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文博先生对心理学“三史”研究的开拓性贡献(4)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高峰强 发表于:2011-03-16 14:11  点击:
【关健词】车文博;“三史”研究;学术思想
车文博先生还原创性地总结出西方心理学思想史的几个内在逻辑规律,即一个主导思想:自然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基本线索:两种文化、两种哲学、两种逻辑的对立、论争与融合;三次较大的分化与整合:从哲学之中、学派

  车文博先生还原创性地总结出西方心理学思想史的几个内在逻辑规律,即一个主导思想:自然主义和科学主义;两条基本线索:两种文化、两种哲学、两种逻辑的对立、论争与融合;三次较大的分化与整合:从哲学之中、学派之间和两大范式间的分化与整合;四次革命: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人本心理学革命;五大理论取向:行为论、认知论、精神分析论、现象论、生物论;六大启示:六大争论、六大焦点。这些概括发人深省、掷地有声。
  
  (三)《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填补学界空白的扛鼎之作
  车文博先生主编的《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三卷本)于2009年7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心理学思想史研究领域,采用中外比较的方法在国内没有先例,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可以借鉴范式。在相关文献十分匮乏的情况下,需要查阅和占有大量的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元理论分析和跨文化比较,其难度之大、挑战性之强可见一斑。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的立题与出版就具有一定的原创性,该书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并占据了学术制高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就心理学史研究而言,泾渭分明地分为中国心理学史与西方心理学史两大战场。对中国乃至于东方心理学思想如何影响西方某心理学流派或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或西方的心理学思想到底以何种渠道或者何人引人中国并产生实质性影响等方面的考量或深究尚付之阙如。本书既阐明中外心理学发展的各自规律,又兼顾几个大的心理学流派在各国的传播、发展与影响,同时立足子跨文化比较,特别是站在“类心理学”的高度去发现异同、揭示规律、明确努力方向。在阐析中国和西方的心理学思想与理论学说之外,还浓墨重彩地增列了印度、阿拉伯、苏俄、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心理学思想传统和近现代发展。在中外心理学史学界,第一次立体地系统挖掘、整理、阐述了东方传统文化中博大精深的心理学思想。车文博先生一直明确主张,比较研究在力图把握心理学世界范围发展的前提下,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要以中外心理学史发展的思想线索为经,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发展状态和动态为纬,力争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种立意高远的尝试和主张,为反对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霸权,避免东方国粹主义盛行;为剖析西方心理学的地域、历史局限性,展现东方心理学思想传统的宝藏性与传承性,确立了基调、夯实了基础。
  在西方,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自1879年独立之后,主流心理学一直坚持客观实证、还原分析、方法中心的立场,想方设法抑或竭尽全力地成为自然科学神圣家族中的一员;过分贬低乃至敌视入文社会科学的思想观点、学术成果。这造成了西方心理学两种文化、立场的鲜明对立与相互攻讦。在中国,心理学无疑是“舶来品”,这使得中国心理学天生底气不足、缺少话语权。中国学人在研究中国心理学思想史时,要么不得不按照西方科学主义心理学这一模板,翻捡古纸、古人、古文中难得一见的符合自然科学取向的所谓中国心理学思想。这一邯郸学步、削足适履的做法,无视中国古、近代源远流长、自成一派、丰富多彩的心理学思想,结论只有一个:中国这一洋洋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根本没有心理学家,更没有心理学;要

么不顾及“心理实质”这条所谓心理学史的主线,自成体系或别出心裁地研究中国古人的心理养生观、天人合一观、情意论、智能论等。这一自娱自乐、自说自话的做法,不仅西方心理学界浑然不知、不明就里,就连国内大多数心理学同仁也不予理睬、不屑惠顾。《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立场坚定地奉行科学取向与人文取向统一的原则,恪守科学取向心理学(主流)与人文取向心理学(非主流)融为一体的大心理学观:以理论和思想主题比较研究中外心理学思想史,在凸显心理学科学主义强势进展的前提下,坚持以心理学人文科学视角进行分析探讨。用车文博先生的话来讲,既突出以人为本的心理学特质,强调心理学对象的主观性、内在性、本真性、整体性和能动性及质化分析,又明确反对形而上学的灵魂思辨,坚持采用客观科学的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的重大决策。这样一来,感知论、记忆论、思维论、人格论、学习论这些经典的心理学命题或领地与人性论、精神论、心身论、养生论、欲求论这些不太为主流心理学关注的人文社会科学话题或论域同处第一卷;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和中国科学主义心理学形态与意动心理学、精神分析、格式塔心理学、中国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共居第二卷;第三卷不仅关涉科学取向心理学的当代发展,也重点介绍人文取向的心理学的最新动态,不仅反映两大阵营的对立、分歧与争论,更关注它们的整合、互补与趋近。
  《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用“四方”文化定位代替传统的“东西方”文化分野,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阿拉伯文明和古代希腊文明被置于平等的位置予以比较,体现了一种公正的文化价值观。“四方”文明是关于“人一世界”关系的四种理论模型,即四种古代心理学研究范式:古代中国文明是一种整体性的理性哲学模型,古代印度文明是一种整体性的神学模型,古代希腊文明是一种分析性的理性模型,古代阿拉伯文明则是一种分析性的神学模型。本书不采用惯常的编年体、纪传体等编撰体例,而是以心理内容为主线,通过“类心理学”研究,勾勒出中外心理学的范式竞争与演进的历史。不是将史实、材料、事件、人物、观点简单罗列,而是全力构建心理学史学界一个全新的体系: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不以学科、学派、著作和事件挂帅,而以理论、思想的内在流变和内涵发展为主线;不以知识、人物和史料为论据,而以揭示心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体系更迭(深层的理论与思想)为主旨;不以欧美、中国心理学思想为唯一取材范本,而是广泛涉猎印度、苏俄、阿拉伯、日本等国的心理学发展及对西方心理学思想的吸收与在本民族文化植根性基础上的拓展与扬弃;不以一国或一种文化的视野包打天下,而是采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方法。这在国内外心理学史学界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因本书关涉的领域和层面相当广泛而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一定造诣且乐于奉献的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方面的专家学者联袂协作、攻克难关。本书的作者为完成这本著作,都在原有研究和心得及最新、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新的思想,而不是老调重弹、简单重复。有的还是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说车文博先生等对古代印度、古代阿拉伯的人性论、心理论、精神论、身心论、心物论、欲求论、人格论养生论等挖掘式开创性研究;彭彦琴对中国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系统阐述等都是第一次系统出现在心理学史著作之中。充分显现了编著者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严谨治学态度和为学境界。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