;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因此,联系我国教育的实践以及德育概念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社会生活中使用的实际来看,把德育说成是不得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道德教育,不能不说是一种排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德育非政治化的理论。从字面

  因此,联系我国教育的实践以及“德育”概念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社会生活中使用的实际来看,把“德育”说成是不得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道德教育”,不能不说是一种排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德育非政治化”的理论。从字面上做文章,根据“道德”与“政治”、“思想”等概念的区别来论证“德育”不能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也是站不住的,因为这种论证的逻辑前提是把“德”仅仅解释为“道德”,所以认为“德育”若包含政治、思想教育就是概念混乱。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德”本身就包含了“道德”、“品行”、“政治品质”等多重含义,因而“德育”的释义正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11](P262)至于以与国际“接轨”为理由来排斥“德育”中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内容,这种论证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脱离具体社会形态从“一般社会”出发讨论问题的非科学的方法,蕴含了一种渗透着“普世价值”观的追求“一般教育”的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
  第二,关于“公民教育”。
  或许是为了避免直接得出用“道德教育”排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的结论,有论者又提出,可以用“公民教育”来概括“多方面的内容”,以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据说,“公民教育”这个概念是“中性”的,不是为哪个“阶级”、“政党”而是为“社会”培养人。其实,“公民”都是一定国家的公民,所以“公民”教育的内容是由国家的性质所决定,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并且由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超越不同国家和社会的一般的“公民教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对象的“公民教育”的内容,必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依据。我国宪法中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宪法第一条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规定了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的政体,规定了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第二十四条又直接规定了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内容。这一切,无疑都是我国的“公民教育”所应有的内容。由此看来,在当代中国,能够有某种为了“社会”却又不为“阶级”(首先是工人阶级)、“政党”(首先是中国共产党)培养人的“中性”的“公民教育”吗?当代不同性质的国家中,究竟哪里存在着只为“社会”而不为“阶级”、“政党”培养人的“中性”的“公民教育”呢?我国当然应该有自己的公民教育,但是,把“公民教育”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对立起来,要求用它去取代思想政治教育,其实际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这是“德育非政治化”主张的又一种表达方式。
  第三,关于教育方针中“接班人”的提法。
  有论者特别反对培养“接班人”的提法,把它作为“德育政治化”的典型表现来批判。其理由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政治使命,以“接班人”为指向的教育是政治教育。的确,教育方针中的“接班人”这个概念有很强的政治性。为了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实现我国办教育的目的,教育方针对培养目标提出了包括多方面要素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其中的“接班人”一词侧重体现了对培养对象的政治方面的要求。既讲“建设者”,又讲“接班人”,全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构成了全面的培养目标。这里的根本分歧,不在于“接班人”的培养目标是否具有政治性,而在于这种具有政治性的培养目标是否具有合理性。邓小平始终是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来看教育的,他强调社会主义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正因为如此,他多次用“接班人”、“革命接班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来表达他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他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者,负有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幼苗的重任。” [12](P106)他为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40周年题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13](P1272)他要求“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6](P166)也从不讳言培养接班人是讲政治的要求。他说:“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P104)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说,“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6](P380)所以要“把人民和青年教育好”,“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6](P381)胡锦涛也反复强调培养“接班人”,他说:“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P617)可见,把“接班人”列为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是服务于我国教育的崇高目的的,决非如某些论者所言,政治教育都“有不平等,甚至欺骗、蒙蔽等特征”。[2](P11)政治教育是否具有欺骗性,不能从“一般社会”的观念出发一概而论,它取决于具体的社会条件下一定的政治教育所维护的国家政权、所坚持的政治方向同受教育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还是对立的。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政治教育”、“政治使命”为由反对教育方针中“接班人”的提法,是“德育非政治化”观点的典型表现,是从“普世价值”观和“德育不得包括政治教育”的错误前提出发得出的错误结论。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