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用电影展现和保存民俗事象的利弊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臧卢璐 发表于:2011-11-14 08:43  点击:
【关健词】电影 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兴起,一批展现和保存包括“非遗”在内的民俗事象的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以独特的东方文化在国际上大放异彩。从《花腰新娘》和《雪花秘扇》来看,用电影艺术将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民俗事象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是应该

 一、用电影展现和保存民俗事象的趋势
  其实,中国电影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民俗有着不解之缘。从1913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短片《难夫难妻》以潮州的买卖婚俗为题材,到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大批以张艺谋、陈凯歌等为代表的导演所拍出的如《黄土地》、《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千里走单骑》、《霸王别姬》等电影纷纷以民俗事象为元素,直到今天仍然方兴未艾。这些展现古老东方民俗文化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在西方观众中大受欢迎。有学者认为,这个趋势不是偶然的,而“是世界性的原始主义文化思潮的滥觞和发展”。[1]
  跨入新的世纪以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兴起,国家不但非常重视其保护工作,还提倡以新的思维和方式来进行保护。在2005年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就特别提出了“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2]在这样的趋势下,结合“非遗”元素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多,如展现京剧文化的《梅兰芳》、展现昆曲文化的新版《红楼梦》、展现舞龙文化的《花腰新娘》和展现哭嫁和女书文化的《雪花秘扇》等等。
  下面,笔者就尝试以《花腰新娘》和《雪花秘扇》这两部电影为例,从电影叙事中抽取出几个民俗事象略加分析,探讨其处理手法及利弊。
  二、《花腰新娘》中的民俗事象:古老婚俗+崇龙舞龙+彝族歌舞
  《花腰新娘》是2005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品的一部电影,展现了生活在云南的花腰彝族丰富多彩的民俗画面。
  花腰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全世界仅有3万多人。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故俗称花腰彝。该族有一个古老的民俗,既“三年不落夫家”制。花腰彝的婚礼上,大家闹过洞房后夫妻却不能同房,新娘得回到娘家。接着的一到三年内,女方名义上已成为夫家的“花腰新娘”,却对夫家的生活不闻不问,仍可以自由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实际上造成了虽然已为人妻却“未过门”的奇特现象。一到三年后 “归家”了,就杜绝一切外交活动,正式为人妻母。电影叙事建立在花腰彝这个古老而又奇特的风俗上,激起了观众浓厚的兴趣。
  凤美是一个漂亮乐观却又野性难驯的花腰彝姑娘。当她还在襁褓中时,有一天阿妈用竹篓背着她上山打柴,结果不幸失足落水而死,而凤美在竹篓里顺着河流漂浮,才被人救起。赶马帮的阿爸用马奶将她喂大。后来,她嫁给了从小一起青梅竹马长大的阿龙,成了一个一到三年内不能“归家”的花腰新娘。
  电影里展现了一场生动热闹的花腰彝婚礼,主持婚礼的村中长老用彝语唱道:“择个良辰日/结成龙凤配/要守彝家道/三年不得归/待到归家后/出入成双对/直至白头老/凤舞随龙飞。”没想到婚礼当天晚上,夫妻俩被大家灌得不省人事,凤美没回娘家就倒下了,结果第二天当大家看到夫妻俩居然醉倒在一起,都大惊失色叫到“真丢人”,阿龙的嫂子还吓得把一簸箕豆子惊洒在地上,阿龙的阿爸气急败坏地说“给我连人带床抬回娘家去!”接着,阿龙家族的几个人就把凤美用床扛着,摇摇摆摆地走在绿油油的乡间小道上,一路上还有村寨里的小孩们跟在后面齐声叫嚷“新娘回家啦,新娘回家啦”。凤美被抬回去后,她阿爹也摇头叹气:“真丢人”。
  阿龙是村寨里舞龙世家的继承人。省里要举行舞龙大赛了,村长让阿龙当了女子舞龙队的教练。电影在这里,把花腰彝崇龙舞龙的缘由巧妙地融合在叙事中。阿龙对舞龙队的女孩子们讲述了家族祖上传下来的故事:“我们的瓜果为什么又大又甜?水牛为什么累到老?庄稼为什么长得这么好?——这都是神龙保佑的缘故。听我爷爷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了一只身上带火的龙,它飞到哪儿,哪儿就着大火,好像天上多了好几个太阳,雨不下了,海子也干了,庄稼全都死了。村里的人就敲锣打鼓,带着祭祀的牛羊上了山,神龙最终听到人们的祈求,飞来把火龙赶走了,大雨哗哗地下了,人们终于得救了。”
  彝族是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他们世代崇龙舞龙。据彝文《祭龙经》记载,彝族祖先仙逝之后便与龙同在。“按彝族原始宗教祖先崇拜,人死后要作斋念《指路经》指引亡人回到祖源处,即落叶归根之意,人死归祖,祖源即与龙在一起。”[3]
  虽然“未过门”,但为了天天能见到阿龙,凤美想尽一切花招当上了舞龙队的队员,结果彻底地爱上了舞龙。男子舞龙队来挑衅,不服输的凤美居然用民族摔跤式把男子舞龙队的队长摔了个嘴啃泥。后来,凤美听说“归家”后新娘就不能参加包括舞龙在内的活动了,就屡次拒绝归家,甚至强烈的反抗大叫道:“我不要归家,我还要比赛,我要舞龙!”导致阿龙一时气急败坏地将凤美送给他的定情物“花腰带”退还了。按花腰彝的风俗,退“花腰带”就是退婚。凤美的阿爹说“丢死人了,你不要脸,我还要这张老脸呢!”凤美伤心地离开了舞龙队。
  阿龙后悔莫及,借酒消愁,他对凤美深深的愧疚借着酒劲爆发了。只见他手持家族代代相传的舞龙头一跃而上房顶,施展了一连串眼花瞭乱,惊心动魄的醉舞龙。影片的背景音乐响起,阿龙高高地举着舞龙头,在铿锵有力的鼓点声中飞舞、跳跃、旋转……边舞边把房顶的瓦片踩得哗啦啦作响,让村里人惊叹不已,连连叫好。阿龙的阿爸高兴地说:“我儿子有出息啦!”众人的齐声喝彩引来了凤美,也终于让她原谅了当初阿龙退婚的一时冲动,两人重归于好。影片的最后一幕,是凤美背着襁褓中的孩子在田间劳作,累时抬头望天,突然发现天边一朵云被风吹成了龙的形状,结局的镜头定格在凤美的笑容里。
  除了婚俗和舞龙,《花腰新娘》中还展示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彝族风俗,例如云南米线和云南“非遗”的代表作品——彝族歌舞:海菜腔和烟盒舞。
  云南米线是风靡全国的民俗特色小吃,影片中多次出现花腰彝姑娘们榨米线和吃米线的镜头。她们一边榨一边唱:“碧水缠青山/阿妹缠情郎/心上的人儿呀/此时在何方/阿妹榨米线/等哥来尝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彝族人劳作时爱唱歌。整个影片中,代表彝族民歌特色的“海菜腔”就贯穿始终。最后,阿龙和凤美就是用悠长婉转的海菜腔的对歌互相表白了心迹的。 (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