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情感文明结构的四个基本层次(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郭景萍 发表于:2010-12-27 22:28  点击:
【关健词】情感文明;情感的温饱;情感的安全;情感的尊重;情感的自我实现
对情感的尊重是现代婚姻的重要文明特征,恩格斯构想出一种以爱情为特征的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模式,这种美好的爱情必须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这种爱情的实质就是夫妻之间对对方情感的尊重。互相尊重情感是有情人

  对情感的尊重是现代婚姻的重要文明特征,恩格斯构想出一种以爱情为特征的真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模式,这种美好的爱情必须以所爱者的互爱为前提。这种爱情的实质就是夫妻之间对对方情感的尊重。互相尊重情感是有情人相处的最文明方式,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情放弃时,爱情已经死亡。交往的双方在感情上投向对方愈是接近相 等,愈是相互尊重,我们愈感到情感的美感,情感的文明气息愈浓厚。
  在普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当中,特别是服务业,顾客及服务对象也会存在情感尊重的要求,这主要是通过员工的情感劳动实现的。情感劳动概念的最早提出者霍赫希尔德认为,情感劳动是一种特殊劳动能力(情感)在工作过程中的投入,这里的“情感”像其它商品一样,同样具有价值和交换价值。员工的礼貌、微笑、关怀成为工作的一部分,正是员工向顾客展示的热情才使他们相信真正受到尊重,并认为企业是值得信任的。
  人类自尊和情感尊重的需要及其表现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在社会差异和社会地位意义上的交往,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叫虚荣、尊崇、重视和轻蔑;他们可能有嫉妒、愤怒等带有生物性的本能情感,但却缺乏自尊、相互尊重等道德性的社会情感。私有制产生后,人的情感转向利益关系,由依赖于自然转向依赖于他人,也都希望受人尊敬,“这些最初的偏爱情绪一方面产生了虚荣心和鄙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羞耻心和仰慕之情”,由此发酵出仇恨和报复行为。为了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强制的国家和道德法律规范便建立起来。发展到近现代,自由、平等、博爱导致人们看重情感的尊重与情感的平等,通过相互之间的情感尊重,能积累一种积极的情感能量,从而不断地以一种有价值的方式应付生活挑战。一个社会的情感尊重风气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主观度量,反映了该社会是否具有快乐的、充满爱的和幸福感的社会情感文明氛围。
  
  四、情感的自我实现
  
  情感的自我实现要求是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一个核心内容,这是因为情感本身是有价值的资源,情感能够将价值赋予自我。一个人如果情感贫乏,那么自我就会空虚,情感是支撑自我灵魂的取之不尽的能量,是激活自我价值的用之不竭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一个人的情感不能实现,自我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埃尔斯特说得好:“从利益的角度来说,他者本质上是可替代的。但从感情的角度来说,他者则不可替代。”解“情”字之意会为“心”之常“青”,如草木青青生机勃勃,心灰意冷则一事无成。因此要善于维护情感价值,促使情感长养成功,终成正果。情感得到自我实现的程度越高,人们就越有可能较多地体验到正性的情感;如果社会的结构和文化促进了情感的自我实现,人们就越有可能对这些结构和文化产生认同和支持。反之,没有实现的情感就有可能转化为负性情感,从而对情感嵌入其中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构成威胁。特纳强调如果稍作思考,就可以“察觉情感常常被用来铸造社会关系,建立和保持对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承诺,或者摧毁社会文化缔造的文明。可以说社会的每一维度都由情感所凝聚,但也有可能因情感而四分五裂”。情感的自我实现之所以体现了情感文明发展的最高层次,其价值意义就在于情感的实现会带来人心的舒畅、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增加积极的情感能量,减少负性情感对社会文明的危害性。
  情感的自我实现强调情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情感的自由本性。在弗洛伊德那里,“自我”代表理性和机智,自我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制上。但在我们这里,情感的自我实现意味着,自我对情感(本我)的作用不再是防御性和制约性的,而成为情感支持性的和满足的力量。但人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完全根据自我的愿望控制情感,“人类在情感面前也是被动的,情感就像风这样的自然现象一样从人类身边飘然而过。”如何摆脱外在因素对情感的无所不在的控制,成为人类自我的一个奋斗目标。
  人的情感具有强烈的实现要求,情感像开足的马达一样一旦启动就势不可挡。要求情感自我实现的人可能总是会感到热情在沸腾,体验弗洛伊德所讲的海洋般浩淼的感觉。而“海洋感情”是如此令人愉快甚至狂迷,以致压抑它们似乎就是亵渎自我人格。情感自我实现与情感的温饱等实在而有限的满足不同,这种心灵上的情感震荡不易亲和、圆满和协调,故总是趋向无限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具有发展自我和生动激荡本性的“浮士德精神”。
  人们需要实现什么样的情感?这对于不同的群体及个体都有所不同。必须强调的是,不仅人们所拥有的正性的积极情感要求得到自我实现,而且毋宁说一些负性的消极情感,由于其难以忍耐性、复仇性以及受到压抑等原因,人们更加迫切需要让这些情感得到实现。让消极情感发泄是消除社会隐患的需要,比如当愤怒“耗尽了自身”之后,就会逐渐减弱(埃尔斯特);但有时愤怒的情绪可能会危及到社会稳定。因此,社会有必要为情感的实现设置必要的“社会安全阀制度”(科塞),从而使消极情感所喷发出来的凶猛蒸汽经过安全阀的过滤而减轻其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性。
  情感的自我实现是一个情感能量的发挥过程。柯林斯提出了“情感能量”的著名概念,认为情感能量有“高涨”和“低落”的区分,这是随着一定的社会情境和互动仪式链而变化的。如某些人在熟悉的专业团体集会中充满了自信和主动性,但在男女性关系情境中则显得畏葸不前;某些人在商业谈判中显得意气风发,但在政治情境中则显得羞怯胆小。由此可见,情感的自我实现既需要情感主体具备一定的情感素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情境环境。人们实现自己情感的机遇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某人虽然在工作领域中不得志,但却有可能在家庭领域体验到自豪感和权力欲。然而,如果某人总是体验不到积极的情感,那么负性的情感便会无从发泄。如果感受的人多了,这种负性的情感能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将有可能引起社会的集体情感行动,引起对社会的不满和变革。
  人类情感自我实现的历史可以看作由不完善、不完美的境界向更完善、更完美的境界进步的过程。原始人对情感的认识是不自觉的,也是盲目的。人的情感被自然所恐吓,被生存所磨损,谈不上有什么快乐的感受,也没有什么自由。农业社会由于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提倡禁欲主义,国家对情感是严加管控的,个人缺乏情感选择和实现的自由。发展到工业社会,随着17世纪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性论的兴起,以及18~19世纪西方人道主义思潮的涌动,人们在“理性”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人性的价值和情感的重要性,这时才真正开始了黑格尔所强调的自由精神的发展历史,在这种“自由精神”的闪现中,提携了个体情感的发展,拉动了情感的自我实现进程。人类情感的自我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飞跃的标志有两个:一是“自我(人)”终于认识到情感的本性是自由;二是“情感”终于从“理想”变为“现实”,成为社会发展的现实力量。这是情感自我实现两个最重要的表现。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