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杨宇孛 发表于:2011-01-20 13:56  点击:
【关健词】大学毕业生 基层 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大学毕业生作为特殊劳动力,其就业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基层为解决重庆市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推动内陆开放,服务科学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基层就业的内容和必要性,在结合重庆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存

 基层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是社会财富创造的最前沿,也是各项事业管理得到落实的最终环节。长期以来,基层人才缺乏一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问题。近年来,党和国家站在执政兴国和人才强国高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特别是2005年6月中办、国办《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最全面、最系统、最有力的政策,标志着引导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进入全面推进、形成制度的新阶段。当前.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正在升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还存在认识不清、渠道不畅、观念落后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由之路
  大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和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1999年扩招以来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增长到2010年的630万;2010年重庆市大学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5万,加上截至2009年底尚未就业的1万多“老毕业生”,2010年重庆有近15万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加之2009年开始执行公务员行政机关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以来,以财政为依托的职位增幅放缓,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岗位已渐饱和,要解决15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目光势必投向基层。
  2、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
  作为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高人力资本存量得益于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如果“毕业就等于失业”,其结果是不仅过去的人力资本投资没有产生任何收益,而且现有的人力资本存量在将来甚至不再有任何用处,大学生可能最终成为边缘群体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作为特殊劳动力,客观上已成为就业的主要群体,解决其就业不仅事关民生也事关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量事实证明基层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成为骨干和精英。
  3、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势所趋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的特殊直辖市,城乡二元结构特征突出,3200万人口有近2/3在农村。农村普遍存在人才结构失衡、整体素质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从区域分布看,“主城”较“基层”人才密度大,高层次人才集中,部分领域的人才在“主城”富余,在“基层”紧缺;从所有制分布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拥有量占全市人才的比重达56.4%,但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的仅占30%左右。促进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不想去:基层就业风生水起,莘莘学子望而却步
  大学毕业生不愿下基层,原因有三:一怕工作生活条件差。基层可自主支配的有效财力有限,公职人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成为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最主要原因。过惯了城里生活的大学生,对下基层工作态度淡漠,存在着“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基层一套房”的就业理念,不想也不愿到基层扎根就业。二怕施展舞台小。基层岗位类别相对比较少,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由于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致使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或用非所长,进而导致人才流失,这成为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重要原因。三怕用人机制死。基层各项工作机制转型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大多基层单位人满为患没有编制,僵化的用人机制成为影响大学生不愿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关键原因。
  2、想去但去不了:促进就业政府煞费苦心,想去基层大学生力不从心
  一是法律瓶颈。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大学生“村官”实际只是村干部助理,既非公务员亦非领导干部,非官非农的模糊身份想要进入村委会,法律上的瓶颈难以突破;大学生在基层就业中屡受学历、性别、年龄和社会关系影响等不公平待遇。据2007年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共同推出“2007重庆市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统计,有近半被调查者认为“最有效的就业方式”是通过家庭、个人社会关系和找熟人 (如图1所示)。这些均已成为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绊脚石”;二是政策限制。重庆市免缴行政事业性收费、申请小额贷款等多项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出台后,半年内无一名大学生注册,大学生小额贷款几乎无人问津。调查显示,主要源于小额贷款额度小期限短,政策要求申请者必须有固定的营业场所证照齐全等。据重庆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数据统计显示,近三年已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选择基层自主创业的仅为0.5%。
  3、去了但难当重任:高教改革方兴未艾,就业实效烛火微茫
  高校改革的速度和力度与市场经济发展脱节导致重庆市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结构上,选择市区就业的毕业生多,选择在渝东南地区、三峡库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毕业生较少;层次结构上,研究生和高职高专层次的规模偏小,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专科层次学生占总体规模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无法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统筹试验区建设对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专业结构上,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重庆市22所本科高校排名前五位的专业有4个是文科专业,经济学、农学专业偏少,加之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大学毕业生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复杂的基层工作。
  三、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与对策
  1、转变观念,营造良好就业氛围
  面对“去精英化”的高等教育模式,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转变观念。大学生应转变就业定位,树立多元化就业观念,在职业类型、地理位置、就业途径上都应树立多元化观念;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和用人单位对“屈尊下嫁”的大学生也应转变观念,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
  2、突破瓶颈,畅通基层就业之路
  一方面到基层就业的大学生应享有“落户选择权”。为免除大学生担心户口下得去上不来的后顾之忧可选择不落户,而愿意落户的大学生进入村委会可不再受到法律的限制;二是出台反就业歧视、促进大学毕业生公平就业等专项地方法规,制定《重庆市促进大学生就业条例》,通过设立“毕业生就业权益保障庭”或在政府中成立“毕业生就业公平委员会”,专门受理毕业生就业不公案件,保障毕业生合法权益,将就业制度和维权制度由软性制度变成硬性规定,完善就业服务的法律体系,维护社会公正、促进就业和谐。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