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治理与国际化评价研究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黄非 李毅 发表于:2011-10-27 10:35  点击:
【关健词】大学治理;国际化评价;评价实践
大学国际化评价是以质量保障为目的的一项机制创新实践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华南理工大学参与广东省国际化评价的实践为例,从大学治理的角度探讨大学国际化评价的治理意义、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以及以华南理工大学有关国际化评价的探索

一、高等教育治理理论的要义
  
  治理是一个比政府行政管理更宽泛的概念,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系统而言.如果要高效而有序地运行,也许可以没有政府的统治,但是却不能没有公共机构的治理。
  从“关系”(relationship)的角度出发,Marginson和Considine对高等教育治理作了这样的定义,认为高等教育治理是一个网络的博弈和协力,即涵盖大学内部关系的处理,大学与外部关系的处理,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并联系到大学的特征或至少与大学的概念有一定关系。它牵涉到大学自身价值的确定、决策机制、资源配置、大学的使命和目的、权力结构和官僚科层模式、处于不同学术领域内的大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处于不同政府、商业和社会环境下,大学与外部的关系。
  也有研究者认为,大学治理就是大学和政府、社会、市民以及第三部门的合作。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治理就是合作治理,是可有效加强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社会之间及其内部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结构和过程,这些结构和过程在大家对各自角色与职责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决策过程中得到贯彻。按照我国学者闵维方教授的观点,高等教育治理指的是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作为一种公共管理过程,也像政府行政管理一样需要权威和权力,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高等教育的正常运行秩序。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大学的职能发生着转变.大学不得不重新调整与社会以及政府的关系。大学从象牙塔走人社会中心,它的治理主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合作。
  与高等教育管理有根本的区别,高等教育治理模糊了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主客体边界.高等教育治理是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认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大学的管理。高等教育治理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高等教育的评价或评估是政府与学校相互作用的高等教育规范性活动,也是高等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造动力来源。在1994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实施意见》文件中,就有这样的表述:“为了保证政府职能的转变,使重大决策经过科学的研究与论证。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包括决策咨询研究机构、高等学校设置和学位评议与咨询机构、教育评估机构、教育考试机构、资格证书机构等.发挥各界参与教育决策和管理的作用”,体现了教育评价的必要和评价机构参与治理的理念。
  我们要重视高等教育多中心治理的研究。多中心治理体制是指在各个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权力中间,并不存在着单一的权力中心,各个机构拥有的行政权力相互分离、平行行使,不存在等级节制关系。这种体制强调在管理上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采用网状思维和多边治理模式,克服和避免单边治理模式,提倡通过协调方式以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公共问题。与“政府管理”不同,治理,从“公民社会”途径看来,是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公民社会部门(或称第三部门)在自主追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中创造的秩序。而第三部门包括Ngos、资源性团体、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的各种社会运动。多中心治理体制则通过多样化、多层级的治理模式,将外部效应事务治理内部化,提高服务或产品的效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有专门的论述,有关研究指出:所谓现代学校制度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校举办的制度,二是政府管理学校的体制,三是学校内部管理(治理)结构。前两方面涉及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最后一方面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其政策涵义就是即政府怎么依法管学校办学校,学校怎么形成好的治理结构,社会怎么对学校参与和监督。规划纲要提出所有高校都要完善治理结构,以及推进专业评价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探索形成中国特色学校评价模式。可见,社会第三部门在大学治理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成为不可忽视的、参与共同管理、上下互动的一支重要力量,来监督和评价大学管理层的行为,从而形成政府、社会共同治理大学的多中心治理模式。
  
  二、大学国际化评价的内涵
  
  评价是一种社会管理技术和工具,是以考察特定对象为目的行为管理活动,是管理过程中的操作性环节。评价是人之所以为(理性的)人的本质性内涵,是源自人的自觉意识的一种偏好和行为。人类正是因为存在这种自觉,才有了个体意义上的吃一堑长一智,集体意义上的游戏规则或制度的演进与完善;才有了个体意义上的知耻而后勇,集体意义上由蒙昧到文明的拾阶而上。
  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在操作层面,需要依据具体的指标项目完成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指标体系应该体现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评价工作与指导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考察大学的国际化建设活动。
  大学国际化评价是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的子系统。是以考察大学国际化建设为目的的行为管理活动。大学国际化评价的内容涉及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有关的一切行动和成果。就其功能而言,大学国际化评价可以设计为以控制管理为目的的绩效评价,也可以设计为以指导或引导为目的的诊断性评价。
  国际化强调的是一种开放性教育体系,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相互提升,建立面向世界的高等教育开放发展模式,提升本国高等教育的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大学国际化的诸多实践活动,包括留学生教育、跨国教育、引进外国智力、国际科研合作、国际学术会议、教育人员的国际流动等。
  大学的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是针对大学国际化进程的规范性管理实践,其中,国际化观念和目标是大学国际化建设核心要素,是大学国际化建设的灵魂。组织与管理国际化意义在于审视大学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是否具有足够的弹性和包容性,是否能够向世界开放,与世界各国交流。教学与课程的国际化的意义在于,建立国际认可的课程体系。其次,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借鉴国外先进办学模式,引进国际先进专业课程设置、更新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国际竞争力、能够开展国际合作的优秀人才。科研国际化的意义在于,促进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与交流,谋求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条件,培养在研究(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