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及其思维形式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WWW.NYLW.NET) 作者:马佩 发表于:2011-03-24 14:20  点击:
【关健词】老子;《道德经》;道;辩证思想;辩证思维
:“道”是宇宙发展规律,是万物之“母”,它的作用无穷无尽,天、地、人都必须遵从“道”,而“道”却由其内部阴与阳的对立统一推动它独立自在地存在着、发展着。《道德经》中“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之道,明确地显示出“无为”与“无不为”两个对立概念

作者简介:马佩(1929—),男,河南巩义人,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中心教授。
  
  《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春秋时人,约生于公元前580年(周简王6年),死于公元前500年(周敬王20年),约比孔子年长20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他是楚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历乡曲仁里人。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两本主要经典著作,两千多年来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一直起着重大的作用。
  本人在有关著作中,曾经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整个人类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象思维阶段(从有人类开始到原始社会末期)、普通思维阶段(从原始社会末期到马克思主义产生)和辩证思维阶段(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中国的先秦(春秋、战国时期)、西方的希腊时期为普通思维发展比较成熟(以普通逻辑的产生为标志)和辩证思维的萌芽时期,而《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乃是我国先秦时期辩证思维萌芽的主要表现之一。
  
  一、“道”——《道德经》中最重要的辩证概念
  
  什么是“道”?“道”就是规律(道:道路,轨道。人、车马只能是沿着道路、轨道前进,这样“道”也就转意为“规律”)。《道德经》中所谓的“道”,即是指宇宙的最一般的也是最恒久的规律。《道德经》第一章开宗明义就对“道”这个辩证概念进行了最概要的论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为“道”是指宇宙的最一般的规律,因此,在老子的时代,虽然他隐约地感知到它的存在,但是对于它却是无论如何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所以,老子就认为,凡是能说得出的,就肯定不是这个“道”。既然对它根本说不清楚,自然也就无法给它起一个适当的名称。因此,凡是可以给它起一个适当的名称的,也就不是这个“道”。《道德经》接着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些话是说,“无名”,万物均未产生,因此是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产生,因此是万物之母。“常无”,虽无具体形象,仍然可以从中观察“道”的微妙之处;“常有”,随着万物的各自发展,可以从中体会到它们发展的终极。“常无”、“常有”两者名称不同,但同出于“道”的发展。
  老子在这一章的最后作出总结说:“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说,宇宙这种从“无名”到“有名”、从“常无”到“常有”的发展是多么的玄妙莫测呵,而人们却正可以从这种宇宙的玄之又玄的发展中,认识到世界万物的奥妙之处。
  “道”是《道德经》中最主要的概念,也是其中最重要的辩证概念。老子在《道德经》其后的许多章中都对“道”有进一步的论述。如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些话是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无声无形,独立自主地、永不停息地发展变化着,天下万物也都是由它产生的,我不知道怎样称呼它,就称它为“道”,又勉强地称它为“大”。大就意味着要流逝,流逝会愈走愈远,到了极远就又会返还。所以,道[是]大,天大,地大,人也是大。宇宙中有四大,人是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这里同样是强调“道”是不可名的,“道”是万物之始,万物都是“道”发展的结果,并且进一步指出,不管是天、地、人都必须遵照“道”的规律运行、发展、行事,而道则只是按照自己的自在规律变化发展着。
  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些话是说,“道”是无形的,而它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的。它是那样的深远呵,好似万物之宗……它是那样的无形无影呵,好似无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它在上帝之前就存在了。
  这里又讲到“道”虽无影无形但却威力无边,并且亘古以来就是存在的。方尔加教授在《怎样理解老子的“道”》的演讲中,解释“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时说:“学者多解‘冲’为‘空’,但我认为,这个‘空’可不是日常生活说的虚空,而是隐含着勃发生机的‘空’,所以‘冲’或在一定意义上表达了‘道’这种生命力的特征。”我赞成这种说法。
  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这些话是说,伟大的“道”是多么的广泛,它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左右。世上万物都依靠它生存而它却并不表白什么,取得了成功也不说是谁干的,养护了万物而不以主宰自居。从来没有什么要求,可以算是渺小;万物都归顺于它,而它并不自以为主宰,堪称是伟大。由于它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其为伟大。这段话进一步讲述了“道”的无处不在以及它养护万物的伟大作用。
  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些话是说,事物发展走向反面是“道”的运动,弱者[会成为强者]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名”[之期],而“有名”[之期]又来于“无名”[之期]。这一章寥寥几句,却讲述了“道”的发展的重要规律:事物的发展会走向反面,弱者会转化为强者。任继愈先生在《老子绎读》该章的提示中说:“这一章讲‘反者道之动’,‘道’向着它相反的方面运动。这是老子辩证法的重要观点,但老子认为一切柔弱的东西都可以胜过刚强的东西,把它绝对化了……实际生活证明只有新生的事物虽然当时看起来柔弱,但是它有无限的生命力;没落的事物没有前途,并不能由弱转强。”这样的批评是正确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