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消费排斥的探讨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黄英 发表于:2010-09-15 09:45  点击:
【关健词】农村;消费;消费排斥
农村消费排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当前农村消费排斥主要有收入排斥、社会保障排斥、消费环境排斥、金融排斥、消费结构排斥和消费观念排斥等六大维度。破解农村消费排斥,要以制度创新为先导,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环节,改善消费环境,更新农民陈旧的消费观念,发展农村的金融

 On the Obstacles of Consumption in Rural Areas
  Huang Yuxi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Guilin Normal College, Guilin, Guangxi 541001)
  
  Abstract: The obstacles of increasing consumption in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present, there are many obstacles in personal income, social security,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finance, structure and idea. To increase the consumption in rural areas, we should first establish a new system, then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optimize th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cultivate new ideas of consumption and develop the financial market in the countryside.
  Key words: rural areas; consumption; obstacles in consumption
  
  所谓消费排斥,指个体(包括个人、群体、地区或组织)在利用消费产品或消费服务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的一种状态。具体表现在消费个体在消费活动中没有达到主流社会的基本条件或标准,或者说在商品和服务领域处在低消费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个体都属于受消费排斥或歧视。黄瑞芹、张广科认为,“消费排斥”主要是收入贫穷(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低于贫穷线)群体在消费市场被排斥于社会主流的消费方式之外。①在我国受到消费排斥的群体绝不仅仅是那些收入低于贫穷线的群体,它还包括收入在贫穷线之上的广大的城市贫困人口、下岗员工、农民等,正如周湘斌所说,政策性排斥客体是一部分社会成员,主要是那些以农业生产为生的农民、城镇下岗工人和进城做零工的农民工。
  当前, 社会已对“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让广大农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共同享受经济建设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质就是富民之路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目前形势下,利用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又好又快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既是扩内需、促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大契机。为此,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方松海、王为农、黄汉权等指出,从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来看,更快地改变农村居民收入偏低、消费占比偏低、消费质量偏低的局面是“十二五”期间必需着力推进的战略任务。②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角度来看,破解农村消费排斥是一项重要任务。
  
  一、农村消费排斥的现状考察
  
  消费排斥是一个多维度的动态复合概念。在我国农村消费排斥主要表现为收入排斥、社会保障排斥、消费环境排斥、金融排斥、消费结构排斥和消费观念排斥等六大维度。
  
  (一)收入排斥
  收入排斥主要指因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而影响他们取得消费品和消费服务的实现。收入决定消费,增加农民消费是以农民收入提高为前提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以出口导向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沿海地区,受到冲击更大。大量的农民工失业下岗,直接减少农民收入,削弱农村的消费能力。30年来,农村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一年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2007年农村居民最终消费为2.3914万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2万多亿元,年均增长11.2%。而从农村居民最终消费所占比重看,1978年以来,农村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总额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其中,1978年为62.1%,1989年下降为51.6%,2007年只有25.6%。 2008年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753万亿元,但所占比重只有32%。目前,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约2/3,而消费总量却不及全国的1/3。
  与城镇居民相比,不论是绝对量还是增长速度,农村居民生活消费都偏低。目前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落后于城镇居民至少10年以上,城镇居民一个人的消费相当于3个农村居民的消费。城乡消费水平的差距主要在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农民所拥有的可支配收入远远低于城市居民。目前城乡收入差距过大,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达3.31:1,2009年为3.33:1(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706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万元;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1.885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这只是货币化的收入差距,如果将依附在城市户籍上的各种福利政策,如住房、教育、卫生等社会政策的补贴加上,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更大。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7%,城镇居民家庭为37.9%。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
  
  (二)社会保障排斥
  社会保障排斥主要指因政府在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农村、农民被边缘化,使他们的消费不能达到社会主流所认同的标准。社会保障是促进农村消费市场扩大的重要支撑,把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好,才能免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相对薄弱。一是保障种类少。除最低生活保障以外,城镇居民至少还有五种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而大多数农村居民只有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个别地区农村居民享受尚在试点中的农业保险。二是保障人数少、水平低。2007年,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172万人,占全国乡村人口的比重只有7.1%,而同期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2.0137亿人,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为33.9%,高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近27个百分点。三是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严重落后。如目前1/3的乡镇没有敬老院,与快速增长的农村老龄化现象不符。社会保障不足必然强化人们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从而降低农民的即期消费。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失地农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远落后于城市。这些因素造成农民捂紧钱袋子,不敢放心消费,从而形成农村消费排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消费环境排斥
消费环境排斥主要指因为农村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的滞后,使农村消费成本相对较高,且缺少必要的规范和引导及消费信息不对称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消费不足。根据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建议,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通常包括以下项目:公路建设、国内水源供应、灌溉、电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初优先领域应当是促进粮食安全的基础设施,包括增加粮食产量的土地改良计划,如梯田、植树、水渠、排灌系统和粮食储藏设施、以及便利市场进入的措施。然而,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当滞后,政府把大量资金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到2006年底,全国仍然有约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有近3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绝大多数的村庄没有下水道系统,六成以上的农民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1.5亿农民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3%的行政村不通电话。截至2009年底,许多地方没有实现城乡之间用电的同网同价;13%的行政村没有通公共客车,近2亿农村人口存在不安全问题。西南五省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旱灾,表明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社区环境依然很脆弱。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