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侗大众传播发展及其对侗族传统传播方式之冲击(2)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吴定勇 发表于:2010-02-26 10:22  点击:
【关健词】南侗地区;大众传播;传统传播;传播学
经常要给村民择日子、卜吉凶等,他们手头也会有 一两本勒更(此处的勒更,指用汉字记录侗 音的手抄本卜算书)和万年历。有顾客登门求 助时,他们会一边掐着指头念念有词,一边翻翻书 本以示有书为证。严格地讲,除了

经常要给村民择日子、卜吉凶等,他们手头也会有
一两本“勒更”(此处的“勒更”,指用汉字记录侗 音的手抄本卜算书)和万年历。有“顾客”登门求 助时,他们会一边掐着指头念念有词,一边翻翻书 本以示“有书为证”。严格地讲,除了万年历等,这
两类人所读的“勒更”不是大众传播意义上的出版
物,而是小范围传阅的手抄本。此外,过去业余义 务为村民讲故事的“angs junh•刚君”师傅和业余 义务编导侗族戏剧的侗戏师傅,由于其作品有的 需要从汉文章回小说中翻译改编,所以这两类人
有时也看点书,但仅限于古典章回小说。1990年
代以来,随着电视的普及,“刚君”、演侗戏等活动 急剧减少甚至绝迹,“刚君”师傅和侗戏师傅也无 心看小说了。
不过,近一二十年来,随着“打工经济”的兴 起,外出打工的人员逐年增多,一些人在外出务工 期间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将之带回家乡。 这部分人主要是些年轻人,所读的多是言情、武侠 小说等。
(二)广播的辉煌与没落 民国后期,侗族地区一些县份的个别机关、单
位开始购得晶体管收音机。20世纪50年代中期, 黎平等县在一些区乡社建设了收音站,有各种接 收机、放大机等设备。从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 各县逐步建立了县、区、公社、大队各级广播站,每 天除了坚持转播中央和省级人民广播电台的重要 节目之外,有的广播站还自办节目。“文革”期间, 各县都建有数目可观的县、公社、大队各级广播 站。“文革”中后期开始,在“工业学大庆”、“农业 学大寨”运动中,各地有线广播曾经一度“辉煌”, 不仅各级广播站数量空前增多,各大队、小队都开 通有线广播,就连大小队干部和部分社员家里,也 安装了有线广播喇叭,一时间,有线广播喇叭大有 遍地开花之势。例如黎平县,1976—1979年,全县 有各级广播站33个,其中县站一个、区站5个、公 社站27个;通广播的有9个区、33个公社、158个 大队、1307个生产队,共有喇叭29750只,有专线
2400余公里,有“三用机”360余台。除了新闻宣 传节目之外,“文革”之后各级广播站还开办有文 艺、农业科技、天气预报、英语讲座、普通话正音等 娱乐性、服务性、知识性栏目。由于上述有线广播 事业在“文革”中后期前后的跃进式、“超常规”发 展完全是极“左”政治下的行政行为所致,而不是 遵循广播事业发展规律的结果,故在1980年之 后,随着极“左”政治退潮和改革开放的到来,不少 有线广播网很快出现电源不足、杆倒线丢、人员自 离现象,纷纷被迫停办停播。⋯
1984年前后,在机构改革浪潮中,各县成立广 播电视局,广播事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拨乱反正,一度有了较好的发展。但没过多久,便遭受来势
汹汹、后来居上的电视传播的猛烈冲击,广播事业 处境艰难并呈每况愈下之势,有线广播几乎全线 退出侗族乡村。
无线广播方面,从1970年代开始,南侗乡村 零星出现家庭收音机,但数量极少,通常一个村寨 只有寥寥数台,有收听习惯的一般是村里较有文 化的乡村学究或者见过世面的转业工人、退伍军 人,他们或定时或偶尔收听无线广播,而左邻右舍 甚至其家属则通常无此兴趣。
19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广大侗 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逐年提高,人们 的社会活动日益复杂,他们对于信息的需要也越 来越多,因此,购买和使用收音机的人数一度有了 较快增长。笔者在从江县孔寨村调查了解到,该 村在1990年代收音机入户率最高,一半以上的家 庭曾经拥有和使用收音机。但近年来,电视的普 及从广播手里抢走了大量受众,人们接触和使用 收音机呈不断减少之势。笔者最近两三年在“黎 榕从”片区侗族农村的实地调查发现,近3成家庭 拥有收音机(如果加上专门用来录音的收录机,这 个比例会更高一些),但几乎每天收听的人不足
5%。14] (三)电影的光荣与无奈 旧中国,南侗乡村的广大民众基本不知电影
为何物。1950年代中期开始,各县纷纷建立一到 多个电影放映队,到境内各个区、乡巡回放映。
1970年代开始,各地又出现了民办电影队,下乡巡
回放映的场次大为增加。1980年代中前期,各县 国办的电影放映队纷纷撤销,人员充实到电影公 司和县电影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一些侗 族农村还出现了集体办、联户办的电影放映队,民 办电影放映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比如黎平县,到
1984年底,民办电影放映队达到83个之多。⋯ 电影放映方面,1950年代中前期,电影队属省
和专区直接管理,每年只下来一两次,在各县县城 和一些大的集镇、村寨巡回放映,能看到电影的人 为数极其有限。1950年代中期以后,各县的电影 放映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到各地农村巡回放映 的场次越来越多,看上电影的人数逐年增多。比 如黎平县电影队,1965年在全县放映电影1600 场,观众总计达到189.4万人次,人均3.6场。 “文革”初期,电影被禁止放映;1969年后,“革命(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参考咨询馆员个人知识管理初探


  •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