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个人向度的读写(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颜景高 发表于:2010-10-18 19:09  点击:
【关健词】个人向度;经济性;现代社会;资本;价值通兑
性得到了主流经济学意识形态的证明:经济被看作是一个脱离社会的独特领域,市场被认为是自发调节的、看不见的手引导的自然运作;私人罪恶带来公共利益的现代性观念在《蜜蜂的寓言》(伯纳德,曼德维尔,副标题是私人

性得到了主流经济学意识形态的证明:经济被看作是一个脱离社会的独特领域,市场被认为是自发调节的、“看不见的手”引导的自然运作;“私人罪恶带来公共利益”的现代性观念在《蜜蜂的寓言》(伯纳德,曼德维尔,副标题是“私人的罪恶、公众的利益”)中得到了经典论证,作为市场经济的内在驱动力,内蕴“贪婪原欲”的个人向度逐步生成了叛逆传统价值观的脱域机制,它们的同谋、勾连与联袂由来已久:其一,允许在市场上不受道德约束地追逐自我利益的现代意识形态,其合理性在本源上得到道德上的许可和进步神话的辩护,正如海尔布鲁纳所说:“通过这种被波洛尼称作实现普遍的利益的善行的‘新神学’,一揽子道德宽恕被置于市场之上。”由追逐个人私利所导致的“副作用”在原初的论证中都是合理的,市场经济有能力生产出更多的、普遍的“善”(在现代社会,普遍的“善”很大程度上已经等同于经济财富),并且这种普遍的“善”完全可以超出它不可避免的、特殊的“恶”(个性迷失、贫富悬殊、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等);其二。在更为晚近的现代性中,自我利益作为生活的运行原则,其强大的加速趋势和扩张意向渗透到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现象以及心理无意识之中,“任何能够想象出来的人类行为方式,只要在经济上成为可能,就成为道德上可以允许的,成为有价值的;只要付钱。任何事情都行得通。””’这意味着经济行为和道德情感的自由通约、主观价值和客观价值的普遍通兑,“经济性”意识由此自我生成、自我膨胀并自我实现,借助“经济性”信仰的内在驱动,社会资本的逻辑构架浮现于社会精神意识层面。
  货币通兑一切的强烈指向和经济价值通约情感的意向在人类精神底层共现,“经济性”意识嬗变为大众心态。它彰显为三个“超现实”的幻像:其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是次要的、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物质需要)才是首要的,经济是社会生活的绝对核心:要注重收入、财富和物质的繁荣;在这个新领域,经济观替代了道德观,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高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关于经济至上的观点,其二。“人是经济动物,人的内在本性是无限度地改善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就现代人类的确具有这种欲望而言,这种抽象被当成了人类存在的最重要、事实上是决定一切的特征,惟有个人亦即被剥夺了所有社会特点的人才得到考虑。其三,无限丰富的物质商品可以解决所有的人类问题,这个信条与人是经济动物这种大众神话一起构成了现代性的观念预设:物质财富与社会的普遍健康和福利之间存在着统一性,国民生产总值(GDP)才是衡量19世纪欧美发达国家社会运行状况好坏的最重要指标,这种具有无可比拟的广泛性的新的生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
  物性侵蚀人性、经济性酸蚀社会性的现代性观念。在近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得以打通,在资本张力的发展逻辑中给予贯注,在消费社会的运作模式中予以体现,社会历史愈是进入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个人向度的呈现愈是充盈、醒目和张扬,经济性心理、意向和价值观愈发在酸蚀人的完整人格,中国“习俗的人”、“计划的人”向“市场的人”的转变,以及西方“神性的人”向“俗性的人”、“理性经济人”的更替,标志着“欲望导引、理性调控”的现实人的生成,意味着经济性意向的彰显,昭示着“个性至上、人格自恋和虚无主义”等消费时代新精神状况的不期来临,反映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而向消费型社会转型的历程中:其一,传统中国“习俗的人”和新中国“计划的人”的存在都是混沌的和依附性的,如费孝通所描述的传统“无讼社会”中个人的迷失,新中国的整齐单位、统一机关、标准公社依然牵引并定义着每一个人,封建残余的集体依附性心理和习俗仍然在杀伤个人的独立存在;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的人”的逐步发育,才意味着人的真正生成:个人利益得以认可、个人欲望得以张扬。其二,西方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是以抛弃“神性的人”、承认“俗性的人”作为开端的,如康德所揭示的:“大自然的历史是由善开始的,因为它是上帝的杰作;自由的历史是由恶而开始的,因为它是人的创作。”由于人类所拥有的虚荣心、权力欲或贪婪心的恶的驱动,历史才会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导致传统社会的道德自然禀赋被追求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本原则所替代,自斯密肇始的理性经济人正是对俗性个人的继承和发扬,理性经济人最大化地追求和实现个人私利、欲望、自主和独立,由此,社会的基本单位逐步过渡并让位于个人,即拥有自决权力、获得自由的独立个人。
  伴随着消费型社会潮流,新“个人”尊崇欲求为判断的标准,倡导无止境的探索和尝试;“我消费故我存在”的时代新思维方式,改变着人类的活动和生存方式,更新着当下人类的精神意向,这些意味着个人向度新境界的开拓以及经济性意识渗透一切的张力。在当下的货币化生活世界空间里,资本逻辑链接着欲求和消费的生产而浑然一体,所有的东西都被商品化、计量化、效益化,人们日益专情于个性化、重视参与、表达并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即更多消费的执著:信息和培训、体育和旅游、音乐和医护,“消费成为新的部落神话”(梅耶语)。人的主观感受可以借助物的边际效益来细致刻画和表述,广告、电视也在不断地强化这一过程:感觉、激情、体验和回味被影像媒介所操控和设计。经济性价值可以通约世界的固有存在,幻像替代真实以及狂热消费意向成为公认的“超现实”社会状况,环保意识的倡导、富足趋向的批判甚至不足以触及所谓的“冷静消费”:它是要更好地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并且个人方方面面的需求标准要通过经济性价值来框定可否,一句话,即可享受生活、倾情把握现在。如利波维茨基所描述的:“表面上看来,个体变得越发善于交际、越发合作了,但在享乐主义和关怀的表象之后,每个人却都在恬不知耻地利用别人的情感以寻求自身的利益,丝毫没有关注其子孙后代。”人之所欲的丰盈和绽放,取而代之了诸如普遍主义、神圣偶像和节制精神等共同信仰,经济性心态成为当下人类心向的风向标,现代性的理性主义精神、未来主义定向也慢慢消失了,只留下以关心当前的满足来掩盖的人格“自恋”和“自大狂”,个性蜕变为单向度的经济性意识、心理和价值观,“一个人不能白活一场”成为意识形态,这种发展是个人向度的最终范例,也是经济性意识的极端,生活即是享乐、生命即是享受,人生就是当下的一种消费感觉和可以衡量的经济性心向。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