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王慧琦 发表于:2010-08-23 09:55  点击:
【关健词】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对策
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当前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存在的政府政策制定与落实难、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流动儿童就学难和健康安全等问题出发,分析出是由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以及社会因素等原因,并在此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方式的转变,城市里的流动少年儿童快速增加。作为社会的特殊人口群体,他们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更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我国各地政府也不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帮助其完成义务教育,但是还是面临一写问题。
  一、城市流动儿童的概念界定
  根据1998年国家教委、公安部发布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规定:所谓流动儿童少年,是指“6至14周岁(或7至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流动儿童还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出生在户籍所在地,由于父母在城市务工而把他们带出家乡到自己务工的城市和自己一起生活;另一种是出生在父母务工的城市并一直生活在城市。本篇文章所说的“城市流动儿童”简称为“流动儿童”是指:在农民工进城务工时,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带出家乡到自己务工的城市和自己一起生活。他们的特点是父母收入较低;来自农村而生活、上学在城市;户籍在农村,是农村人口;年龄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年龄。
  二、城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
  城市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附属问题,也是我国现行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为此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形成了保证流动儿童“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城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受义务教育的“两为主”的框架。但是由于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模式,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仍面临以下问题:
  (一)政府政策制定与落实难的问题
  党和政府针对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定了相关政策,为农民工的孩子教育提供和很大帮助,带来了希望。2003年出台的《意见》中的“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内容,但这些政策在实际落实中困难重重。如:我国现行《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是有地方负责,分级管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主要由其户籍所在地政府负责,经费按户籍学生数下拨。这就导致适龄儿童离开其户籍所在地,原地政府就不会负责他们的教育。虽然为了保障这些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出台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政策,而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属于“常住人口”,而不属于“户籍人口”。这就使流入地政府缺乏解决该问题的教育经费,出现各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政策不能很好的落实下去。
  (二)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培养人才的根本就是要对教育的经济投入,现在的城市政府是以在校户籍儿童的人数下拨教育经费。这就出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本地学校招收了流动儿童,那就意味着自己要来解决办学经费的问题,而流动儿童的数量较大,那无疑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这就给流入地的基础教育带来很大经济压力。导致公立学校要通过向流动儿童收取高额费用来维持教学,这就把经济负担转嫁到农民工身上。
  (三)流动儿童就学途径存在不足
  首先,就读公立学校有困难。在有些流入地政府由于经费问题,他们不愿接受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就读。除此,就读公办学校费用高,借读条件比较高。这给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农民工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其次,民工子弟学校条件欠佳。由于这些学校没有国家财政支持,这就造成其教学设施不全,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教学器材,这些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另外,也没有合法地位。虽然学校收费低廉,满足了大部分流动儿童上学的要求,但学校境况令人担忧。
  (四)流动儿童的健康安全值得关注
  农民工收入不高,居住环境比较恶劣和复杂,大多住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这就会存在一些人身安全隐患。对于流动儿童来说,在这样环境下一般生活都能自理,但是孩子毕竟心理稚嫩,防范意识差,容易上当受骗。据公安部统计被拐卖儿童中居第一位的是流动儿童,他们的安全需要社会共同关注。
  三、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所述,都是目前流动儿童在义务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对造成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原因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一)户籍制度的限制,教育制度的制约
  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出现,首先是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相关联的。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但弊端是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把中国公民分成了两大类别,也将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割裂开来,在不同的制度架构中获取不均等的教育资源。为了解决流动儿童上学问题,政府确立了“两为主”的政策,但不少公办学校还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流动儿童入学,因此,流动儿童就学难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户籍制度影响的结果。
  (二)公办学校没有发挥最大作用,民工子弟学校未受重视
  对于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国家还是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这就体现了政府负起对流动儿童落实义务教育的责任,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流动儿童入读公办学校却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公办学校往往以学籍、教育经费为借口,拒绝接收或少接收流动儿童。其次,民工子弟学校虽然良莠不齐,但也承担了流动儿童的教育,有生存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政府的责任,是政府办学之外的一个很好补充。但现实上它与公办学校存在明显的不平等性,未受到重视。
  (三)与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生活环境有局限性
  与城市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家庭条件水平较低。为了能多节省开支,农民工大多住在出租屋和工棚里,这就很难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其次,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低决定了孩子在学习上所获得帮助的多少,而绝大多数农民工的文化父母文化不高,这就使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能力。另外,部分流动儿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教育手段简单粗暴,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交流,这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四)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关爱流动儿童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工资待遇低,拖欠工资时有发生,并且许多民工发生意外事故时,还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经济赔偿。所有这些因素造成农民工生活不够稳定,贫困笼罩着他们的家庭。而城市的部分人对他们却具有很强的排斥心理,带有色眼镜看待其子女。这会使流动儿童内心产生“自卑感”,主动与城市人划分开。这样不仅容易导致流动儿童出现更多问题行为,也给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