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凉山彝人火文化的变迁与传承(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曲比阿果 发表于:2010-03-04 10:34  点击:
【关健词】彝族;火文化;传承;变迁
《太平寰宇记》卷80(N南西道高州》记载木耳 夷死,积薪烧之,烟正则大杀牛羊,相贺以作乐。 若遇风,烟旁散,乃大悲哭。彝族人自古就有火葬 的习俗,并围绕着火葬习俗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丧 葬信仰文化。今天,在仍然

《太平寰宇记》卷80(N南西道•高州》记载“木耳 夷死,积薪烧之,烟正则大杀牛羊,相贺以作乐。 若遇风,烟旁散,乃大悲哭。”彝族人自古就有火葬 的习俗,并围绕着火葬习俗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丧 葬信仰文化。今天,在仍然保留有火葬习俗的彝 族地区,也仍然按照火葬时候的青烟的流向和火 势对丧葬仪式的相关情况进行占b算卦,得出死 者葬后的转化情况、死者家属的吉凶状况等等。
四jiJ凉山彝族地区基本上完整保留了火葬习
俗。究其原因,主要是生活的地理环境和其他族 群文化的影响程度而各异。越是生活在山区,受 其他葬俗的族群文化影响较少的彝人,越完整的 保留着火葬习俗;越是生活在平坝区,受有其他葬 俗的族群文化较深的彝人,火葬习俗保留得越少。 四jiI凉山彝族地区是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区域。
彝族虽然实行的是火葬习俗,但是患有恶性 传染病、夭折的婴儿和凶死的各类死者都不能进 行正规的火葬仪式。这也是彝族人对火的一种敬 意,是为了避免亵渎火神的举动。

五、节日中的火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人火崇拜中最直接、最广
泛的一个典型体现。火把节的日期为每年的农历
六月二十四,家家户户都杀鸡宰羊对火神进行各 种祭拜仪式,并举行赛马、摔交、斗牛、斗羊、斗鸡、 选美、“摩尔秋”、“朵落荷”等彝族民间民俗活动
和传统文娱体育活动来祈求本年庄稼丰收、人畜
兴旺安康的一个彝族民间最大祭祀性节日之一。 彝族有这样的谚语:“臣a锄酞噬,姆HY摹璧, 船IIrHa哇,甘背H0璧,多答aIir姝W日璧。”(土司 宰牛庆祝火把节,富人杀羊庆祝火把节,穷人杀鸡 过火把节,单身汉煮鸡蛋迎火把节,寡妇作养饼辣 椒水过火把节。)凉山彝人不管富贵还是贫穷,都十 分重视这一传统的节日。凉山彝族地区除了依诺 地区不过火把节外,(与彝族传说有关,据说有一年 依诺地区过火把节时,天上下起了红雪,违反了常 规,被认为不吉利,从此后依诺地区都不再过火把 节),其余地方都要庆祝这一浓重的传统节日。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彝族神话传说中有许多
版本。目前凉山彝族地区比较流行的说法大致是: 远古的时候,天界住着世间的主宰者“恩体古孜”, 人类则生活在地上,并且每年都要给恩体古孜赋 税。有一年恩体古孜派一个叫“迪沃拉毅”的部下 来人间收赋税,这年刚好遇上灾荒,而此人却仍然 横征暴敛,不体谅民情,搞得人间民不聊生。于是 人间的大力士“册夫拉巴”一气之下把他给摔死了。 恩体古孜知道后决定投放害虫到人间,危害人间的 庄稼,以示惩罚。人们承受不了害虫侵害,男女老 少都团结起来,举起火把,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 天将害虫全部烧灭了,并获得了大丰收。此后,为 了庆祝这一胜利,每年在这一天彝族人们都要举行 各种庆祝活动,祈祷火神抵御、消灭害虫,预祝庄稼 获得丰收,并最终形成了固定的民族节日。
每到火把节来I临之前,各家各户都准备有很 多把用干蒿枝做成的火把,节日的夜晚就点起火 把在院坝、牲口圈周围、庄稼地边绕圈舞火,并在
各村寨问奔走相告:“过火把节了,过火把节了,大
家一起来消灭害虫,齐烧晦气,齐盼好收成⋯⋯” 点出去的第一把火把必须在火塘里点燃,并且只 能点燃一把,其他的到门外后用第一把火把依次 点燃。虽然现在的火把节已经由历史上具有浓厚 宗教祭祀气息的原始信仰节日转变为以庆祝和娱 乐为主的民间节日,但在这些虔诚的舞火、迎火过 程中,仍然能感受到彝族人对火的无尽崇敬和虔 诚膜拜。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的彝族学者嘉日姆几认 为:“火把节的各种功能在不断的变化。一方面, 火把节中的娱乐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规模 空前扩大。政府有意拓展了火把节的内涵和外 延,并动用行政资源对火把节的节日形态重新进行管理和规划,试图将火把节变成“文化搭台,经
济唱戏”新舞台,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建设注人新 的力量。另外一方面,火把节作为地方性很强的 节日,对地方性文化的保留和创新有着非常强的 调节功能,人们将火把节的演出或者表演是否受 欢迎当作评价自己的节目是否优良的标准,从而 影响到人们对文娱节目的创作或者创新。”【40
笔者也认为,政府对火把节的管理和组织无 形中改变着传统火把节的内容和功能,原先以家 庭祭祀和村寨娱乐为主的火把节慢慢变成了区域 性的盛会,打破了原先以村寨为主的活动界限。 火把节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以祭祀、祈祷和娱乐 为主的节日,火把节基本上变成了彝区文艺汇演 的舞台,人们借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风采。火把 节也变成政府招商引资、推销产品、寻找合作的大 型商业洽谈会,政府也将火把节变成向外界宣传 自己的广告媒体。所以,火把节的叙事、功能等文 化因素不断的变化,致使人们忽略了火把节本身 的意义。宗教仪式和附着在它们身上的文化涵义 正在悄然变化。
六、结语

彝族火文化的产生、发展、变迁与彝族生活的 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息息相关。彝族人对火的理 解与禁忌承载着他们对社会、自然的理解与敬畏, 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火在彝民族的生存发展中所 具备和发挥出的巨大力量,也可以切实体验到彝 人对火的情感,因此,如何利用火文化及其所蕴涵 的内涵服务于彝区的建设将是彝族火文化时下面 临的新话题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选编.中国彝文典籍译丛
[M].四J|I民族出版社,2006.86.
[2]阿牛史日,吉郎伍野.凉山毕摩[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189.
[3]凉IJJ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编著.千年凉山——散落在羊
皮卷中的文明[M].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4]杨洪林.彝族火把节田野调查研究报告[Z].2008.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