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语境下的中国电影电视批判(2)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蔡亚旭 发表于:2011-11-14 08:40  点击:
【关健词】 消费时代 ;电影电视;批判
作为消费者的广大受众其实也被这些娱乐媚俗的表象蒙蔽了双眼,殊不知,你们在追求这些所谓的流行的时候也反映出了广大受众自己的心态,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理论中提到:它是一面镜子,它所忠实反映的,不是人的真实

作为消费者的广大受众其实也被这些娱乐媚俗的表象蒙蔽了双眼,殊不知,你们在追求这些所谓的流行的时候也反映出了广大受众自己的心态,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理论中提到:“它是一面镜子,它所忠实反映的,不是人的真实形象,而是人对自己所欲望的形象。”[4]也就是说,你之所以要看这些东西,恰恰是因为自己没有的,并且是渴望拥有的,看到电影里那些浮华奢靡的生活,电视里那些嘻嘻哈哈的场面之所以让你情不自禁,就是通过观看并在想象中将电影或者是电视中的主角换成了自己,从而来满足自我意识的欲望。这样电影电视就会以这种方式向消费者传达着消费的信息,从而让消费者以后更多地去收看这类的节目,从而获得自己满意的商业收入。这些就是当代那些媚俗的电影电视工业的全部的目的。
  消费社会确立了作为消费者的受众的审美主体地位,同时也是整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引导作用,反过来这些艺术也影响着广大受众的价值取向,并且还在扩大其影响的群体,这种消极的循环是我们应当警惕的。现在作为电影电视工业消费者的广大受众,他们觉得如果不和这些流行的东西步调一致的话,就有一种和社会脱节,从而产生一种与社会不适应的危险。在消费社会的语境当中,电影电视艺术的社会伦理价值和其商业价值是分离的,要想消除这种媚俗的、低级趣味的文化倾向是要靠电影电视艺术的制作者和广大的电影电视受众共同努力的。首先广大的受众应该消除消费娱乐至上的观念,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不要简单去追求强烈的感官刺激和对自身本能欲望满足的东西。如果广大的受众都是这样的话,那么那些东西就没有市场,也就会慢慢消失。其次,中国当代电影电视过度的商业化,是和消费社会的到来有一定的关系的,可是这不能成为当代电影电视一味媚俗和低水平运作的借口,中国的电影电视艺术创作应该向着既具有美感又有思想内涵的高水平作品靠近。不能一味去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从而丧失了艺术品应有的艺术品格。应该多一点道义的担当,少一些浮华的追求;多一点儿价值的追求,少一点儿媚俗的倾向。
  [参考文献]
  [1] [法]让•波德里亚.冷记忆4 [M].张新木,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44.
  [2] [德]西奥多•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A].陶东风,金元浦,高丙中,译.文化研究(第1辑)[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 李晓东.娱乐工业与大众媒介的“泛偶像”现象研究[J].中国传媒报告,2006(03).
  [4]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 蔡亚旭(1986— ),男,河南新乡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0级文艺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学。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