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的思考(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周林玲 发表于:2011-08-22 10:09  点击:
【关健词】“华盛顿共识” “北京共识” 拉美模式 中国模式 中国道路
(二)渐进 拉美国家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一直把实现本国的现代化作为追求的目标,也把市场化和民主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一理念贯穿拉美国家的实践,他们按华盛顿共识所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采用休克疗法改革本

  (二)渐进
  拉美国家在全球化的环境下一直把实现本国的现代化作为追求的目标,也把市场化和民主化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这一理念贯穿拉美国家的实践,他们按“华盛顿共识”所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采用“休克疗法”改革本国的经济,企图跑步进入市场经济,进入现代化。
然而中国的改革开放跨越了三十三个年头,在这三十三年中,中国采取的方针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与“休克疗法”是截然不同的。我国采取走一步退两步、稳扎稳走的方式实现经济的腾飞、国家的富强。例如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完美的体现了这一方式。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创新
  “华盛顿共识”虽然一开始是针对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所作的一些政策的调整,不具有普适性,而拉美国家不切合实际的加以应用于本国一切领域,企图通过模仿美国的发展方式,以期获得与美国一样的成效,前期经济上确实有稍微的提高,但是最后局面却是政治腐败、经济呆滞。
  与此相比,在中国,首先是经济特区,接着是沿海开放城市,步步推进,走向成功。这其中最为关键的该属创新的运用。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便是最好的例证。苏南模式,通常是指苏州、无锡和常州(有的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温州模式则是通过发展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市场化促进工业化。这两地虽然在地理位置上相距不远,却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致富理念,是有其主客观原因的。正是看到了两者间的差别,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不一样的发展策略,这就是创新。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持续进步的手段。
  这三个方面就是“华盛顿共识”和“北京共识”能够取得不一样效果的关键所在,也是为什么“华盛顿共识”慢慢丧失了让人相信的土壤,“北京共识”却一步步深入人心的原因。但是当人们逐渐将“北京共识”当成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原理加以总结时,雷默在其论文中提到了“中国模式”一概念又突现于人们脑海,进而也使人们在到底是把中国这三十几年来的改革经验称为“北京共识”还是“中国模式”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争议。
  雷默于2005年3月30日在北京接受《新京报》的采访时将“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区别开来。他认为“中国模式”是“北京共识”的一部分,即关于经济的部分。“北京共识”的范围更广一些,和“华盛顿共识”一样,含有许多不涉经济的思想。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我在写《北京共识》的时候,目标很简单:就是试图用清楚明了的语言描述我在中国所看到的情况,并且为如何思考中国这样一个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变化的国家提供一个框架。”[4]归根到底“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都是对中国改革开放之路的思考。但是能否用“中国模式”一词来概括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还有待商榷。
  四、概念之总结
  自“北京共识”提出以来,能否把中国近年来的改革发展的道路总结为“中国模式”以用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改革发展的路径以及为后现代国家提供实现现代化的选择是讨论最为激烈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用“中国模式”一词来概括还为时过早,它不能真正全面、客观的加以把握。因此用“中国道路”似乎更贴切也更具理性。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之排斥
  “模式”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样式,即是可以用作范本、模本的式样。俞可平认为:“‘中国模式’或‘北京共识’实质上就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战略选择 ,它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整套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发展战略和治理模式。”[5]但是中国在改革发展中的理念能否作为一个模本用于其它发展过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仍然值得商榷。一直一来苏联模式的影响还未退却,只要一提到苏联模式,在人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高压、集权、大国沙文主义的字眼,大家认为这些是伴随着苏联模式的一些特征。所以现在提“中国模式”,也有可能产生类似的情况。更何况在过去的时间中有太多的模式出现,使得人们对模式的信赖程度减低。而“中国道路”这一提法就没有这样类似的色彩,它在字典中的含义是比喻事物经过和发展的途径,这使人更容易接受。
   (二)内涵之深浅
  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还尚未结束,仍然会逐步继续下去,现在用“中国模式”一概念来概括在这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给其它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未免太超前了。“中国道路”一词也同样包括经验和教训,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更体现了国家在重要关头的决策。它并不单纯的指主干道,同样还蕴含着一些林荫小道即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偏离,更寓意着中国的改革将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进行下去。为此在这条大道上,其它发展中国家更能从本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更能找到适合本国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道路,为此这样它国更能吸收教训掌握经验,能避免类似于拉美国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美]诺姆·乔姆斯基. 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M].徐海铭、季海宏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4
  [2][4]雷默:《北京共识》,载黄平、崔之元主编《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1
  [3] 俞可平、黄平、谢曙光、高健.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37
   [5]俞可平、庄俊举.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5)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