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形象:问题与思考(3)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刘少华 发表于:2010-10-14 10:22  点击:
【关健词】国家形象;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对策思考
从总体来看,国家形象是国家合法性层面的问题,并非综合国力层面的问题,尽管国家形象和综合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国内公众对本国国家形象评价高,表明中国国内公众对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强大的凝聚力。

  “从总体来看,国家形象是国家合法性层面的问题,并非综合国力层面的问题,尽管国家形象和综合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国内公众对本国国家形象评价高,表明中国国内公众对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和强大的凝聚力。但是,在国际社会中,国际公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也非常重要,按照雷默观点,“中国如何看待自己并不重要,真正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如何看待中国”。雷默强调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评价的重要性。虽然,我们不完全认同雷默的这一观点,但我们必须重视国际公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
  
  三、影响中国国家形象的因素及其对策思考综合上所述,中国国内公众对本国国家形象的自我评价好于国际社会公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评价,影响国际社会公众对中国国家形象评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社会制度的差异。西方国家对中国长期推行遏制战略、冷战甚至敌视政策,利用各种机会丑化中国国际形象。削弱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作用;面对中国的迅速发展,西方国家更是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正如美国媒体指出。“最近几年,在一些对外政策圈里存在一个颇为诱人的想法,那就是对付迅速崛起的中国,最好就是由它周围的邻国组成一个特别联盟,遏制或包围中国。虽然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公开提出过这种想法,但它一直在诱惑着对外政策的制定者们,这不仅在美国和日本存在,甚至在澳大利亚也有这样的想法”,“印度和美国人一样希望遏制中国”。还有外国政界人士指出,美国设置“地区羁绊”制衡中国。“华盛顿确定的羁绊主要是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韩国和台湾,也许还有越南。……其中最重要的是台湾、印度和日本。美国力图让中国常常受到这些羁绊的困扰。”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机会丑化中国国家形象就是其手段之一。
  第二,意识形态因素。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采取敌视立场,造成不同制度国家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西方国家的媒体把反共意识形态作为选用新闻的主要原则,不断炮制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歪曲中国形象。对西方国家来说,如果中国的改革按照西方国家的预期和要求方向发展,中国就是对的,他们就会对中国给予正面的评价,在他们心目中,中国国家形象是好的;反之,如果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那么中国越发展、越强大,他们认为,中国的威胁越大,即使中国全力用语言和行动证明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发展,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都是徒劳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国家形象就被妖魔化。这正如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李说:“这就是中国的困境:它越努力示好,看起来就越可疑。”“它越努力和世界接触、想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它看起来就越具威胁性。”
  其三,文化交流的制约。从主观上来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努力有待加强;从客观上来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受到部分外国公众抵制。例如,中国大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工作,这却被认为是“魅力攻势”。中国在世界一些国家开办孔子学院,推广中国语言与文化,又被指责为“新殖民主义”或输出共产主义。如美国南加州哈仙达岗地区的一个联合校区计划于2011年在西达琳中学开设孔子学院课程教授汉语。这一计划遭到当地部分居民抗议。他们认为,孔子学院是用来传播共产主义的,会给学生“洗脑”。为了反对这一计划,2010年2月25日晚,数十名该区居民聚集在学区教委会议现场,占据会议室。他们手持“向孔子课堂说不”、“要美国主义不要共产主义”等标语表达不满。一些居民认为,孔子课堂上不但讲中国话,还讲中国文化,实际是中国政府在发挥“软实力”,表示要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作斗争。这种现象表明部分外国公众出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拒绝认同和接受中国文化。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不利于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
  其四,国际传播能力的制约。中国对在国际社会进行自我宣传、塑造正面国际形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中国缺乏像西方国家那样庞大的媒体机构和先进的传播技术,中国对外传播技术落后,传播手段比较单一,影响了国际社会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与了解,妨碍中国取得正面的国家形象。中国的媒体数量虽然众多,但在国际传播实力方面,中国处于绝对弱势的地位,只相当于美国的14%。中国既是世界上的传媒大国,又是传媒弱国。这种传播地位不利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针对影响和制约中国国家形象的因素,结合中国国家形象的实际状况,中国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塑造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
  其一,明确国家形象定位。国家形象定位是构建国家形象的出发点和归宿。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中国和平、民主、文明、进步的形象。这一规定为中国国家形象科学定位奠定了重要基础,但这还不能全面体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中国外交的本质和中国国际责任的内在要求。所以,除了上述定位规定外,中国还应该同时树立富强、正义、负责、合作的大国形象。也就是说,中国要树立“和平、民主、文明、进步、富强、正义、负责、合作”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其二,加强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由一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感,由中央政府或者通过授权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部门、委托本国或者外国社会行为体通过传播、公关、媒体等手段与外国公众进行双向交流,开展针对另一个国家民众的外交活动,以澄清信息、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实现。从本质上来说,公共外交是对传统外交的补充和发展,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塑造国际合法性和认同度的战略”。公共外交的含义表明,公共外交的主要主体是国家。中国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公共外交,宣传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推销中国。2009年11月,中国商务部启动“中国制造”海外宣传与广告活动,以“中国制造,世界合作”为中心主题,强调国际合作。这是第一个中国“国家形象广告”,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应该以此为契机,通过不同的渠道与途径,加强公共外交,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创造条件。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