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价值取向:调整\冲突与磨合(4)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丁冬汉 发表于:2011-11-11 08:45  点击:
【关健词】政治制度;价值取向;人民民主;社会主义。
功能性价值取向和理想性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与磨合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统一与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在一国两制提出前曾经是国内、国际都很关心的重大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国家统

  功能性价值取向和理想性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与磨合也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统一”与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在“一国两制”提出前曾经是国内、国际都很关心的重大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国家统一的成功与否,而且也涉及我国与他国的外交关系。“一国两制”的提出,是邓小平化解国家统一目标,与国家政治制度价值取向发生冲突难题的天才创造。香港、澳门制度五十年不变,实行资本主义,也不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来的台湾可能也如此。“一国两制”的成功说明这种磨合是相对成功的。
  “富强”在中国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历史上,曾经有不同的阶段性主题。在辛亥革命以前主要是推翻满清,辛亥革命后是国家统一和独立,新中国建立后主要是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发展有自己的规律,用政治手段来人为改变注定要失败,新中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曾经希望通过政治运动的方式来建立新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以深刻、广泛的政治运动方式来建立新的社会结构。现实证明,这种人为跨越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做法行不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展现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国家富强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与经典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有冲突的,但通过摸索,在国家性质上,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党的建设上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人民民主方面通过扩大“人民”的内涵,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些冲突,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理想价值取向与功能性取向的成功磨合。
  
  注释:
  [1]萧超然:《略论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目标及分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3期。
  [2][11]陈明明:《中国政治制度的价值结构:冲突与调适》,载《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2期。
  [3]刘学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价值选择》,载《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第1期。
  [4]杨俊:《从核心价值的维度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载《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5][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3、21、21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6]陈明明:《党治国家的理由、形态与限度》,载《复旦政治学评论:第七辑》第19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邓小平年谱》第80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9]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16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07年10月21日通过。
  [12]徐景安:《中国未来的理念革命》第131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13]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1883年6月28日),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32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1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这个界定也见诸党的十三大以来各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