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元关系”解析语言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3)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周频 发表于:2010-09-26 09:04  点击:
【关健词】语言学; 哲学;三元关系
然而,不同于其他学科,语言学与哲学,尤其与认识论之间有着更加特殊的关系。原因有二:一是语言与思维或人的认识能力密不可分;二是语义学旨在研究语言符号与外部现实的关系,而语义问题离不开人对意义的理解,这必然涉及

  然而,不同于其他学科,语言学与哲学,尤其与认识论之间有着更加特殊的关系。原因有二:一是语言与思维或人的认识能力密不可分;二是语义学旨在研究语言符号与外部现实的关系,而语义问题离不开人对意义的理解,这必然涉及语言与思维或心智的关系。因此,语言学与认识论交织、渗透的原因在于,无论是研究语义问题还是认识论,都绕不开三元关系。下面,我们将在三元关系框架内解析语言学与哲学的关系。
  
  4 语言学与认识论:三元关系中的相互影响
  
  4.1 语言本体论与语言学理论
  在西方哲学史上,有关本体论的理论有唯名论、概念论和实在论。语言本体论的唯名论、概念论和实在论分别把语言的本质看成物理实在、心理实在和抽象客体。
  Bloomfield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属于唯名论。他认为语言实在体现在话语的物理声音中。为了反对19世纪语言学中的心理主义,使语言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他接受当时的新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反对观念论者把语法看成心理实在的理论。主张唯名论的语言学家还有Harris和Quine等。他们将主要精力用于言语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上,在分析语料的基础上概括、归纳语法规则。然而,由于这种语言观认为语言是外在于心智和大脑的机制,无法正确解释人类语言的习得过程,一些语言学家开始转向内在,把语言看成一种心理实在,主张概念论。
  洪堡特、Sapir,Whorf和Jakobson等属于早期概念论或观念论的语言学家,Fodor,Chomsky和L & J等属于现代观念论者。洪堡特说,“语言就其真实的本质来看,是某种连续的、每时每刻都在向前发展的事物。即使将语言记录成文字,也只能使它不完善地、木乃伊式地保存下来,而这种文字作品以后仍需要人们重新具体化为生动的言语。语言绝不是产品,而是一种创造活动。因此,语言的真正定义只能是发生学的定义。语言实际上是精神不断重复的活动,它使分节音得以成为思想的表达”(洪堡特 2002:56)。Sapir认为,“语言中的音位不仅仅是像有些语言学家所感觉的那样,是从事抽象的语言学讨论的相当有用的概念,而确实是一种心理实在”(Sapir 1985:55—56)。赞同这一主张的还有布拉格学派的Jakobson等人。Chomsky从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出发,认为语言知识的本质在于人类的心智/大脑中存在一套语言认知系统,表现为某种数量有限的原则体系。一旦拥有这一系统,人们就能产生和理解数量无限的新的语言表达式。他认为语言学属于认知心理学,最终属于人类生理学。(Chomsky 1985)L & J认为,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得益于认知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可以通过研究心智的概念结构和认知机制揭示语言的本质(L & J 1999)。
  Katz主张实在论语言观:“语句既不是存在于物理空间中的声波或墨迹,也不是此一时彼一时出现的或以心理事件和状态呈现的主观性的东西。语句是抽象和客观的实体,只有通过直觉和理性而不是感觉和归纳发现其结构”(Katz 1985b: 173—174)。
  然而,确定特定语言学理论的本体论只能界定其学科性质,而无法说明语言学与哲学互相影响的原因。在三元关系框架内解释二者的特殊关系,才能更好界定特定语言理论的学科性质和本质特征。
  4.2 三元关系中的语义理论与认识论
  对于三元关系,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一直见仁见智。我们认为,对三元关系的假定是建构语义理论和认识论的基石。以建构主义和体验主义的语义观和认识论为例,语义学和认识论中的三元关系呈现为:语义学研究语言与实在的关系,认识论研究心智与实在的关系,它们通过建构主义的语义观发生关联。Sapir-Whorf的语言相对论和Halliday的建构论语义观都强调语言结构或语法对思维或心智的塑造作用,认为语言结构决定或建构思维结构,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和知识。
  相反,体验哲学认为心智结构决定语言结构。心智本质是体验的,因而语言也是体验的。心智能认识的实在也是体验的实在(embodied reality)。
  4.21 理想语言学派与真值语义学中的三元关系假定
  真值语义学的认识论基础是理想语言学派的意义理论。该语义学主要关注语言符号,即词和句与实在的关系,却不理会或试图排除语言使用者的心理因素。这是因为理想语言学派认为个人的感知心理不可靠,将认识论问题归结为语言问题,试图通过语言逻辑分析揭示思维和实在的结构。该学派假定语言、心智和实在与逻辑同构,因而认为语言逻辑分析不仅能消解哲学中的假问题,还可以揭示世界和心智的逻辑结构。这种同构观也称为语言图像论、逻辑原子论和表征论(representationalism)。它将语言看成一个表征系统,语言与实在和思维是映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包括错误表征)(Devitt&Sterelny 1999: 137)。其特点如图1所示。
  此外,真值语义理论还坚持语言与实在的还原论或组合论(compositionalism),即认为语言反映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世界和语言可还原为其基本的组成成分,语言的基本成分与世界的基本成分是一一对应或映射关系。早期Wittgenstein认为世界由事实组成,事实由事态或不可再分的原子事实或事态组成,原子事实表示事物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相应地,语言中的复合命题、原子命题分别对应于事实和原子事实。要分析原子命题,须要了解语言的更基本的单位——名称(或思维对象)。名称则对应于实在中的简单对象或事物。按照真值语义理论,一个命题的意义或真值取决于其组成成分的指称的性质以及该句子的句法结构 (Devitt & Sterelny 1999:11)。 也就是说,句子意义是其组成部分的函项,一个命题的意义部分取决于其组成成分,部分则取决于其组成部分的组合方式(Devitt & Sterelry 1999: 21) 。
  4.22 日常语言学派与语用学中的三元关系假定
  从日常语言学派意义理论衍生出来的语用学,则在语言与实在之间加入说话人的心理或意向因素。他们认为,人们使用语言往往不是为了判断命题的真值,而是为了实施言语行为,实现说话人言语背后的意图。因此,说话人的心理因素是不能排除的。不过,对话语意图的理解和判断不是基于个人的心理,而是社会规约,即强调社会、公共的心理,是社会交往中主体间应该遵守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顺应原则或关联原则等。
  4.23 结构主义的认识论与语义观对三元关系的假定
  Saussure的语义观则完全排除心智和实在因素。他认为语言的意义取决于语言符号之间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他把语言比喻为象棋游戏,正如每个棋子的作用不是孤立确定的,而是在整个象棋游戏规则中体现出来的一样,一个词语的意义也是通过与其他词语的对比体现出来的。例如,“红”的意义并不是通过指称外部世界红色的物体来确定,而是通过“红”与“黑”、“黄”等词语的区别得以确定的。然而,Devitt & Sterelny(简称D & S)批评结构主义的认识论和语义观:语言符号虽然与象棋游戏有类似之处,但存在本质区别。人们使用语言不是为了玩语言游戏,而是用语言指称外部世界,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因此,结构主义语义理论虽然对理解意义有一定洞见,但因其摒弃语言与实在和心智的关系而没有实际的意义,尤其对自然科学中的意义问题没有解释力。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