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状况评价分析

来源:网络(WWW.NYLW.NET) 作者:叶萍 林红菱 发表于:2010-09-15 09:41  点击:
【关健词】区域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协调系数;协调发展系数
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手段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即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模式。文章针对广东省东莞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东莞市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在其基础上运用协调系数法对东莞市经济

Sustainabl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Urban Areas
  —Take Dongguan as Example
  Ye Ping 1, Lin Hongling 2
  (1. Gua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42;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Abstract: The way to realiz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people,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That is to say, we should change from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index system about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 and resources in Dongguan, and then gives proper evaluation on it, finally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ongguan.
  Key words: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 coordination coefficient of development
  
  一、研究现状与数据采集
  
  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手段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即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模式。这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合理布局、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适度控制人口,以提高效益、节约资源和能源以及减少废物排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人口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子孙后代发展所需的能源,从而实现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以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因此,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协调就是为了保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凡一切偏离目标的行为都应以协调为手段进行调节和控制,在发展的同时使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地综合开发和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系统得到保护。
  曾嵘、魏一鸣(2000)等在研究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自然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其核心内容归纳为人口(Population)、资源(Resource)、环境(Environment)和经济(Economy)(简称PREE)。将指标体系与系统模型结构相结合,建立了内部指标层、关联指标层和调控指标层三个层次的指标,分别用于评价各子系统内部发展状态,反映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和描述一定目标下系统的最优结构。
  白雪梅(1998)和王维国(2000)在协调发展的测度和方法研究中,根据模糊数学建模的指派方法,借用隶属度函数中的分布密度函数对协调性进行描述,在描述论域中某一元素X隶属于模糊集A程度的是隶属度指标,它是一个[0,1]闭区间上的实数,称之为协调系数,并给出其计算公式。
  赵建国(2003)在辽宁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中使用了上述计算公式,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系统的指标提取数据,并计算协调系数实证研究了辽宁省四个系统的经济协调发展现状。
  张佰瑞(2007)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度的评价研究中,利用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数据,运用上述四个系统共18个二级指标,利用权重分析法,计算了各地区的协调发展系数以及全国和四大区域的区域协调发展度,并制定了其判别标准。
  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各指标的代表性,本文将协调发展的四个系统整合为三个系统,即经济发展系统、人口社会系统和资源环境系统,并制定指标体系(见表-1),通过历年东莞市统计年鉴和相关公报信息收集了东莞市1999~2008年共10年数据对其经济协调发展现状进行评价。
  表-1东莞市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二、协调发展现状的评价方法
  
  (一)协调发展系数的定义
  协调发展是一个内涵明确而外延不明确的模糊概念,可以应用模糊集合论对它进行研究。在模糊数学中,描述论域中某一元素X隶属于模糊集A程度的是隶属度指标,它是一个[0,1]闭区间上的实数,称之为协调系数。协调系数可以用与协调值的接近程度来表示,根据模糊数学建模的指派方法,借用隶属度函数中的分布密度函数对协调性进行描述,其计算公式为:
  C(i/j)=exp[-k(ui-u´i/j)2]
  式中:C(i/j)表示第i系统对第j系统的协调系数,即第i系统的实际观测值与第j系统对其所要求的协调值接近程度的定量描述;ui表示第i系统的实际发展水平;u´i/j表示第i系统与第j系统协调发展时,第i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换句话说,为了与第j系统的发展相匹配,第i系统所应达到的理想值;k=n/s2, s2为ui的方差,n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系数,可根据不同需要而有不同选择,本文取n=2。
  根据上述公式,C(i/j)在[0,1]中,当ui越接近u´i/j时,协调系数C(i/j)越大,协调程度越高;当ui越远离u´i/j时,协调系数C(i/j)越小,协调程度越低。
  在实际应用中,ui表示第i系统的实际发展水平,本文采用第i系统的主成分综合得分来表示;协调值u´i/j表示第i系统与第j系统协调发展时,第i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即当第j系统发展水平为uj时,为了保持与第j系统协调发展,第i系统所应达到的发展水平。本文采用第j个系统对第i个系统的主成分得分回归的预测值表示u´i/j。协调系数值的大小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ui的大小;二是i和j两个系统之间综合得分的协调关系。
  
  (二)协调系数体系的构建
 要研究两个系统之间综合得分的协调关系,就要考察其数量依存关系。这里,通过建立一个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回归方程来探究其数量依存关系。一般假定两个系统协调关系是线性的,运用SPSS软件,可以得出系统i与系统j的回归模型:
  ui=a+buj
  式中:a、b为要估计的参数,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回归将a设为0。上述回归模型表明,要做到系统i与系统j之间的协调发展,uj每变化一个单位就要求ui变化b个单位。这样就可以确定协调值u´i/j=buj。
  在计算协调系数时,有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系统的协调系数,还有一个系统对另外多个系统的协调系数,所有这些协调系数构成一个协调系数体系。主要包括:C(i/j)表示系统i对系统j的协调系数、C(i/j,k)表示系统i对系统j和k两系统的协调系数以及两系统间的协调系数C(i,j),其计算公式为: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