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10周年:改革开放的回顾与前瞻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王新奎 发表于:2011-11-11 09:33  点击:
【关健词】入世 10周年 改革开放 国家战略
入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决策之一。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这只是中国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如果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全过程来考察,则争取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努力几乎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入世以

 作者王新奎,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教授。(上海:20033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决策之一。为什么说是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决策?是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从封闭的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向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年选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最终做出了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接受全球多边贸易制度安排的历史性选择。这一历史性选择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30年来不断推动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主要动力之一。
  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正处于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与贸易格局即将发生重大调整的时期。在这种复杂的世界经济贸易环境下,中国经济体制如何最终完成转型、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转变,不可避免地会要求中国的改革开放战略做出新的重大的抉择。因此,在纪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之际,从当年中国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事件的视角,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进程,并从中得出有实践意义的结论,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工作。
  一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这只是中国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如果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全过程来考察,则争取融入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努力几乎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要求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阶段(1986~1994年)
  中国早在1980年初就开始参与关贸总协定的活动。1982年11月,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以观察员身份列席关贸总协定第36届缔约国大会,与关贸总协定建立稳定的官方关系。
  1986年7月,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大使照会关贸总协定总干事,正式提出中国政府关于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众所周知,1985年前后中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实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伟大征程从此起步。在这一重大的转折期,中国做出了要求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战略性决策,说明从改革开放的第一天起,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接受全球多边贸易制度安排,就成为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和推动经济体制转型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以价格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开始对几乎无所不在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起冲击。在对外贸易领域,中国复关努力所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当时实行的国家外贸统制制度。这一发端于前苏联的国家外贸管理制度有以下特点:(1)国家以直接行政管理的方式对外贸经营实行绝对的垄断,仅仅允许为数有限的国有专业外贸公司在指定的口岸城市经营进出口业务;(2)在“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前提下,按“互通有无、调节余缺”的原则,制定并严格实行货物进出口计划;(3)贸易按固定的官方汇率结算,由政府财政统包外贸企业的经营盈亏,盈余全部上缴财政,亏损由财政全额补贴。很显然,这样的对外贸易制度不仅与关贸总协定的基本理念和原则相冲突,而且极大地制约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1985年,中国的进出口额为696亿美元,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77%。
  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上半期,中国开始逐步取消国家对外贸经营的统制管理,主要措施为:(1)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在实行双重汇率制的同时,分阶段推进从财政统负盈亏到企业承包经营,再从企业承包经营到完全自负盈亏的外贸企业经营体制改革;(2)国家对外贸的管理逐步从直接针对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过渡到通过关税和非关税措施对企业进行间接的市场管理,原各级政府外贸行政管理部门大多转制为企业体制;(3)逐步放松对外贸经营权的国家统制,取消对外贸易经营的口岸限制,允许各级地方政府设立地方国营外贸公司。
  通过以上各项改革,中国放弃了作为集中计划经济国家基本特征之一的外贸统制管理制度,建立了有效的关税制度,扫除了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接受全球多边贸易制度安排的一个最主要的障碍。
  外贸统制管理制度的取消,极大地激发了各级政府与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积极性。1985至1994年间,中国的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6.8%。1994年,中国的进出口额为2818.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85年的1.77%提高到1994年的3.35%。
  2.争取加入及不断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的阶段(1994~2001年)
  从上世纪90年代上半期开始,中国在基本完成商品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后,开始启动要素价格市场化的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建立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与此相对应,在涉外经济领域进行了汇率制度的改革。从1994年1月起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节市场的市场汇率并轨,建立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并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随后实行经常项目下人民币有条件的自由兑换,向人民币最终实现完全可兑换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通过以上各项改革,中国放弃了作为集中计划经济国家另一基本特征的外汇计划价格制度,建立了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扫除了融入经济全球化和接受全球多边贸易制度安排的又一个最主要的障碍。
  外汇计划价格制度的取消,极大地改善了发展对外贸易的宏观环境。1994至2001年间,尽管受到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进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仍达到8.8%。2001年,中国的进出口额为5097.6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从1994年的3.35%提高到2001年的4.06%。
  3.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阶段(2001~2006年)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在此之后,按通俗的说法有5年的“过渡期”。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世界贸易组织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原则,规范各成员方在其所辖关税领土范围内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措施的制定、相应实施的政府行政行为,以及处理成员方之间贸易关系的一整套规则和程序。
   因此,所谓过渡期确切的含义应该是:按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中所做的承诺,中国立法机构和政府在5年内,以修改现行法律或创制新法律的方式,使中国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措施符合入世承诺的要求。这一履行入世承诺的过程,无疑对中国的经济及法律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