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 冯永侠 冯凤友 发表于:2010-09-14 09:47  点击:
【关健词】高等职业院校 大学生 就业竞争 问题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高职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他们竞争优势的对策。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他们由于接受了专业的教育,具有动手能力强、就业心态理性务实、社会岗位急需等就业竞争的优势。但高职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 就业率偏低
  据著名职业培训机构麦可思公司进行的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状况显示:毕业半年后,2007届本科大学毕业生的全国就业率为91.2%,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全国就业率为84.3%。①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比高职高专多了近7个百分点。虽然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近些年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与普通本科大学毕业生比较,就业率仍然偏低。
  2. 就业对口率不高
  据有关资料统计,近些年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对口率平均在50%左右,近一半的高职毕业生所学非所用。一些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比如农学专业就业对口率甚至不到20%。高职毕业生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在就业中选择了非本专业的职业。中国就业促进会的冯俭在2006年对我国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调查分析中发现,28所学校的专业基本对口率虽然在80%以上,但专业完全对口率则很低,一般不超过30%,而非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数据则更低。②
  3. 就业满意度低
  北京大学相关课题组进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统计》表明,只有4.6%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32.8%的毕业生感到满意,其余为感觉一般和不满意。③结合我院就业办公室的资料和对毕业生的回访,毕业生对当前自己工作的满意度普遍不高,许多人认为工资较低,还有的认为没有发展前途,表示有合适的机会就会跳槽。另一方面,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一般。具前程无忧网发布的《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企业认为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表示如果招聘不到理想的毕业生宁可职位空缺。
  
  二、解决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既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符合受教育者的利益。
  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1.增加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
  专业设置体现着受教育者对教育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决定了受教育者未来的就业领域。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专业雷同、缺乏特色;课程体系僵化、教材陈旧;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诸多问题,必须综合治理,坚持.科学性原则。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面向市场、面向地区经济发展,结合岗位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培育特色专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建设者。
  2.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宗旨。
  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者黄炎培先生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无业者有业”,是职业教育的宗旨和任务,即通过职业教育使劳动者掌握生存技能,学到谋生本领。“使有业者乐业”据我理解,它应该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更高层次。通过职业教育,使劳动者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的,进而获得维持生活的物质供给和心灵乐趣,使劳动者的全部才能得充分挖掘和开发,提高其人生的多重价值与意义。
  3.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职业能力是人们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人的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项职业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总和,是胜任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针对职业特点,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未来职业所要求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建立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所谓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学生一面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一面在企业中进行实训、实习,使学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发展的路径
  1.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大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职业应用技能,增强职业竞争力的重要场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只靠学校课堂教学是不能完全得到的,必须要通过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习锻炼取得。高职院校一方面必须加大对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能及时地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促进专业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和企业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拓宽学生的职业实践渠道,增强学生对用人单位、工作环境、职业状况的了解,通过顶岗实习等方式提前适应岗位要求,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赋予其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德国,职校学生2/3的时间是在企业进行实训,1/3的时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美国的学生入学半年后,便将企业的实际训练和大学的教学以2个月为期交替进行。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仍然普遍以理论教学为主,由于师资、资金、设备缺乏等原因,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有的每学期只有2周,这严重制约着高职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增加设备投入,增加实践课时的比重,增加实践的环节,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根本上避免“在黑板上开机床”现象的出现。
  3.必须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服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企业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联合办学、项目教学、订单式培养等方式,造就社会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三)积极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1. 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据笔者在课下与高职学生交流时,许多在校学生普遍反映学校这项工作不到位,起不到指导就业的作用。这主要因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师资力量不足;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就业指导工作质量不高。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