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子宫情结”

来源:南粤论文中心 作者:刑治平 发表于:2012-12-08 14:03  点击:
【关健词】香港电影新浪潮;游牧思想;子宫情结
本文运用精神分析法解读了电影文本《烈火青春》,结合时代特点,并类比香港地区同时期的其他作品,阐释了香港电影新浪潮在萌芽至高潮阶段的文化背景与思想特征。  

导 言
  1982年,《烈火青春》上映。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非常简短:路易士(张国荣饰)在窗边亲吻Tomato(叶童饰)的肚子。
  影片中并无明显地暗示Tomato怀孕,但这一段落的一连串蒙太奇镜头却让观众开始重新思考导演的用意:叶童赤裸着身体在白色床单上熟睡,无人沙滩上的一把孤独的阳伞,张国荣在阳光下给小船上漆,地图上标注的阿拉伯,一个饱满成熟的木瓜被切开……
  这些看似闲笔的镜头却构成了片中最为诗意的段落,这一段出现在距离影片结束还有十五分钟的时候。无台词,配乐轻柔,与紧接的大屠杀结尾形成了鲜明对比,是名符其实的“暴风雨前的宁静”。
  彼时,香港电影的“新浪潮”刚刚萌芽,一场席卷电影界的暴风雨蓄势待发,原有的生产制度受到冲击,电影界日趋保守、不思进取突破的暮年习气已成沉屙。香港导演几乎一致地以娱乐片样式为依托,用以实验电影技术的突破,表达新鲜深刻的生命体验,这一现象是与香港社会典型的消费文化的特质息息相关的,可以类比做一个婴儿的新生。
  作为香港“新浪潮”重要一员的电影实干家谭家明,以他的全新的散文式的叙事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名剑》、《烈火青春》、《爱杀》、《杀手蝴蝶梦》、《最后胜利》等作品,无不善于利用或“武侠片”或“青春片”或“黑帮片”等类型电影模式,既不过分冒犯观众的欣赏口味和观影习惯,又成功传达了他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思索。而这种打破传统的叙事手法也正像片中年轻人们不羁的生活方式一样,引起了影评界的一场血雨腥风。
  在此,我仅以《烈火青春》为例,试分析香港电影在新浪潮中的改革与彷徨,哲学与心理学的暗示,寻找香港影人在新浪潮中的自我价值定位与需求。
  一、游牧思想影响下的电影主题
  《烈火青春》的英文名是“NOMAD“,直译作“游牧”。这个词源于一百年前尼采的预言,他幻想了活在城市中的一种新游牧人。而“NOMAD”也是影片中象征着四个主角逃避现实的乌托邦,是那一艘开往阿拉伯的船的芳名。从这一点出发,《烈火青春》的故事其实描写了一群现代游牧者的故事。
  所谓游牧者,是一类对社会规范置若妄闻,想要在被编码的社会地位中逃脱的族群。他们质疑被过时道德信条虚无化了的社会观念,反对压抑欲望,甚至认为要透过解放欲望来让一切价值重新定位。[1]
  受着这样的思潮影响,谭家明敏感地相中了八十年代年青人体内的新游牧人因数,并藉着对道德观念和诸种欲望之中至为敏感的性欲的描写,创作了这部具冲击力十足,蕴含哲学、文化与艺术内涵的烈火电影。
  纵然当时制作这部电影的公司主张集体创作,起用了包括谭家明在内共六位编剧,压抑了导演作为电影作者的创作空间,影片到了摄制后期甚至因超出预算而把谭导替换走,但电影在叙事上的许多处理手法所交出的震撼力仍然让观众目瞪口呆。
  电影开篇就已昭示了破除规范的概念,大班年轻女孩在泳池内喧闹追逐,毫无秩序,任凭汤镇业把如何严厉地命令她们,还是被一下子推到落水,甚至连泳裤这最后防线也被剥离。
  汤镇业作为一名救生员,泳裤是其制服的一部分,象征了一种社会地位。明显地,他在被剥离了道德约束后,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新游牧人。我们看着他不断转工,从救生员到的士佬到日本料理店员,他肆无忌惮地在众人面前强吻夏文汐,甚至同性(张国荣),对日本人挑衅,偷饭店的生鱿鱼。
