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为中原经济区强根固基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李晓岚 发表于:2011-05-16 14:22  点击:
【关健词】经济区,强根,固基,中原,产业化,推进,农业,大力,
正在快速推进的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为河南崛起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勾划了令人振奋的发展蓝图。基于这一定位,我们实施中原经济区战略,应首先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重中之重,立足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做大文章,着眼于建设最适合发展农业和粮食产业的工业体系狠下功夫

 一、我省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正当其时
  
  (一)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是要努力加快中原地区的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其中推进农业产业化,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重大战略任务。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符合我省区域特点。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拥有优越的农业资源,构建中原经济区必须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禀赋;同时,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突出农业的地位,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性,也是我们河南必须承担的国家责任。因此,要努力将我省建成为中国农业第一高地,要把粮食、食品和生物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以自身内动力开拓发展新领域,真正走上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使粮食生产支撑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增长实现由粗放型向采用先进生产手段的集约型转变;由家庭松散经营向统一规模化方向转变,建成较完善的现代农业体系,使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使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专业化,使深加工、精加工的食品占领更多的国内外市场,提高“河南制造”的“含金量”,增强我省经济的竞争力。
  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按照《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左右,而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807元,距这一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只有通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大幅提高农业部门的人均收入,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收入差别,促进“三农”问题有效解决。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具备了一定基础和全面推广的成功经验。
  一是我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先后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豫发[2004]1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豫政[2005]23号)等文件,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我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省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始终狠抓食品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截止2009年,全省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24家,其中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有421家,上市公司9家。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000亿元以上,居全省工业各行业之首。
  三是我省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摸索了成功的经验。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省各级部门大胆探索了“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等的生产组织模式,并推广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了我省小麦、生猪等9大类主导农产品标准体系,新启动61个省级示范区建设,累计达到509个。大力培育农产品名牌,申报获得3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居全国之首;大力培育食品名牌产品,目前,全省共16家食品企业的19种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目前,全省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场(户)总数分别达到5115个、62.8万个,形成了黄河滩区奶业带、中原肉牛带、京广铁路沿线生猪带等六大优势区域,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面临的瓶颈问题。
  一是规模化经营格局尚末在全省形成。河南农业生产资源少,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农民家庭总体还不富裕,多数农户就处于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低水平小康阶段。相当多的农户生产还处于小规模的自给自足状态。这种小生产的格局不打破,农业产业化就难有大的发展。
  二是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偏少,辐射带动力不强。除双汇、莲花、三全、思念等企业外,全省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还不够大,产品质量档次较低,与农业生产和消费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据统计,与我省比邻的山东省符合农业部统计标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达11268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884家,被列入全国重点龙头企业44家,而我省分别只有9102家、287家和23家,且绝大多数企业的科技、管理水平不高。品质好、科技含量高、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高、精、尖、新”产品不多,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不多,销往省外、国外的产品不多。加之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以鲜(活)货、原材料、粗加工品出售为主,致使产品销售市场的半径不大,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
  三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条短。从横向看,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专用程度和品质不能满足加工业的需求;纵向看,产品深加工度不够,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与其它省份相比,我省还主要是把玉米加工成饲料,把红薯、小麦等粗加工后向外销售,附加值较低。
  四是农产品综合质量水平还不高。目前,河南农业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各种工业“三废”对农作物种植区域形成了潜在的污染危胁。特色产品原产地保护尚未引起广泛重视、生产的标准化尚不健全、加工中二次污染时有出现、市场卫生环境有待净化。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的现象以及在食品加工中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比较普遍,危及消费者健康,也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截止2008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6149家,出资总额为87.67亿,多数农户尚未加入“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经营组织中。从总体来说,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六是外向型农业竞争力较弱。由于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少,加之区位优势不明显,2009年全省直接出口农产品仅 亿美元,只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388.5亿美元的 %,居全国第 位。2009年河南实现农产品直接出口的企业 家,出口超千万美元的农产品企业仅 家,而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超千万美元的企业就有100多家。由于农产品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数量少,对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服务跟不上,产品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生产与国际市场的顺利对接,影响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我省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晚,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二是农民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农民的培训尚未完全到位,千家万户的农民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较淡薄,质量管理水平较低,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龙头企业对农户的综合带动能力不强,尽管我省形成了一批带动性强的龙头食品企业,但对全省近7000万农民来讲,辐射带动的农户数量还比较有限。五是我省一些地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慢,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民大多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已建立的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稳定性差,影响不大,特别是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比较少;不少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销售上互相压级压价,没有一个有权威的协调机构,导致市场竞争加剧,收益降低。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