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消费排斥的探讨(3)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黄英 发表于:2010-09-15 09:45  点击:
【关健词】农村;消费;消费排斥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环节,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困难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收入决定消费,农民收入少会导致农村消费水平的低下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因此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环节,开辟农民增收的增长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环节,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困难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收入决定消费,农民收入少会导致农村消费水平的低下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因此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环节,开辟农民增收的增长点,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首先,要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导向,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已发生重要变化。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2001年达85.6%,2008年进一步提高到88.7%,即二、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绝对主体;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份额,2001年达到50%,2008年进一步提高到60.4%;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份额,2001年达到37.7%,2008年进一步提高到45.7%。12 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农民就业结构、收入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约1.5亿农民在外务工,主要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事劳动。现在农民收入的构成,来自非农产业的比重接近50%,工资性收入占1/3,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80%左右,来源于非农产业和进城务工的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13因此,应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既让务农的农民增加收入,又让外出务工的农民拥有获得工资性收入的就业机会,显得非常必要。如福建省南平市通过发展生产性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努力,形成农村以菌兴村、以菜富农、以茶腾飞、以果致富的良好态势,畜牧、茶果、竹木三大主导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现在这三大产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达到73.5%。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92.6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18亿元,年均递增6.0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2735元增加到2008年的5712元,年增长9.71%,增幅均居于全省前列。
  其次,要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当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龙头企业可以有效地使农民避规城市就业压力的风险,又降低农民就业成本,使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节点,这个关节点通与不通、旺与不旺,关系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增收。如南平市培育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7.9万人,这些劳动力转移大部分在县域内实现。成立于2006年的享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建立起近10个连片的蔬菜种植基地。基地通过租赁形式,把农民承包的土地集中起来,农民则成为这个“生产车间”的工人。据调查,在这种“生产车间”里工作的农民,年收入是以前他们自己在同一地块里种植蔬菜时的两倍。
  再次,以加大农村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投资需求,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具有更直接的影响。因为农村投资往往能吸纳更多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具有更直接的促进。
  最后,以科技武装农民,解决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说:“在解释农业生产的增长量和增长率的差别时,土地的差别是最不重要的,物质资本的差别是相当重要的,而农民能力的差别是最重要的。”14农村的贫困源于农民落后的思想观念和实用技术的贫乏。为提高农民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应该利用现场培训、技术示范、课堂教学、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向农民、农村技术员传授科技知识和农业生产技术。
  
  (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破解农村消费排斥的必要条件
  首先,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物质环境。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服务品的供给,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以促进农民增收能力为目的的基础投资,不仅有利于农村消费能力的长期扩张,也有利于降低农村消费成本、拉动农村短期消费增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大目标下,强化对农村各类基础设施、基础服务的投入,是破除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扩张障碍的关键。
  其次,加强引导和规范,创造良好的消费文化环境。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曾说,2005年下半年将重点做好10项重点工作: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把农村市场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突破口,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商品流通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产品,引导连锁店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发展。 15为了给农民群众营造和谐、安全的消费环境,应该改造与新建农家店,完善农村“三网”建设,积极引导农村消费市场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运用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改造和提升农村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消费。
  
  (四)必须开展信贷服务,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杠杆的作用
  要深入农村调研,掌握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为银行开发适应农村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提供保障。根据农民的收入和借贷行为特征,制定简便实用的农民信贷评价制度,积极探索农民宅基地和住宅抵押、仓单抵押、权益质押、农户联保、担保公司等担保形式,提高农民对金融信贷的可获得性。因此,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村信用社开展对农村的消费信贷业务,国家财政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并提供相应的信贷资金支持。继续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开发消费信贷品种。
  如南平市的“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小额信贷服务,“自愿结合、多户联保、分期还款、风险共担”的农户联保贷款,以及针对农村新形势推出的林权抵押贷款、仓储质押贷款、商标专用质押贷款等,有效缓解了农户和农业生产企业的资金之渴,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的互动融合。据统计,2002年以来全市信用社累计发放支农贷款202亿。截至2009年7月,全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到1.57亿元,农户小额联保贷款达到1.86亿元,全市有信贷关系的农户达到36.5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0%。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余额也从2001年的10.34亿元,增加到40.8亿元,占各项贷款的80.95%,占全市金融机构支农贷款总额的82.03%,成为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绝对主力”。
  
  (五)更新农民消费观念,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合理化
  更新农民消费观念,破除消费陈旧观念的影响,可以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制。重点发展面向农户和农业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逐步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完善与消费信贷业务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风险防范制度;引导农民强化个人信用,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对农民消费信贷的宣传,更新农村居民的传统消费观念,改变传统的积累性支付方式,鼓励借贷消费,提高消费倾向,逐步改变农民传统的过分节衣缩食的消费习惯。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