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原因与解决路径(2)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李雪俏 杨文玉 发表于:2010-09-13 10:22  点击:
【关健词】经济增长;结构性失衡;实证研究
(2)协整检验。若两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则这两个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即这两个向量问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这里采用Johansen的极大似然法检验两个变量问的协整关系,结果如下: 协整检验结果显

  (2)协整检验。若两个非平稳的时间序列是同阶单整,则这两个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即这两个向量问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这里采用Johansen的极大似然法检验两个变量问的协整关系,结果如下:
  
  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GDP、投资和消费三者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协整关系。
  (3)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由前文结论,中国GDP与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存在协整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果如下: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投资和消费均为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GDP也是消费增长的Granger原因,意味着中国投资和消费的增长拉动了GDP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显著带动了消费。投资和消费是彼此的Granger因果关系,相互促进。但GDP不是投资增长的Granger原因概率较大,经济增长对投资带动作用不明显。
  
  (四)建立模型。由于投资和消费均为GDP增长的原因,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上述模型的拟合优度在0.99以上,拟合较好。且由t统计量可知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DW=2.26,不存在序列自相关。模型结果显示:今年的经济增长对下一年的经济增长影响较大。GDP对当年投资和消费的弹性分别为0.18和0.45,即消费和投资增长1%,分别会带动GDP增长0.48%和0.18%,说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比投资显著,扩大消费可以更有效拉动经济。上一期的GDP和上两期的消费对本期GDP的影响为正,而上两期的GDP、上一期的投资和消费对本期GDP的影响为负,且GDP对投资和消费的滞后期的弹性大于当期,说明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滞后效应明显,拉动效果要经过一个过程才能显现出来,特别是消费的滞后期长达两年,滞后期长于投资。
  因此,从短期看,投资对经济增长效果明显要快于消费;但从长期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效率要高于投资,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我国需要发展消费来拉动经济。
  
  三、中国高投资、低消费经济结构的原因分析
  
  (一)高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短期效果最快的手段,投资的快速增长是与中国目前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的
  目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时期,从国际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这个阶段必然需要较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支撑。同时,由上述模型可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果要快于消费,在目前主要以GDP为考核指标的体系下,地方政府尤其是消费和进出口发展更为滞后的地区只能选择通过加大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从历史经验看,每次GDP增速的回落往往都伴随着新一轮的投资快速增长,这是拉动GDP较快恢复的最有效手段,短期效应非常显著。
  
  (二)消费率持续下降主要是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引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且这一趋势在2000年以后尤为明显,从2000年的46.4%下降到2008年的35.3%,8年间下降了11.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政府消费率的变化幅度较为平缓,波动不大。因此,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实际上是由居民消费率的持续走低引起的。具体而言。
  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是消费率低的主要原因。从国民可支配收入构成的变化看,住户部门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69.3%下降至2007年的57.5%:而企业和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低于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低于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
  二是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是拉低居民消费率的又一重要因素。根据消费函数C=a+bY,消费不仅取决于可支配收入,还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由于对未来收入和支出预期的不确定,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等价格的不断上涨,而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未有效建立,迫使居民要更多地承担各类长期性支出,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显著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总体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由2002年的0.85逐步下降到2008年的0.56,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由0.85下降到0.71。同时,由于资本市场不完善,可供选择的具有避险功能又有良好收益的金融工具的缺乏,使得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不畅通。
  
  四、中国经济重回均衡的相关建议
  
  (一)调整对外经济战略,逐步转变主要依靠出口驱动经济增长的现状
  根据国际经济和国内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进行对外经济战略的适时调整。一方面要审慎选择引入外资。长期以来中国引进了大量发达国家转移出的加工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经济附加值小,在国外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却容易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今后在引进吸纳国际转移产业时偏重于高端领域,逐步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一是要获取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的战略资源,如石油、铁矿石等;二是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以成熟技术和设备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向发达国家投资,获取高精尖技术,提高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综合运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拉动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逐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努力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一是财政体制应向公共财政方向转变。要以增强经济活力、提高长期增长潜力为目标,少上与民间投资争利的项目,多侧重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集中财力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尤其是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文化教育、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贫困救济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能否启动的关键。二是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要扩大居民消费,政府需要增加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范围,企业提高分红比例,稳步提高居民劳动收入所得,使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