  汤镇业与夏文汐在巴士上互相挑逗的段落也算得上是“惊世骇俗”。巴士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代表了既定的社会道德契约,两人在巴士上肆无忌惮地互相爱抚挑逗,无疑是对社会道德教条的侮辱和嘲笑,是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电影中张国荣和叶童在旅店过夜时翻看的《上帝之死》,正是尼采的代表作。做为古希腊文化景仰者的尼采,对于现有人类的历史,抱着一种极为悲观的想法,在提出对超人的预言后,他遂宣布的人帝的死亡。书中于基督教的传统道德观念猛烈抨击,并对基督教的历史渊源加以剖析。尼采认为耶稣死了以后,使徒保罗扭曲了耶稣的教训,使耶稣的生活实践抽象化,于是产生了一篇基督教的大谎话。[2]这种空前出以异教徒的说法曾大大震撼了世界上所有的的人类。特写镜头展示张国荣翻看这本书,暗示了影片中的年轻人叛道离经的生活方式与思想,也为香港电影的新浪潮做出了比喻。
  香港电影的新浪潮作品以其新颖的美学形态迅速在香港影坛掀起了一股奔涌的浪潮,以其全新的思想内容、美学语言和技术手法,为香港电影乃至华语电影带来了新鲜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不过,“香港电影新浪潮”并没有能够像“法国新浪潮”、“义大利新电影运动”一样发展成一场美学革命,而是在几年后被主流的商业电影所吸纳了[3],这也与《烈火青春》的结尾年轻人中的两个的意外死亡暗合。
  “新浪潮”虽然不出几年就给主流商业电影所吸纳,但它的余波与影响所及仍历历可见[4],徐克、许鞍华等“新浪潮”的主将们依然在香港电影的世界中占据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也与影片结尾的剩下两个年轻人的脱险与新生如出一辙。
  二、青春情欲与自我毁灭
  除了叛逆之外,片中的年轻人还有一种刻意远离尘嚣,逃避社会的感觉。事实上,情欲对这群新游牧人来说不仅仅是消遣,而是一种借此封闭自我的精神麻醉剂。除开影片开头他们相识的的情节符合戏剧性传统外,此后他们青春奔放的故事便不再受情节的羁绊,导演大有信笔由之的态度,全面渲染他们的欢爱时光。
  《烈火青春》不同于一般的青春类型片,它不想编造一个曲折离奇、儿女情长的完整故事,却采用了散文式的结构,尽量地铺陈年青人的青春活力。然而在这青春的耗散中却又潜伏着隐忧,他们过分的激情,对生活的虚无,使观众在艳羡他们的青春活力时,又莫名地添加了几许无奈的唏嘘,也许是担心过于快乐的东西总是难以长久,也许连观众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担心什么。自此造成了观众与剧中人的集体迷失,难以寻找到故事的重点。

  因而,由于影片缺乏完整的情节,在剧情的推进上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力量,影片放映了一大半,完全是抽离式的。大量的篇幅用于生活中一件件小事的呈现,乃至堆彻了不少看来与全剧并无多大关系,相当琐碎的事件。不但平坦的影片正文未有准备好陡转的力量,而且更没有提供给观众足够的心理承受来面对青春热血的抛洒。在片中,汤镇业不停地变换的职业,夏文汐的野性十足,“不可一世”的爱情和青春如同烈火般熊熊燃烧,在燃烧中亦渐渐耗散,最终走向毁灭已是必然,“赤军”的屠刀仅是毁灭的一个契机。(责任编辑:南粤论文中心)转贴于南粤论文中心: http://www.nylw.net(南粤论文中心__代写代发论文_毕业论文带写_广州职称论文代发_广州论文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版权声明:因本文均来自于网络,如果有版权方面侵犯,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