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理想社会”在思想史上的嬗变(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邓娜 王静云 发表于:2011-09-14 20:35  点击:
【关健词】理想社会;嬗变特点;未来社会
儒家也有自己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体现在《礼记礼运》篇中对大同思想的阐述。在儒家看来大同世界是天下为公的,是建立在没有剥削的社会基础之上的。这个社会有自然而合理的社会分工,各个成员都能各得其所,发挥自

  儒家也有自己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体现在《礼记•礼运》篇中对大同思想的阐述。在儒家看来大同世界是“天下为公”的,是建立在没有剥削的社会基础之上的。这个社会有自然而合理的社会分工,各个成员都能各得其所,发挥自己的作用;人与人的关系很和谐,大家互助互爱,“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人人平等,整个社会没有盗贼和掠夺,没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区分。这些可以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中看出。儒家的这种“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与古希腊时期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构想的理想社会,是在人类历史上同时出现的,所不同的是,柏拉图的理想社会构想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而中国儒家的理想社会则是建立在没有剥削的基础之上的。
  理想社会的思想不仅仅是由思想家提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就描述了一个理想社会。这个社会的人们与世隔绝,没有剥削和压迫,过着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人们自食其力,关系和谐,怡然自得。这篇文章反映了人们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桃花源记》在中国大同思想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此后一千多年,幻想逃避现实社会的人普遍地憧憬着“世外桃源”,它成了人间乐土的同义语。
洪秀全的理想社会是人间天国,总体设想体现在《原道醒世训》中,具体措施则见于《天朝田亩制度》中。太平天国主张“普天之下皆兄弟”的社会平等思想,主张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要相亲相爱,“有衣同衣,有食同食”、“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4]所以其理想社会就是要建构一个更像是大家庭的社会,取消土地私有,把土地分给农民,反应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农民阶级的时代最强音。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表达了他的理想社会思想。他设想未来的大同社会是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没有剥削的社会。这个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很高;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没有贵贱等级;男女平等,不存在父权、夫权压迫。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表现了他的理想社会思想。他的大同理想主要内容是:土地国有,大企业国营,但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两个阶级继续存在;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生活普遍改善;国家举办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公共福利事业,供公民享用。
  康有为和孙中山的大同思想基本上都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理想化。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主张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逐步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孙中山作为资本主义革命派的代表,则要求通过革命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实现他的理想社会。
   (二)理想社会由“空想”变为科学
   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叶的三百多年中,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设想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接近实际,越来越科学。为了与马克思创建的科学社会主义相区别,人们把这一时期的理想社会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学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了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现着许多天才的火花。他们的学说虽然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带有很多的“空想”成分,表现在:他们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被新制度代替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憧憬着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把社会变革的力量寄托在某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身上,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和地位等。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艰苦的探索才把空想社会主义变为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从此这一伟大学说便成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揭开了伟大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篇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是社会主义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三)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列宁在对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理论基础上,根据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进一步得出来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并且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在革命形势成熟的条件下,成功地领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之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随后社会主义又扩展到十六个国家,这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由于苏联模式的强行推行,各个国家的改革都脱离了本国的具体实践,严重制约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苏联相继发生了社会制度的剧变,共产党被迫下台,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被摧毁,转而走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苏联东欧的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使本来处于低潮的社会主义跌入低谷,同时也根本改变了这个世界格局,社会主义国家由十六国减少到五国,极大的影响了国际形势的发展。
  二、“理想社会”在思想史上嬗变的特点
  纵观“理想社会”这一嬗变过程,可以得出以下三个特点:
  1.理想社会的提出与构想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进步,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到理论,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西方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的三百多年中,空想社会主义的内容不断充实,空想家们对资本主义的观察和批判越来越深刻,对未来社会的设想越来越丰富。他们开始一点一滴地突破历史唯心论传统观念的束缚,接触到唯物史观的某些真理,并且进行了理想社会途径的探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为实践,又经实践的检验上升为理论,可见理想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