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族色彩的审美及在新设计时代中的运用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郭娜 发表于:2011-05-06 11:30  点击:
【关健词】新设计时代;民族文化;民族色彩;意境
当今中国社会已进入现代科技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文化日趋多元的新阶段。这标志着新设计时代的来临。一个国家、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保留和弘扬本民族的精神与气息,是离不开设计对民族文化的诠释。民族色彩作为民族文化最醒目的部分之一,在设计同

一、引言
  西安美术学院的郭线庐副院长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今日中国的设计之路已走到了重要的十字路口。而其中主要部分——设计文化正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手工艺与高科技信息网各技术等对其进行剧烈碰撞和震荡的发展阶段。”显而易见,随着国际经济的日益融合,传播空间的巨大变化,艺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人们越来越需求精神世界的多元感性满足。人们多元满足的需求必定促进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自身发展,同时也促使设计文化的不断更新。文化是形成设计理念的源泉。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设计到了每个特定的地区,如果文化上有很大的特殊性,设计作品要结合这个地区人们特定的文化心理进行设计,做到设计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民族色彩作为民族文化体系中不容忽视的成分,对当代设计的影响是普遍存在而意义深远的,是民族走向现代和未来的文化之根和创造源泉。本文将主要通过对壮族色彩的学习研究,继承和摄取壮族色彩的营养,把握壮族色彩的审美规律和创造性的运用,使其传统之美融入到新设计时代中,进而从中体会民族色彩在新设计时代中的运用美感。
  二、壮族色彩的审美
  (一)壮族色彩的心理特征
  在人们的心目中,色彩是人类生活中的美神,也是绘画艺术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更是壮族审美最普遍、最大众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壮族传统艺术中普遍使用红、蓝、黄等三色,还使用黑色、绿色、白色等色彩,以红、黄、蓝、绿为基本色,其余是补色,对比鲜明强烈:如以红为背景,充满热烈、活跃、欢腾的气氛;如以黄绿配置,则艳丽动人。总的来说是以少见多,纯朴中见丰富,素雅中见多彩,对比鲜明强烈,显示壮族人民热情、爽朗、勇敢、朴素的性格。以下罗列出了在壮族传统艺术中主要的色彩所蕴涵的心理特征。
  1、红色:红色是壮族传统艺术中普遍使用的一种主色调。在色调性状的类型上,红色属于暖色调,它会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火焰、鲜血和生命,使人感到温暖,激起人们精神的振奋。因此,红色除了具有烘托画面的热烈气氛和显示色彩的反差等作用外,还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和审美情感反应。壮族以红色为美,火红的太阳、灿烂的阳光,不仅给人世间带来光明与温暖,而且也给大地万物带来勃勃生机。自古以来,壮族及其先民对红色有着深切的审美偏爱,一直把红色视为生命、活力、光明与希望的象征,并将红色奉为神圣、吉祥与幸福之色。
  2、蓝色:蓝色包括青色和绿色类,也是壮族传统艺术中的一种主要色调。在色调性状的类型上,蓝色和绿色属于冷色调,给人以冷静、平和、自然和深沉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联想,激发青春的活力与蓬勃的朝气。由于壮族对蓝色有着亲切的审美随感,故而除了在绘画中使用蓝色和绿色来表现青山碧水、蓝天绿树之外,在服饰上也喜爱使用蓝色(包括青色、深蓝色),如穿着蓝布服装,披戴蓝布头巾,吊蓝布肚兜或围裙等。
  3、黄色:黄色属于暖色调,也是壮族传统艺术中流行使用的一种重要色彩。在壮族生活的自然环境里,金黄色的稻谷、果实或彩霞,给他们以深切的经验与感受,使他们对黄色有着浓厚的审美偏爱。在他们的审美观念里,黄色是成熟、丰收、幸福与吉祥乃至神圣的象征。在壮族的日常生活中,黄色亦是庄重与神圣之色,不能随意使用,如巫师或道公用于驱鬼辟邪所画写的符策方使用黄纸,巫师或道公用于祛病除灾的剪纸亦用黄纸,祭神送鬼时亦须焚烧黄色纸钱,其它礼仪则忌用黄色;黄色布料只有道公僧人才能穿戴,普通百姓不能穿着黄布衣。所有这些,表明壮民族对于黄色的审美观念也已超出其自然属性,赋予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情感。
  (二)壮族色彩与其他民族色彩的异同
  乡村生活中的色彩传统依附于民间生存的生命信仰,依附于地域性民俗生活的文化形态,色彩成为民众实现生存信仰的一种手段和文化方式,成为每个人心灵慰籍和情感沟通凝聚的重要象征。由于地域性、生活方式等原因,各民族在色彩方面的审美大同小异。
  在黔东南雷山的苗族,把黑、白、黄、兰、绿、紫、红、橙多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苗族盛装高纯度、强对比的配色风格。这与壮族色彩的配色特点极为相象。苗族盛装,喜用青黑色为底,然后在上面配以强对比的纯艳之色。青黑之底彰显着古老苗族神人杂糅时代的古朴和神秘,艳丽对比的纯色不仅使盛装上史书般多彩的纹样造型赋有了生命光彩,纯色对比的使用还造就了另一番颇具现代抽象艺术魅力的风格境地。
  在西部内蒙草原空旷的牧区乡村生活中,色彩的象征以草原文化的信仰和习俗生活形成了又一种地域鲜明的特征。崇尚苍狼白鹿的草原游牧文化,实际蕴含着东、西方文明更宽广的历史底蕴,草原上那些祭敖包身着彩色蒙古族民族服饰的人群和蓝天、绿草原构成了最和谐的色彩调式。
  三、壮族色彩在新设计时代中的运用
  (一)壮族色彩运用的原则
  壮族色彩心理,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变迁,形成了自己极具特色的体系。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时,壮族色彩的运用主要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1、理论上讲求感性概括和理性感悟相统一
  感性概括即所谓的“随类赋色”,理性感悟即所谓“意象追求”。“随类赋色”和“意象追求”两词常用于中国画的绘画中。过去人们把“随类赋色”解释为根据画面上的物象种类设色。但以现在的颜色理论来看,似乎“随类赋色”词句就显得不全面了,故而现在常说“科学设色”。所谓“意象”,和中国人常说的“神思”、“灵感”很相近。按照美国学者阿瑞特的说法,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对于设计师来说,这种体验主要是以视觉的形式来表现。而色彩是最活跃、最醒目、最敏感的一种要素,刺激人们的视觉细胞。
  不管是民族色彩还是现代色彩,每种色彩都具有相同的构成原理。色彩是理性的,同时又是感性的。对于民族色彩,我们应该理性地感悟后才能用准确的感性进行概括及运用。
  2、观念上重色彩的性质、功能、作用和关系
  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例如壮锦是象征壮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和美好愿望的物象。壮锦在壮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呈现出绚烂缤纷的色彩,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如图①、②所示,壮锦色彩运用和特点是:“少见多,纯朴中见丰富,素雅中见多彩,对比鲜明强烈,显示壮族人民热情、爽朗、勇敢、朴素的性格。”人民未必学过专业的色彩知识,但在壮锦的色彩运用上却完全符合色彩的构成原理,色彩关系和谐,其中所包涵的思想感情就轻而易举地表达了出来。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