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救助:农民工思想道德教育新路向(3)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杨德友 李俊奎 发表于:2011-12-14 18:00  点击:
【关健词】农民工;伦理救助;道德教育
(二)提高社会伦理道德水平。改善农民工伦理道德教育环境。马克思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

  
  (二)提高社会伦理道德水平。改善农民工伦理道德教育环境。马克思认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农民工伦理生态是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长期浸染的结果,是社会“道德集体滑坡”的反照。作为社会底层的农民工。首当其冲,成为道德“滑坡”的首要受害者。处在这样一个“不道德的社会”。农民工固有的一点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被冲刷殆尽。加之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的出现,道德榜样的倒塌,自我处境的无奈,农民工就会对社会失望,“破罐子破摔”,自降人格身价。因此。对农民工伦理救助,不能只寄希望于教育本身。还要从农民工生存的社会大环境、从农民工周边的人和事人手,致力于社会公共伦理的改造和提升,营造一个“道德的社会”。试想,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讲道德,人人都充满爱心,那么农民工也不会成为一个“不道德”的人。
  
  (三)关注农民工的心理健康。农民工承受着比一般社会成员大得多的精神和社会压力。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容易产生不满、苦闷、焦虑、急躁情绪,难以自我调适。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加重视对农民工的精神呵护,给他们更多的精神关爱,减轻其精神负担。简言之,一方面,在农民工群体中进行和谐理念教育,培育和谐精神,引导其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同时,进一步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通过社区文化站、流动图书馆、文化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陶冶情操、调节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另一方面,要建立农民工的心理宣泄机制。建立心理咨询诊所。针对农民工的心理特征进行免费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开通免费心理咨询热线。在指定时间段内通过热线方式来帮助农民工解决心理问题;建立心理宣泄室,让心中不满、有怨气而又无处发泄的农民工进行心理宣泄,释放怨气,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