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白领移民上海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张结海 发表于:2011-12-12 18:46  点击:
【关健词】文化适应;白领 ;上海;身份认同
文化适应是指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开始持续、直接的接触之后,一方或双方原先文化范型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结果。国外的文化适应研究开展得很早,尤其是一些移民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相关研究非常丰富。国内文化适应研究主要集中于流动人口或外来农民工

作者简介:张结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上海 200020)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白领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已有的研究涉及白领的方方面面,从白领的流动、择业、消费、政治参与到白领的焦虑、幸福感、心理问题,甚至对白领犯罪也有相当数量的研究①。然而,对城市白领新移民的文化适应的研究还非常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特别聚焦上海的外地白领移民群体,我们将重点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上海外地白领文化适应水平如何?第二,影响外地白领文化适应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文化适应的概念最早于1880年由美国人类学家提出,Redfield、Linton和Herskovits在1936年对文化适应下了一个正式定义:文化适应指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开始持续的、直接接触,随后一方或双方原先文化范型发生变化。文化适应涉及文化接触、过程和状态;也就是不同文化之间在持续的和直接的接触过程之中或之后存在的一个动态过程以及这个过程的结果,过程可以是稳定的也可以是持续进行的②。
  国外文化适应的研究开展得很早,尤其是一些移民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相关研究非常丰富。目前,该领域里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线性适应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和社会结构理论。线性适应理论认为适应是一种移民随时间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Gordon提出适应分三阶段:文化适应、社会结构适应和婚姻适应。文化适应指移民接受当地的规范、语言和价值观。随着接触的增加开始出现社会结构适应,表现在移民获得和当地人同样的教育、收入、职业和居住区域。婚姻的适应主要表现为移民和当地人通婚。因此认为,在适应过程中尽管反过来移民也对当地社会产生影响,但影响很小M. M. Gordon.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The role of race, religion, and national origi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4.。该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美国的欧洲移民的适应过程。多元文化理论批评线性适应理论背后的基本概念是“大熔炉”而不是“大拼盘”。多元文化适应理论的核心是将移民的种族特性看成是一种资产而不是负担,是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本。Conzen指出,少数民族的文化并不必然被美国主流文化所吸夺,而是持久地与之交流K. N. Conzen. Mainstreams and side channels: The localization of immigrant cultures.Journal of American Ethnic History.1991.10.pp.5-20.。研究发现当某种族移民超过一定比例之后多元文化理论的解释力就大为提高。社会结构理论将美国社会看成是一个分层社会,不同的阶层在财富、权利和机会上是不平等的E. A. Barth, & D. L. Noel.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race relations: An evaluation.Social Force,1972,50,pp.333-338.。移民在收入、教育和职业上都处于劣势,文化适应所获得的利益取决于你被哪一个阶层所吸收。该理论认为由于移民阶层和主流阶层的利益冲突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对适应理论提出的逐渐的适应过程持怀疑态度。
  在上述理论背景下发展出的文化适应模型主要包括单维模型和双维模型。最初的文化适应理论是单维度、单方向的,这一理论认为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总是位于从完全的原有文化到完全的主流文化这样一个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并且这些个体最终将到达完全的主流文化的终点。也就是说对于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个体来说,其文化适应的最后结果必然是被主流文化所同化。同时,个体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越多,原来民族文化对他的影响就相应地越少。这一连续体的中点是一种双文化的状态,此时文化适应中的个体在某些方面已经被主流文化所同化,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却仍然受原来的文化的影响。
  双维模型是目前文化适应研究中的主流框架,最著名的双维模型是由Berry提出的。如果将文化适应看成是一种状态的话,Berry认为所有移民都会面临两个问题:(1)是否保留原有的价值认同;(2)是否发展与当地人及当地社会之间的亲密关系并接受它们的价值及行为规范。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最终导致以下四种适应策略:第一,文化融合型, 抛弃了绝大部分原有的认同并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认同自己是当地人;第二,文化综合型,在保留原有认同和接受新文化价值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第三,文化分离型,希望保留原有的文化认同、避免与新文化发展亲密关系;第四,文化边缘型,既不能保留原有认同又不能发展新的认同。在这四种策略中,前两种被认为是成功的,而后两种被认为是失败的J. W.Berry,Y. H.Poortinga,M. H.Segall, & P. R. Dasen, (Eds.).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国内文化适应研究主要集中于流动人口或外来农民工进城后遭遇的文化适应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新移民适应层次和维度。比如,朱力发现社会融合的经济、社会和心理或文化层面是依次递进的,经济层面的适应是立足城市的基础;社会层面是城市生活的进一步要求,反映的是融入城市生活的广度;心理层面的适应是属于精神上的,反映的是参与城市生活的深度,只有心理和文化的适应,才能使流动人口完全融入于城市社会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江海学刊》2002年第6期。。刘杨等通过半结构型访谈来研究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标准,结果表明儿童城市适应包括两个层面: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包括心境和个性两个维度;社会文化适应包括人际关系、适应环境、外显行为、内隐观念、语言、学习6个维度刘杨等:《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在已有的研究中,直接以上海外地白领为研究对象的仅有两项,张文宏和雷开春对上海白领移民的社会融合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社会融合包括文化融合、心理融合、身份融合和经济融合四个因子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5期。。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我们注意到上海白领移民的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学术界关注比较少。同时,从国内文献的回顾我们看到,大多数研究将社会融合的过程、状况、影响因素及构成要素等混淆在一起,而对社会融合的结构进行规范的量化分析的研究依然并不多见;同样在对影响新移民社会融合因素的分析上,质性思考文章多于定量分析的研究。比如,张文宏和雷开春的研究就存在两个比较大的不足:第一,他们在指标的选择上将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混合在一起,如职业满意度是一个主观指标,而是否拥有上海户口则为客观指标,但是它们共同构成该研究社会融合指标的自变量。第二,为了进行对比,他们选取了在上海的农民工蓝领群体作为白领移民的参照群体,然而根据上面的分析,指出上海的外来农民工的文化适应与外来的知识型白领有本质的不同,这两者之间存在差异一点也不意外。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